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建议稿有哪些新热度?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陶川,作者:陶川、邵翔、钟渝梅、武朔

产业、科技、消费的新信号

10月28日公布的规划建议稿对十五五时期的经济工作有哪些明确指引?我们认为围绕着战略主动重大突破这两大核心任务,在产业、消费、科技、金融、开放这五个领域,一些新的信号浮出水面:

产业放在首位,什么信号?十五五规划特意把产业放在了科技之前,而且优先提升传统产业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十五五摆在首位的目标,这意味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单纯的科技自立自强不代表经济就好了,更加关键的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传统产业新质+”,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要成为支柱,未来产业重在“前瞻布局”。前者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后者重在抢得先机、占据主动,重点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

首次明确提高居民消费率:空间多大?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至少约5个百分点,《纲要》可能会设定相关预期性指标

如何测算?根据四中全会规划,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同时期的平均居民消费占比约在54%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率仍有14个百分点左右的潜在提升空间。

如何落地?释放居民消费意愿依旧优先于增强消费能力。在促消费方面更侧重意愿激发,如“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落实带薪错峰休假”、优化消费场景等措施。相反,对提升居民收入的新举措着墨相对有限,反映出现阶段政策更关注如何释放而非扩大居民购买力。

科技如何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一环,关键在于抢占高点、引领未来。

如何抢占高点?一方面,专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以AI和绿色为抓手,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国家安全和战略出发,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核心领域进行补链、强链。

如何引领未来?除了技术突破外,可能更重要的是推进产学研全面结合。国家发挥在基础研究上的统筹力量,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落实落地。

为何十五五规划中首现金融强国金融强国战略层级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今年以来相关部署节奏的加快,同时近日金融委、央行传达全会精神时已有预告

一方面,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已进入相持阶段,美国在经济、科技等传统领域的施压已效果不彰,其真正的相对优势可能更多集中于金融领域,但此优势代价高昂、难以轻用,客观上为我们推进金融自主争取了时间窗口。

另一方面,“金融强国”的建设可以实现“定价权”与“财富效应”的双重突破——既要掌握核心资产的定价自主权,防止定价权旁落;也要让股市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进一步切实增强民众的消费底气。

“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先级提升,企业出海和中国“再全球化”迎来红利。对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期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级显著提升,且定调也从基础的实行转向更进取的扩大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开放就要继续扩大共赢,在核心产业链保留在境内的基础上,支持企业走出去。通过积极推动中国再全球化以塑造自身确定性。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民生证券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点评:“十五五”建议稿:哪些新热度?》,报告分析师:陶川 S0100524060005,邵翔 S0100524080007钟渝梅 S0100124080017,武朔 S0100125070003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