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昨天收到一则来自一位柴油的私信,他说大厂大小事从不缺席的小柴,怎么不关注下绿厂,也就是OPPO的屏幕绿线事件……
同时,他还附上了一张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的截图——屏幕绿线引发OPPO中年危机!
小柴直接一个好家伙,没记错的话,OPPO是刚发了Find X9系列年度旗舰,但这手机不是还没到消费者手上吗?难道发布会屏幕出现绿线翻车了?
而且只看媒体报道的话题,不像是往常咱们看到的屏幕出现绿线的个案投诉,毕竟话题是引发OPPO的中年危机,这高度都上升到能够到嫦娥了吧!这可是天大的事啊!
于是,小柴准备把这个瓜吃透,来一波大的!结果点开话题,这瓜越吃越不对劲,绿线事件不仅和这次OPPO的发布会没半毛钱关系,主要是来自用户的发帖吐槽,也就是老款手机出现屏幕绿线的情况。
小柴翻了下媒体新闻中的案例,竟然大部分都是2020年-2024年的案例,其中有少量是2025年的,小柴随便选了张媒体报道中的配图,是下面这样的:
当然,除了时间跨度长,媒体报道中的这些案例,还涵盖了OPPO的其它机型,甚至还有博主把网上相关的投诉拉了一个清单,大概从2020年至今的相关案例。
而神奇的是,就在这几天内,对OPPO绿线事件的报道,密集出现,这猛地一看,很吓唬人,是不是OPPO手机不能买啊?
但越看越不对劲,比如OPPO仅在2020年-2024年平均每年的出货量都超1亿台,也就是说从2020年至今,OPPO卖出了近5亿台手机,在5亿台手机里,找一些出现绿线的案例,好像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你但凡经常关注机圈就会发现,屏幕绿线问题,每个品牌都偶发性出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为了印证这一点,小柴根据不同的品牌词在小某书搜了下,每个品牌都能搜出两三百个这样的案例。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每个品牌都会随机发生的事情,却在OPPO新机发布前后,就爆发了这么大的舆情,还专门开微博话题,有不少博主和小柴的感觉一样,也就是用格力高管朱磊的话说,是你吗?群!这大概是又有“友商”出没,在OPPO新机发布后,又开始整OPPO了……
而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不少网友也替OPPO说话,“这个问题用三星那个批次屏的哪家没有?OPPO服务政策已经远超行业标准啦,冷饭热炒,无聊至极!”
可见,如今友商们养的黑公关水军,真是见缝插针,那么谁到底是背后的黑手呢?!而我们真的要放任黑公关这么肆意妄为吗?
然而,更让小柴比较纳闷的是,当一个所有玩家都会面临的偶发性案例,被友商拿出来当素材落井下石的时候,真不怕这颗石头成为正中自己眉心的回旋镖吗?各行各业吃过的亏,还不够吗?
而思路到了这里,小柴感兴趣的不只是厂商怎么解决绿线这个问题了,而更感兴趣的是现在的机圈黑公关,难道已经没素材可用了,到了冒着回旋镖风险,也要把友商踩下水的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屏幕绿线在每个品牌身上上演
为何就OPPO值一个热搜?
小柴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检索了“OPPO绿线门”的相关报道,集中出现在这一周之内,而且标题都十分惊悚,比如:“OPPO绿线门,陷信任危机”“一条绿线,OPPO的中年危机”“OPPO高端化,裂开绿线”“一根绿线,挡住OPPO”……
打开这些新闻,里面对OPPO的批判,感觉OPPO马上就要提桶跑路了!为了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小柴就不贴出来了,柴油们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可明明,媒体报道的时候,可以实实在在的报道OPPO本身存在的屏幕绿线投诉,可他们明明要上升高度,感觉下一刻,OPPO就要倒下了!这种刻意的引导,真的只是媒体报道那么纯粹吗?
而从昨日,也就是10月22日,小柴收到柴油的私信后,就去搜了相关内容,在社交媒体上,一模一样的文案短时间快速铺开,柴油们感受下!
