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固态电池组成
固态电池是一种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和隔膜的新型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循环寿命长等优势,主要组成:
(1)正极材料:充电时锂离子脱出,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包括磷酸铁锂、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2)负极材料:充电时储存锂离子,放电时释放锂离子;包括石墨负极、硅基负极、金属锂负极。
(3)固态电解质:传导锂离子并物理隔绝正负极;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路线。
(4)复合集流体:收集并传导电流;包括铝箔(正极)、铜箔(负极)。
(5)封装材料:隔绝水氧、保护电芯结构;包括铝塑膜(软包电池)、金属壳(圆柱/方形电池)。
二. 聚合物电解质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的离子导电体系,核心原理是通过聚合物分子链的链段运动实现锂离子传输。
2.1 主要特点
(1)优点:柔性良好(可制备成薄型、软包)、界面相容性优异(与电极材料接触更紧密,减少界面阻抗)、成本较低。
(2)局限:离子电导率低、电化学窗口窄、热稳定性一般。
2.2 三大路线比较
(1)硫化物:性能最佳、成本较高,在动力电池领域最具发展前景。
(2)氧化物:性能均衡、成本较低,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3)聚合物:性能一般,可弯曲特性适配消费电子等小型场景。
2.3 聚合物电解质分类
(1)聚醚类电解质:代表材料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界面相容性好,技术成熟,应用最广。
(2)聚碳酸酯类电解质:代表材料聚碳酸丙烯酯(PPC)、聚碳酸乙烯酯(PEC),结晶度低,离子电导率更高。
(3)聚丙烯腈类电解质:代表材料聚丙烯腈(PAN),机械强度高。
(4)聚丙烯酸酯类电解质:代表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界面兼容性好。
三. 含氟聚醚电解质
含氟聚醚电解质是以聚醚(如PEO)为骨架,引入含氟基团进行化学改性形成的新型固态电解质。
(1)性能突破:氟原子的强电负性降低了醚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显著提升离子电导率;电压窗口及能量密度均有显著提升。
(2)界面稳定性优化:氟原子与锂离子形成稳定的锂键网络配位结构,富氟层抑制枝晶生长并提升界面稳定性
(3)先发优势厂商:新宙邦(完整专利布局)、巨化股份(原料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