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见习记者 钟凯 广州报道
10月22日,保利发展(SH.600048)率先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这几乎是首家发布三季度业绩的上市房企,但其数据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惊吓更多于惊喜。
公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保利发展实现营业收入568.65亿元,同比增长30.65%;利润总额却为亏损0.6亿元,同比下降102.37%;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净亏损7.82亿元,同比下降299.19%;扣非归母净亏损8.40亿元,同比下降329.03%。
受此拖累,前三季度保利发展营业收入1737.22亿元,同比降幅较上半年收窄至4.95%;利润总额98.49亿元,同比跌幅扩大至40.80%;归母净利润19.29亿元,同比跌幅扩大至75.31%;扣非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下降76.76%。
从毛利率来看,前三季度保利发展的毛利率约为13.37%,同比降低2.55个点,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只有10%左右,结转项目质量难言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尽管保利发展出现亏损,少数股东损益却不降反增,单季度仍录得了7.30亿元的正向收益,反映结转的合作开发项目占比很可能显著提升。这也导致前三季度内,该公司少数股东损益同比增长3.56%至45.87亿元,对应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则达到70.41%的历史新高,意味着有七成的利润在分配环节被划走,使得留归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大幅缩水。
▲资料来源:星岛新闻整理
对于第三季度增收不增利的现象,熟悉保利的人士对《星岛》记者表示,第三季度所结转项目存在亏损的情况,导致盈利受到影响。目前市场环境仍不容乐观,因而保利的利润压力较大。
保利发展相关人士则向《星岛》记者解释,第三季度不并表的项目结转亏损10亿元,是拖累业绩主要原因。同时,并表项目贡献净利润约2亿元,这部分项目保证了盈亏平衡。至于归母净利润降幅更大,则主要由于结转结构问题,在第三季度结转的并表项目中,亏损项目权益相对比较高所致。
新增销售方面,保利发展于前三季度实现签约金额2017.31亿元,同比减少16.53%,签约面积1010.4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5.13%。签约面积降幅大于金额的降幅,主要由于均价同比提升约11.5%,这得益于公司优化城市布局的战略。期内公司销售回笼资金1941亿元,回笼率为96%。
拿地方面继续以高能级城市为重点,期内保利发展新增容积率面积290万平方米,总获取成本603亿元,均位于38个核心城市,51%投资金额位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核心地块。
按照中指研究院的排行,前三季度保利发展的销售额、销售面积均位居房企第一,同时新增货值规模达到1010亿元,位居房企第二。而保利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其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40.19%,总体仍以去库存为主,外界短期内难以看到增量项目带来的显著业绩改善。
9月初,保利发展管理层曾向投资者证实,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公司虽已保持较大强度的增量投资,且增量项目“盈利能力较好”,但存量项目较多,去库存与盈利改善仍需一定周期。
此外,前三季度保利发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9.77亿元,同比增长143.66%,但较上半年净减少超过90亿元,主要是第三季度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多了102亿元。至期末,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202.05亿元,较上半年减少164亿元,创下2020年以来三季度末最低水平。
不过,保利发展融资渠道依然通畅,可通过不同融资工具补充资金。9月23日,该公司宣布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50亿元公司债,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设、并购地产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