这整齐划一的节奏,颇为壮观!谁要说这背后没有“友商”的操纵,小柴大抵是不相信的。
随后,小柴去换着品牌词,去搜了下其他品牌是不是有相关的问题,在绿线这件事上,比OPPO更甚者,大有人在。
比如品牌1,仅在小某书上一周内就有七八起相关案例……
品牌2,同样是每月好几起……
品牌3,仅在小某书上,这一个月就出现了四五起……
限于篇幅,小柴就不一一贴图了,实际上,每一个手机品牌,都有这样的案例,甚至从数量上来看,OPPO还真排不到前三,不群们这么整OPPO,还不够明显吗?
当然,感觉之外,还有数据,即消费保发布的手机品牌投诉榜,OPPO投诉量排第六,在整体投诉中的占比仅为4.23%。
来源:消费保
而小柴随后翻了一些社交媒体上OPPO屏幕绿线问题的笔记,涉及到售后的,用户对OPPO是没什么指摘的。
小柴随后查了下,OPPO对绿线的售后政策远超行业标准和国家规定的售后保修期限,不仅合规而且还远超行业标准,而目前针对此问题在执行的售后措施基本已经覆盖绝大多数受影响设备,我们不能否认OPPO的担当。
而出现屏幕绿线的情况,不一定真的就是手机厂商的问题。以小柴的亲身经历来说,家里不同品牌的好几个手机,一段时间内有三台出现绿线,当时纳闷怎么回事,中邪了?结果罪魁祸首是,买的手机支架,夹力太强,出现的绿线手机,都是用了这个支架看电视造成的。
也就是说,不适当的使用,出现绿线的概率很高,有时候竖着着地,有可能遭殃。
而除了使用环节,AMOLED屏幕材质特性、高刷等都有可能出现绿线问题,而当几乎所有的终端厂商,都用那几家屏幕供应商的时候,出现绿线这个问题谁也逃不掉。
那么问题又来了,关于屏幕绿线的问题,几乎每个月都在每一个品牌的身上上演,而为何偏偏在OPPO新机发布后,这个行业共性问题,就成了OPPO一家的舆情灾难?
“绿线门”舆情爆发撞上新机发布
诡异的巧合背后有看不见的手?
事实上,经常关注数码圈,尤其是手机圈,还有汽车圈的柴油们,应该对相关的策略已经很熟悉了。即一些品牌,总是盯着友商的一举一动,尤其像旗舰新品发布的前后,进行各种黑公关攻击。
比如某国外大厂秋季新品发布后,关于其新机掉色的新闻就铺天盖地的出现了;另一家国内厂商国庆前发布旗舰机后,整个行业都习惯使用的小字标注,被扣在这家品牌的头上猛锤,整整在热搜上挂了快一个月。
就连喜欢抱打不平的罗永浩也看不下去揭露这是行业普遍陋习后,这件事才有所消停。
事实上,盯着友商的发布会打,已经成为“友商们”的常规操作,他们要么就闻新炒,要么无中生有,要么扣帽子,短时间内,密集的投放,迅速将另一个品牌的名声搞臭,打击新机的正常销售。
而OPPO这次的绿线门舆情,就好巧不巧的在新机发布后露出苗头,在新机发售的当天,社交媒体全面铺开,这巧合处处透露着诡异!而这份诡异,背后被不群们的手笼罩出渗人的阴影。
而大家也知道,这样的操作,在机圈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全维度打击新机发布,隔空阴阳、公然拉踩,这真的是这个行业十几年的陋习了!
但说实话,OPPO就真挺无辜的,柴油们盘盘自己的记忆,这么多年,OPPO真没有哪位高管参与过网络骂战。
甚至,“绿线门”突然爆发,全网铺开,我们也没看到OPPO的法务出手,显然,在这方面,OPPO还是太本分,没有掌握证据不会轻易出手。但没出手,不代表不出手,尤其对这种刻意的集中抹黑。
比如在上月, OPPO就公开表达过对黑公关的态度: 0容忍的,已经在行动!
