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导语
在医药/生物科技板块持续受到市场追捧的背景下,四环医药旗下的创新药平台轩竹生物-B(02575.HK)正式启动港股IPO,成为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具备多个在研项目、已获批产品初具商业化能力的生物制药公司,其上市被视为四环医药布局创新研发的关键一步。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场“高风险×高预期”的博弈。本文将从基本面、发行结构、行业环境、风险点和申购建议等方面进行拆解与判断。
二、公司基本面速览
业务定位与管线布局
轩竹生物以创新驱动、候选药物研发与商业化为核心,业务覆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方向。根据公开资料:
• 公司拥有超过十条处于不同阶段的药物资产,包括:三项已获NDA批准的产品、一个项目已处在NDA注册阶段、一个项目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多个项目在I期临床或已获IND批准。
• 三款核心产品:
• KBP-3571:创新质子泵抑制剂(PPI),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已获批并已商业化。
• XZP-3287:CDK4/6抑制剂,用于乳腺癌(HR+/HER2−);已获NDA批准。
• XZP-3621:ALK抑制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获批准。
此外,公司的研发团队规模约400人,具备从新药源头立项至产业化/商业化的完整研发能力。公司在2012年曾被四环医药收购,之后逐步独立运营,并获得多轮资本支持。
财务状况与经营态势
公开资料披露的财务与经营指标具有如下特征:
• 在2022年,公司基本无收入;2023年开始出现收入(约人民币数千万元级别);2024年收入小幅增长,但仍未扭亏为盈。
• 亏损规模较大: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仍处在亏损状态,研发投入占亏损比例较高。
•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5年6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9,576万元人民币,账面现金仅约855.8万元人民币,显现出运营资金压力较大。
总结来看:轩竹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其财务状况处于“重研发、重投入”阶段;其商业化产品虽已上市,但对整体收入贡献尚有限;资金压力与现金流瓶颈是其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发行结构与估值考量
招股要点与募集安排
以下为该新股的一些关键发行安排:
上述安排显示,该股发行极具市场博弈、定价风险较强。
估值水平与对比视角
• 以11.60港元定价对应的总市值约60.08亿港元。
• 以其收入/亏损状况推算,目前估值处于显著溢价阶段。其最新财务尚未体现出稳定盈利,估值的支撑更多仰赖市场对其未来成长和管线兑现能力的信心。
• 与其最近一轮B轮融资估值(约39亿元人民币/折合为港元估值水平)相比,市场给予其IPO定价呈现较大溢价(约40%上下)。
在当前高风险/高预期的新药板块氛围下,其估值设置偏于激进,投资者更多承担“期待兑现”的逻辑风险。
四、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医药/创新药行业趋势
• 中国与全球创新药市场持续扩张,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优先审评、快速通道、鼓励本土创新等政策利好不断出现。
• 在肿瘤、代谢/肝病(如NASH)等赛道中,存在较大的未满足治疗需求和高价值市场空间。轩竹将自身管线布局涉及这些方向,是与行业趋势契合的方向。
• 近年来,医药板块在资本市场的属性越来越“题材+预期驱动”。新股在上市首日或前期往往受资金追逐、情绪炒作明显。
竞争格局与壁垒
• 创新药研发本身具有高研发风险、长周期、成本高、失败率高的特征;管线若不能按时推进或产生突破,则预期落空风险高。
• 在肿瘤/NASH/消化系统治疗等领域,已有不少企业在竞争,尤其在后期审批、市场化推广、医保准入等层面竞争激烈。
• 公司若要在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张,还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临床标准、专利壁垒、市场准入门槛。
总的来看,行业本身具备较广阔的成长空间,但进入门槛高、兑现难度大、政策/竞争风险不小。
五、风险点剖析
在参与这类新股时,应特别关注以下风险点:
1. 尚未盈利/盈利能力不确定:轩竹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其未来能否实现盈利、盈利水平能否不断提升,是估值能否被市场认可的关键。
2. 资金链/现金流风险:账面现金薄弱、经营现金流为负,公司融资压力较大。若未来融资不顺或成本提高,可能拖累其运营节奏。
3. 管线推进/临床/审批风险:多条在研项目尚在早中期阶段,可能遭遇失败、延迟、监管不通过等风险,对未来成长预期造成冲击。
4. 政策/定价/医保目录风险:医药行业高度依赖政策环境,医保谈判、集中采购、定价政策调整等可能侵蚀产品利润空间。
5. 估值回撤风险/市场情绪逆转:该股定价已处于溢价状态,一旦市场情绪回落、预期落空,股价可能有较大下行压力。
6. 流通/锁定期/中签率风险:公开发售比例仅10%,且采取机制B,无回拨机制;中签率可能极低。流通股数量有限,早期股价可能波动剧烈。
这些是投资者必须权衡的潜在“坑”。
六、首日及中签收益测算(模拟)
中签率/可能性估算
• 公开配售部分仅10%,无回拨机制,意味着散户中签难度极高。
• 有媒体报道截至2025年10月8日,轩竹生物的公开发售部分已超购约302倍。
• 若有极高热度,中签率可能远低于1%。
因此,对于大多数散户而言,中签属于极低概率事件。
首日涨幅假设与潜在收益
假设几种不同情境下的涨幅与收益:
在新股热门、题材强势的情境下,若市场追捧,该股有可能实现较大幅度涨幅;反之若情绪保守或基本面质疑多,则涨幅可能受到限制。
七、申购建议
结合上面分析,我对是否参与轩竹生物-B申购的判断如下:
倾向申购(小量配置)的理由
• 新医药/创新板块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如果市场情绪正面,该股可能被资金推涨,实现短期溢价收益;
• 若未来其管线取得突破、商业化进展顺利,长期价值有成长空间;
• 对于愿意承担高风险、追求高弹性的投资者,小仓参与申购可能是博弈机会。
谨慎或回避的理由
• 目前尚未盈利、财务与现金流紧张,基本面尚未稳定;
• 高估值已埋下业绩兑现压力;若未来不能兑现预期,股价可能大幅回落;
• 中签率极低,投资门槛与机会成本较高;
• 新股市场存在极强的题材/情绪波动风险,一旦市场情绪逆转,该类票往往受伤较重。
我的建议策略(参考)
• 若你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考虑投入少量资金尝试申购(例如1–2手),博取中签机会;
• 若你偏保守或以稳健为主,可观望首日走势与暗盘表现,在上市后择机潜伏或跟进;
• 设定止盈/止损策略:若首日涨幅较好(如>50%)可考虑部分兑现;若盘中出现大幅回落,应及时止损;
• 密切关注公司披露与市场信息:包括管线进展、融资/资金补充、政策/医保变动、机构评价与市场情绪。
总之,这是一个“风险+预期”高度耦合的新股,适合参与但不宜重仓。
八、结语
轩竹生物-B(02575.HK)作为四环医药旗下分拆的创新药平台,其上市不仅是公司自身的融资与发展节点,也是医药/创新板块在资本市场的又一试金石。其在肿瘤、消化、NASH等方向的管线布局具备行业契合度,但其财务尚未稳定、现金流压力显著、估值处于溢价区间、风险因素众多。这些都是投资者必须正视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