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的时代共鸣,方太的 “仁爱创新” 答卷

科技向善的时代共鸣,方太的 “仁爱创新” 答卷

图片1.jpg

文:陈昊
编辑:cc孙聪颖

京港澳高速邯郸段发生的一起应急救援,至今仍被行业当作 “科技向善” 的鲜活案例 —— 一名女驾驶员突发低血糖瘫坐驾驶座,连求救电话都无力拨打,一架搭载 AI 导航的无人机却像 “空中快递员” 般精准悬停,7 分钟内将糖果与饮料送到她手中。

无独有偶,深圳某社区的 AI 防跌倒雷达,在不侵犯独居老人隐私的前提下已触发 22 次有效预警;湖北大山里的 AI “智医助理”,正帮偏远地区患者把好诊疗第一关。

这些场景藏着同一个答案:技术的终极价值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竞赛,而是走到人身边,给到恰到好处的关怀。

这正与方太“以人为本” 的文化内核高度契合—— 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始终强调“创新的源泉是仁爱”,这份“爱人” 的初心,早已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当下厨电行业还陷在 “比风量、拼容积” 的无谓参数内卷里,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时,茅忠群掌舵的方太集团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径。坚守“为用户创造价值” 的文化底色,始终以“解决消费者实际痛点” 为核心,方太走出了一条以文化驱动创新、以关怀打破内卷的差异化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茅忠群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沿用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在方太内部,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方向、靠现代企业管理做落地支撑,这套 “中西合璧” 的破局打法,已扎实沿用近 20 年。2008 年顶着多方压力逐步导入传统文化,2017 年便成为行业首个闯进百亿阵营的企业。2023、2024 年方太集团连续被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当作 “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治理”的提案样本 —— 从文化实践到市场领跑,方太的这条发展路径已被印证为成功范式,其管理模式正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学习借鉴的方向。

图片2.jpg

图: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实际上,方太深耕厨电领域多年,早已凭借持续领先的技术实力、始终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积累下难以撼动的用户口碑,成为无数家庭选购厨电时的信赖之选。方太对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深耕从未停歇,2025 年的两款新品,更像是长期积淀后的“量变”呈现 ——5 月,隐形油烟机率先亮相;同年 9月,X20 Max 水槽洗碗机发布。外界至此彻底看清:这不仅是改写厨房体验的创新之作,更让方太此前以文化破局、靠价值驱动的探索有了更具象落点,清晰证明民企既能守住文化根脉,也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活得扎实、走得长远。


 管理根基:使命、愿景与价值观构筑的 “仁爱体系”


在方太内部,“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 的使命、“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的愿景、“企品产品人品三品合一” 的价值观,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老员工都知道,这三者是串起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的 “管理三角”—— 使命定目标,价值观给路径,愿景管长期。

使命是最先落地的那环,直接决定资源和人才往哪投入。行业里不少企业搞创新,习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方太却始终盯着用户没说出口、还未准确感知的痛点。

要支撑这些创新,技术壁垒得够硬:方太全球专利已超 16000 件,2022 年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 TOP10》,近三年发明专利增速领跑行业,累计四次斩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 这些数字背后,是 “把提升家庭生活品质落到实处” 的实在劲,也是民企靠自主创新站稳脚跟的真实写照。

图片3.jpg

图:方太集团专利墙

价值观则是确保使命不跑偏的 “刹车和油门”。茅忠群提的 “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 十六字管理方针,在方太从非空话。

“优术” 层面,方太借鉴西方精益生产模式搭建标准化流程,作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核心骨干力量打造 “未来工厂”,就是为了让隐形油烟机航空级折叠结构、X20 Max 高能气泡洗等前沿技术稳定量产,避免 “实验室里行,量产就掉链子”。