但黑公关的手,终究还是伸向了不参与这摊浑水的OPPO身上,足以看出,一些“友商”真的有些黔驴技穷了,只有通过这些下作的手段进行商业竞争,但这次给OPPO下狠手到底是谁呢?小柴是不知道的……
把行业共性当黑公关素材是将小问题变大麻烦的昏招
落井下石的那颗石头终究会变成锋利的回旋镖
自然,这次事件,让小柴纳闷的一点就是文章开头说的,现在的“友商”攻击友商的时候,把自己也会发生的问题当做落井下石的素材,真不怕这颗自己扔进井里的石头,有一天变成回旋镖飞回来吗?
通过类似的案例,被回旋镖正中眉心的也不在少数了,小柴记不清不知道哪一年,有一家手机厂商推出了1亿像素的手机,然后友商开发布会的时候调侃质疑称,一亿像素的实际拍照效果还不如大底大像素的传感。但半年后,再发新机,这家质疑一亿像素的厂商,就扔出了一亿像素的炸弹。
类似的还有,一品牌新机推出了豪车定制款,被友商质疑高价割韭菜,结果转眼,自己也来了个跑车版。
当然了,上述还是比较温和的,而车圈的回旋镖那是刀片划手背,听着都疼!比如某车企隐藏式门把手事故后打不开,然后一堆友商落井下石,结果忘了自己也是隐藏式门把手
然而当自己的车遇到类似的事情后,回旋镖不偏不倚直中要害,当时他们怎么引导网友骂友商的,又被原封不动的还了回来。
而这不仅成为品牌之间的互相伤害,让消费市场也逐渐的饭圈化,粉丝群体也逐渐变得非黑即白、有你没他,然后这种力量来来回回,各家的名声最终都臭了!
当然了,这样的竞争手段,还在破坏着行业的秩序,同样以汽车行业为例,结果现在是整个隐藏式门把手,都快被一刀切了,可明明,隐藏式门把手本身是能通过加上机械装置保留下来的。
再回到手机行业,也是一样的,折叠屏这个形态出来后,漏液和折痕问题是整个行业的痛点难点,但一旦有一家厂商出现类似的案例,友商也在背后持续拱火,最终,给消费者形成的心智,不是某家品牌的折叠屏有这些问题,而是不管选择哪家,自己大概率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不管是漏液,还是折痕,从出货量来看,和屏幕绿线问题一样,都是微乎其微的。
简单来说,如果一家厂商将行业共性的问题,当作对友商落井下石的素材的时候,就算是黑公关,也是一个极蠢的昏招,因为短期内看,这样的手段可能对友商造成威胁,但长期来看,每一次这样的昏招,都会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最后,这些绊脚石,还是要厂商们自己一块一块的搬掉。
被黑公关污染的公共信息环境
消费者如何独立决策?企业如何独善其身
那么我们回到终极的问题,黑公关们,为何发展起来到了无下限的地步,实际上除了它们为了竞争不择手段,还有就是信息创作的无门槛。
这导致了如今的信息世界鱼龙混杂,而越是这样的环境,“黑公关”们就能活的更安全且隐蔽,然而这样的环境,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企业来说,都是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款产品好不好,不管是看差评,还是看好评,都很难找到有用、准确的信息,也就是说,黑公关的猖獗,正在污染用户获取信息的有效度。
除此之外,这样的环境,也给企业的正常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越来越难掌握,该怎么对外表达才是有用的。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发布会,不拉踩一下友商,都不知道怎么开;宣传的时候,不夸大,不知道怎么宣传。而这就像一个无限内卷的黑洞,越无法表达,就越喜欢拉踩、夸大,最后越陷越深。
当直观的拉踩开始不奏效后,落井下石似乎成了新的出路,这或许也是这次OPPO绿线门舆情被操纵出来的核心原因。换句话说,如今企业的对外表达,正在被黑公关式的策略深度绑架。
而要解开束缚,或许共同抵制黑公关,将重心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服务或许才是唯一的出路。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