8月工业企业利润超预期高增,谁是“幕后推手”?8月工业企业利润由负大幅转正至20.4%,一举录得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增速。然而在剔除掉低基数的影响后,8月企业利润增速反而呈现出边际上的放缓(若用两年平均复合增速来剔除掉基数效应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7月的1.3%降至8月的-0.5%)。在8月利润高增的表象下,真正的叙事是“反内卷”政策如何重构利润分配逻辑,8月的这份利润“成绩单”也提供了一些关键线索。
三因素框架来看,低基数解释了营收利润率的大幅改善。量、价、利润率拆解来看,8月表现为“量上价下、利润率正增”的形势,这与此前局势发生了明确扭转——“量”(即工业增加值)的支撑性在减弱,反之“价”(即PPI)的拖累在减小,更为关键的是,8月营收利润率增速发生明显改善,这也是促使8月工业企业利润高增主因。虽然8月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占营收的比重略有下降,但利润率的大幅改善更多与其低基数有关。
比起8月利润的高增,更值得关注的是利润格局的重塑。除了外贸不确定性对部分企业盈利会造成一定影响之外,8月经济数据显示出“反内卷”政策成效已初露锋芒——虽然对部分行业生产节奏有所扰动,但对价格的提振作用可谓“立竿见影”。在这背后,一场关乎行业利润格局的重塑正悄然无声地展开,对8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抽丝剥茧”后,有关于利润分配的变动也浮现出一些线索。
8月量价数据提供更清晰的行业“反内卷”图景:若用8月工业增加值及PPI的边际变化进行观测,我们可以将各行业“反内卷”的动态划分为四种:
第一象限(量价齐升):“反内卷”终极形态。这部分行业不仅摆脱了低价竞争格局,更是通过创新等路径打开了增量空间,实现健康扩张。目前来看,身处于这一格局下的行业较少。
第二象限(量升价降):仍在“内卷”。这部分行业仍处于“增产不增收”的非良性循环中,是内卷化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当前医药制造、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正身处这一阶段。
第三象限(量价齐缩):“反内卷”下的短暂行业性收缩。由于内卷竞争耗尽利润,导致这部分行业供给明显多于需求、亏损概率较高,是前期过分“内卷”带来的后果。8月最新数据显示,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仍处于这一象限中,这也意味着这些行业还在存量消耗中,价格的修复动能仍受压制。
第四象限(量缩价升):“反内卷”初具成效,供给侧优化中。通过主动或被动出清过剩产能,这部分行业格局优化,价格及企业盈利能力得以修复。目前更多是上游行业集中于这一象限,包括黑色金属矿采及冶炼、有色金属矿采等等。
整体来看,在当前的“反内卷”四象限框架下,政策效果呈现分化。上游行业调整迅速、见效显著,而下游行业或因执行力度不足,或仍深陷此前过度竞争所遗留的结构性困境之中。故此,8月工业企业利润的这份“成绩单”便不难解读了。
结合利润“成绩单”来看,上游行业利润的改善幅度最为醒目。自“反内卷”政策实施以来,由于以国企为主的上游行业限产响应速度更快,上游行业利润表现便在持续改善。8月大多数上游行业利润出现改善,上游整体利润降幅继续收窄至-1.9%(7月为-12.7%),这也是年内上游行业利润表现最佳的一次。
相较之下,8月在剔除公用事业板块后的中游利润增速更多是“维稳”(7月为8.9%、8月为10.3%)。而下游行业中,曾经身为“主力军”的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表现平淡。
除此之外,不同企业类型利润表现也提供了解答“反内卷”成效的另一路径。8月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0.0%、13.2%(若考虑两年平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1.0%、-5.5%)。正如此前所言,目前以国企为主的上游行业对于“反内卷”的响应积极性更高,因此国有企业利润改善幅度明显。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民生证券2025年09月27日发布的《2025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8月工业企业利润:缘何强势反弹?》,报告分析师:陶川 S0100524060005,钟渝梅 S0100124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