而在 “明道” 层面,方太始终有自己的坚守。茅忠群坚持 “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拒绝不良竞争;对员工,构建 “物质与精神双丰收” 的员工得成长体系,工资福利属市场中上游,还推行 “全员身股制”—— 入职满两年即可参与;精神层面,方太学校2024 年持续开展传统文化与技能培训,“五个一幸福法” 覆盖从高管到车间工人,最终实现 “工作不只是契约关系和挣钱,更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归属”。

图片4.jpg

图:员工在方太传承堂诵读中华传统经典

这样的平衡换来了实在市场反馈:高端烟灶连续 10 年全国销量第一,集成烹饪中心也连拿 3 年榜首,洗碗机更连续 9 年稳居精装修市场第一 —— 方太也成了民企 “既讲文化又讲效益” 的典型。

愿景则像 “过滤器”,挡住短期诱惑。方太说 “成为伟大的企业”,绝非口号。单看研发投入就知:每年必拿营收 5% 以上投核心技术(高于行业平均 2%-3% 的水平),不追 “今年卖爆一款” 的快钱,始终深耕 “健康厨房” 赛道;生产上死磕品质,核心部件坚决自主生产,绝不找代工厂;连社会责任都纳入考量:2024 年联合公益组织完成多省农村厨房改造,旧机回收量同比提升 。

方太这一系列动作的核心,是把企业成长和社会需求深度绑定。对民企来说,这种 “长期主义” 格外可贵 —— 不被短期利益裹挟,才能在行业波动中稳住阵脚。

 实践落地:从文化立企到生态价值传导

方太这套管理逻辑,绝非 “纸上谈兵”。在员工、产品、产业链三个环节,它像一条流水线,把 “仁爱” 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值 ——2025 年两款重磅新品的亮相,就是这条流水线上最显眼的成果,也让方太的 “标杆效应” 从企业内部延伸到整个生态。

产品端的创新,正是管理理念的具象化。以隐形油烟机 Y8 的 “三隐科技” 为例,每一项都精准解决用户痛点:“隐身” 用飞机起落架同款 “死点” 折叠结构,收起后厚度仅 330mm,能与 350mm 标准吊柜实现 “0 缝全隐”,适配主流厨房,不用为装油烟机牺牲橱柜空间;“隐味” 靠 AI 全域净吸技术,24 小时监测厨房空气质量,快速净化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60 秒就能完成全屋换气,开放式厨房再也不怕串味;“隐音” 则通过鹦鹉螺风道、鱼形出风导流加多维柔声技术,把爆炒档噪音控制在 48 分贝以下 —— 比传统机型低 17 分贝,和办公室空调音量差不多,做饭时跟家人说话不用扯着嗓子。

图片5.jpg

X20 Max 水槽洗碗机的创新更具行业突破性:方太于2015年重新发明洗碗机,通过水槽洗碗机这一原创设计,更适配本土需求,重新定义了洗碗机产品形态。它不仅延续了 “贴合中式厨房” 的核心优势 —— 上开盖设计照顾老人与腰椎不适人群,平嵌式安装无需改造橱柜,还靠 “高能气泡智慧洗” 技术破解中式重油污难题;更凭借洗切配沥全集成、渣水强排防返潮等设计,持续赢得市场认可 。X20 Max 的技术创新颠覆西方传统方案,形成 “代差优势”,被行业视作品类升级范本 —— 方太用一款产品定义新标准,这就是标杆企业的带动作用。

图片6.jpg

深入方太内部会发现,支撑产品创新的核心,是员工端的 “双重幸福”,它是产品创新的 “动力源”。

在这样的氛围里,员工主动创新成了常态:以新一代洗碗机为例:自2011年起,方太开始组建洗碗机的自主研发团队,历时5年,40多个城市1000多户家庭实地深度考察。2015年,方太研发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由方太自主发明的新一代洗碗机正式问世,通过产品形态+硬核科技创新的重构,创造了全球洗碗机领域的一个新物种。不仅解决了消费者使用空间不足、安装复杂等问题,同时实现取放不弯腰,符合人体工学,带来更舒适的厨房新体验。

