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储联合体成立在即:光伏硅料(多晶硅)​供应格局梳理

收储联合体成立在即:光伏硅料(多晶硅)​供应格局梳理

前言:10月28日晚,《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实践,从卷价格到卷创新的光伏。

节目提到,目前国内光伏龙头企业计划联合收储,联合体搭建预计年内完成,力争实现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一. 硅料概览

光伏产业链简易流程:石英砂→工业硅→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系统集成。

硅料即高纯度多晶硅,位于光伏上游环节,其由工业硅制得,并经熔融结晶后切割成硅片,硅片则作为电池片的基板。

1.1 按纯度分类

(1)光伏级多晶硅:纯度6N-9N,用于制备光伏硅片。

(2)电子级多晶硅:纯度≥11N,用于制备半导体芯片。

1.2 按形态分类

(1)棒状硅(主流):呈棒状/块状,由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纯度更高。

(2)颗粒硅:呈颗粒状,由硅烷流化床法生产,纯度一般。

image.png

二. 硅料产业链

2.1 原材料

(1)石英砂(二氧化硅):经提纯制成工业硅(纯度98%-99%)。

(2)关键成本:电力占比40%以上,产能集中于低电价地区。

2.2 生产工艺

(1)改良西门子法(主流):工业硅反应生成三氯氢硅,被氢气还原形成多晶硅棒。

(2)硅烷流化床法:工业硅反应生成硅烷,高温分解形成颗粒硅。

2.3 下游硅片

硅料经熔融后制成单晶硅棒(直拉法)、多晶硅锭(铸锭法)。

(1)单晶硅片(主流):单晶硅棒切片,晶体结构一致,转化效率高,需高纯度硅料,成本较高。

(2)多晶硅片:多晶硅锭切片,晶体方向杂乱,对硅料纯度要求不高,但效率较低。

三. 硅料供应格局

2025年全球硅料产能利用率不足60%,供过于求导致价格长期在成本线以下徘徊,行业急需实现产能出清。

收储方式:通过成立联合体,收购中小硅料企业产能并闲置,将有效产能压缩至与需求基本匹配。

供应格局方面,行业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六大厂商合计占据全球75%产能。

名义产能排名:通威股份(85万吨)、协鑫科技(48万吨)、大全能源(30万吨)、新特能源(特变电工控股、30万吨)、东方希望(25万吨)、亚洲硅业(22万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