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豆花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如果没有汉堡大学,很难想象麦当劳会有同样高水平、高标准的餐厅总经理和运营团队,所以汉堡大学是我们人才发展的发源地。”9月23日,在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15岁生日之际,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如此说道。
1961年,第一所汉堡大学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创立。那时的麦当劳还只是一个正在快速扩张的餐饮品牌。2009年,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在上海成立,作为全球第七所汉堡大学,也成了无数年轻人改变命运的起点。每年,超过一万名学员在这里接受系统化培训,从餐厅一线到管理岗位,从沟通技巧到领导力修炼,他们在课堂上汲取知识,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时至今日,这座汉堡大学见证了麦当劳中国从1000余家餐厅扩张到7400多家,见证了无数年轻人从学员成长为餐厅经理、区域主管,甚至行业领导者。它为整个中国餐饮行业输出了标准和人才,成为一代代人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数不胜数:有人说,汉堡大学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被看见”;有人说,这里是一处秘密基地,帮助他们书写自己的成长篇章。十五周年之际,回望过去与展望未来,汉堡大学培养的不只是做汉堡的人,而是企业未来的领袖。
1、在汉堡大学,改变命运
“1995年,我第一次前往美国参加高级营运课程(AOC),就被汉堡大学的投入深深震撼,结下了不解之缘。”缪钦至今还记得,那段学习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充电”,血液里都涌动着番茄酱的味道。彼时的他,正从一名年轻职业经理人逐渐成长为麦当劳中国的核心高管。
在汉堡大学,包括缪钦等学员所接触的课程远超烹饪本身。这里有一整套支撑企业标准化与全球化的硬知识,包括餐厅九大系统、营运管理流程、财务与供应链的逻辑等多项课程。同时,课堂里也强调软技能的培养,例如如何沟通、如何激励团队、如何在压力中保持情绪稳定并发挥领导力。这些都让缪钦切身感受到,汉堡大学是他的精神家园。
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汉堡大学教授陈桂洪。2010年,他以餐厅副经理的身份进入汉堡大学,先后完成了企业领导实务课程(BLP)、新任顾问发展计划(NCDP)、新任经理发展计划(NMDP)等一系列核心课程。
在汉堡大学进修的日子里,他经历了从焦虑到自信的转变,并成功完成了香港、中国台湾地区领导杰出餐厅课程(LGR)的教练角色认证,从学员成长为汉堡大学的教授,亲自站上讲台,把当年获得的启发再传递给新一代学员。
如今,每年约有1万人走进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全国16个领导力学院为一线经理和储备干部提供成长路径,线上“麦麦e学”平台覆盖了20万名员工,让学习真正融入日常。
在这里,缪钦、陈桂洪的故事只是缩影。每一位走进课堂的学员,都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登上新的舞台。汉堡大学为无数普通人打开看见自己的可能性的窗口。
十五周年之际,中国汉堡大学也提出了新的愿景:未来将通过更智慧的课程体系,引入AI智能陪练、虚拟导师和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更开放的学习平台,与行业、院校和公益伙伴共建资源;通过更关注全面成长的培养方式,帮助学员提升心理韧性与自我觉察。三大方向的升级,将让汉堡大学继续为企业和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2、汉堡大学,造就麦当劳的伟大
“我们的使命是帮助麦当劳人通过学习快速成长,成就一个有意义的任务。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本战略,建设学习型组织,支持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中国汉堡大学的首任校长李曼霞总结道。
在这所“摇篮”里,学员们收获的是可以被复制、被传承的经验与方法。对麦当劳来说,这样的体系几乎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方式。
毫无疑问,麦当劳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餐厅。这家公司遍布全球百余个国家、拥有数万家餐厅,在资本市场的市值超2100亿美元。但要了解的是,这样一个连锁餐饮集团,真正的挑战从来不在规模本身,而在于如何让每一家门店都维持同样的水准。
在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校长李娟娟看来,当下汉堡大学的培训体系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是业务和营运能力上更加系统;其次是领导力得以提升,最后是文化认同能够增强。越来越多的学员会把自己视为“麦当劳人”,这种归属感让他们愿意留下来,与企业一起走更长的路。
这种改变,也体现在严谨的考核中。要获得“汉堡学士”,学员需要完成小组演示,还要通过模拟餐厅的考验:面对顾客的投诉、团队的分歧,甚至突发的运营状况,都要拿出成熟的应对。
随着时代变化,麦当劳中国也在为员工不断调整自己,例如开发餐厅的管理系统RGM BOSS,它把过去分散的工作重新整合,让管理变得更清晰、更高效。从人员调度、货品盘存,到订货与场地设施管理,都能在同一系统里完成。
科技的介入,也让岗位的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人员专家、盘存专家、场地维护岗位,甚至连清洁都变得更加专业化。年轻的员工们会主动提出使用更合适的工具、更高效的方式,这些一线的反馈被采纳后,又反过来推动了流程的改进。
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不断更新教学与实践的方式,把标准转化为能力,把流程转化为人的成长。麦当劳能够在全球维持高度一致的标准,能够在中国快速扩张而不失水准,背后始终有汉堡大学的支撑。它不仅培养了人才,更塑造了企业的根基——成就了今天的麦当劳中国。
3、餐饮界的黄埔军校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汉堡大学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企业本身。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就曾谈到,与麦当劳的合作让他印象深刻。“麦当劳把社会责任切实融入实际工作,通过领导力项目提升了行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在他看来,汉堡大学的经验值得被更多餐饮企业借鉴。
作为餐饮界的黄埔军校,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的外溢效应最早来自“校友”的流动。许多在汉堡大学接受过培训的人,即便后来走出麦当劳,也会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标准与理念带到新的岗位:从如何建立一套透明的排班制度,到如何通过团队激励减少流动率,他们把“规范化、体系化”的意识带进了更广阔的市场。行业里逐渐多了一种共识——人才培养和标准传承,是连锁餐饮成功的关键。
此外,汉堡大学还推动了“行业语言”的统一。过去,不同企业对岗位职责、技能要求往往各有标准,很难形成共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参与到汉堡大学的培训和交流,行业逐步形成了一套通用的参照系:一名合格的餐厅经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一线员工的晋升路径应该如何设计?这些问题因汉堡大学的示范效应而逐渐清晰。
十五年来,汉堡大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有人从学员走到教授,有人从基层经理走向行业领袖,他们的轨迹不同,但都曾在这所“摇篮”里汲取力量。
在众多校友心中,汉堡大学的意义远超一纸证书。正如创始教授之一朱黛芬所说:“它是领导者的摇篮,孕育了无数梦想与潜能;它是一团燎原之火,把学习与热情延伸到每一位同仁;它更是一座高峰,提醒我们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视野。”
这份由衷的感慨,其实代表了成千上万名校友的心声。无论他们今天身处何地,身上都流淌着同样的烙印——“我是汉堡大学校友”。
所以,汉堡大学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职业轨迹,也塑造了麦当劳的成长模式,更成为整个行业的人才摇篮。它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