这种 “员工幸福→好状态融入产品→用户满意” 的正向循环,在方太已成常态,也给其他民企做员工管理提供了参考。

而这份源于 “仁爱” 的成长动力,没止步于企业围墙内,而是通过产业链 “生态共荣” 向外辐射—— 方太把自身能力变成行业共享资源,让外部伙伴也能触摸到核心价值,一起构建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过去制造业常陷 “零和博弈”,供应商、经销商难赚钱,方太却反其道而行:对上游供应商,组建专门的精益管理团队,深入核心工厂免费教方法、送检测设备;对下游经销商,搭数字化平台帮他们转型,还搞新品专项培训,2024 年核心经销商利润率同比提升,也更愿意跟方太一起做 “价值竞争”,不再靠低价抢市场。

对民企来说,这种 “自己赚钱,也带伙伴赚钱” 的生态思维,比单打独斗更有生命力,也让方太的 “标杆价值” 真正落到了产业链每一环。

 价值回响:以仁爱为魂,平衡规模增长与价值创造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当前产业经济已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驱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于中国家电行业而言,这意味着迎来了技术迭代、服务革新与品牌升级的绝佳契机。方太这套管理打法,恰好踩准了这一行业转型节奏,早已超出企业自身范畴,成了中国民营企业 “如何平衡增长与本质、如何用传统文化开辟新路径” 的标杆样本。

在民营经济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方太的实践特别有借鉴意义 ——它证明民企不用靠 “抄作业” 或 “打价格战”,靠文化赋能、价值创造,一样能在市场站稳脚跟,甚至带动整个行业升级。

图片7.png

图:方太研发工程师在记录实验数据


从企业自身看,它打破了 “规模 = 竞争力” 的老观念,证明 “靠价值驱动也能活得好”。方太虽不是行业规模最大,但高端市场份额、占比领先,用户复购率均远高于行业平均,更关键的是利润增速一直稳健。

这对传统制造业民企尤其重要:现在成本压力大,不少企业陷进 “价格战→利润薄→减研发” 的恶性循环,而方太靠 “文化定方向、技术筑壁垒、生态强协同”,走出了一条不靠规模扩张的盈利路,成了民企 “既重效益又有温度” 的独特范本。

图片8.jpg

图:中华美食交流文化现场

从行业层面看,正如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所言:“企业创新首先服务于人民需求,消费领域是科技创新落地的重要场景。” 方太的探索正是这一观点的生动实践 —— 它不只是产品创新,更重塑了厨电产业的 “价值评价标准”,推动产业从 “低端内卷” 向 “高质量竞争” 转型。更以 “代差优势” 打破西方垄断,推动中国成为 部分品类(洗碗机)等增长的核心引擎。

更难得的是,方太不独自领跑,还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话语权 —— 2018 年主导推动中式餐具类目加入 IEC 国际标准,填补全球测试体系空白,2022 年联合发布行业首个《洗碗机气泡洗清洗技术规范》,将中国原创技术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实现从 “反向输出” 到 “规则制定” 的跨越,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在洗碗机产业全链条实现国产化,更彰显中国创新科技的全球影响力,为行业未来发展铺路。

由此看来,方太给中国民企构建 “本土管理体系” 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彻底打破 “西方管理理论才是标准答案” 的误区。以前不少民企照搬西方模式,却因文化水土不服落不了地,而方太 “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 的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 “品牌包装” 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管理工具:用 “仁爱” 抓准用户需求,不让创新跑偏;用 “诚信” 夯实供应链关系,减少合作内耗;用 “长期主义” 保障研发投入,不搞短期投机。

这种探索,刚好契合近年《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里 “鼓励企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管理实践” 的导向,也给更多想走 “本土创新” 的民企指了方向 —— 只有扎根文化根脉,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民企发展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