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获悉,10月29日,国晟科技(SH:603778)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下滑57.8%;归母净利润亏损1.51亿元,略有减少,上年同期为亏损1.52亿元。
关于此次亏损,国晟科技表示主要系受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市场需求减少,公司销量下滑、收入减少,产能利用率较低、固定费用较大所致。实际上,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国晟科技已经连亏了八个季度。
虽然持续亏损,但国晟科技谋求转型、追赶热点的动作一直没断。在半月前国晟科技刚刚公告,计划向国晟环球新能源(铁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岭环球”)增资2.3亿元。铁岭环球即是“年产10GWh固态电池产业链AI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增资完成后,国晟科技将持有铁岭环球51.11%股份。
这是国晟科技由园林行业跨界光伏后的又一次转型。转投热门赛道固态电池后,国晟科技能否扭转颓势?这会个“新故事”还是“新事故”?
官员辞职创业,砸14.4亿买壳上市
国晟科技的前身是乾景园林。乾景园林1995年始创于大连,2015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乾景园林原本主营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景观设计,但2020年之后业绩连年亏损,到2022年底已连亏三年,累计亏损达4.53亿元,股价也在2019年以后长期徘徊于6元/股以下。
在此境况下,创始人回全福、杨静夫妇逐渐萌生退意。但与两个买家洽谈收购却接连失败,直到光伏新秀国晟能源出现。
国晟能源虽然成立较晚(2022年1月),但光伏产业布局却异常迅猛,并且是主攻难度很大的异质结(HJT)电池组件。到2023年底,国晟能源宣布拟投建的光伏项目已达8个,预计总投资903亿元,涉及从多晶硅到组件全产业链,分布于江苏、安徽、河北、山东、内蒙、新疆六省。

国晟能源一系列光伏布局的背后,是实控人吴君的操盘谋划。
吴君,生于1972年,研究生学历,他既有从政背景,又有投融资经验:曾任徐州贾汪区常务副区长、徐州市市政园林局局长、徐州市泉山区区长。2017年后,曾在具有国资背景的国晟资本任总经理、董事长等职。2022年,吴君成立国晟能源,开始自主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吴君任职徐州市市政园林局长期间,该单位曾是乾景园林的前五大客户之一。
国晟能源之所以“接盘”乾景园林,主要看中了上市公司壳资源,希望借此快速打造一家光伏上市公司。
2022年11月,乾景园林公告,国晟能源拟以“定增+股权转让”的方式入主。同时,乾景园林拟以约1.54亿元价格向国晟能源收购7家子公司股权,即将国晟能源的光伏业务装入乾景园林。
此外,国晟能源还作出业绩承诺:上市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合计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4000万元和5000万元,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
然而,收购案一波三折。在国晟能源以2.12亿元受让乾景园林8%股份后,2023年8月,乾景园林以“资本市场及相关政策变化”为由,终止了第一次定增。但国晟能源并不放弃此次收购,仅十天后就又推出新方案:再以4.42亿元受让8.85%股份,并进行7.87亿元的定增计划。相比于第一版本方案6.81亿元的收购价,国晟能源入主价格飙升至14.41亿元,足足增加了7.6亿元。
2023年9月8日,乾景园林宣布原实控人杨静转让的8.85%股份完成过户登记,国晟能源以16.85%的持股成为乾景园林控股股东。国晟能源股东吴君、高飞成如愿成为乾景园林实控人,并分别任乾景园林董事长和总经理。
2023年11月,乾景园林正式更名为国晟科技,并确立了“光伏+生态”的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正式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大张旗鼓地发展光伏业务。
押注异质结,却连遇“顶头风”
2023年9月,国晟科技刚刚易主就成功中标了中广核新能源2023-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集采项目,中标金额12.5亿元。
2023年年报显示,光伏业务为国晟科技带来9.21亿元收入,占总营收的93%,取代园林业务成为第一大业务。并且,光伏业务保持了16.4%毛利率,而同期园林业务毛利率是-82%。光伏已经是国晟科技的盈利支柱。
遗憾的是,由于园林业务拉胯,国晟科技2023年亏损了0.69亿元,未能完成扣非净利润3000万元的承诺目标。
2024年后,国晟科技又接连收获中广核烟台招远 400MW 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莱州土山6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大单。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国晟科技手握7个大订单,订单总规模超7GW,总金额43.62亿元。

然而,就在国晟科技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时候,行业风向突然大变。2023年第四季度,光伏行业大洗牌来临。到2024年第二季度,光伏主产业链四大环节头部公司全部进入亏现金状态。2024年全年,整个光伏行业大面积亏损,亏损总规模超千亿。
同时,随着2023年“827”股市新政出台,资本市场对IPO及再融资的口子收紧,使得光伏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再融资变得极其困难。
光伏寒冬之下,国晟科技也没能幸免。2024年,国晟科技营收20.94亿元,同比翻倍;归母净利润却亏损1.06亿元,比上年度亏损增加3700万。
在2024年财报中,国晟科技表示,亏损主要是受市场变化影响,公司电池及组件产品销售价格下跌较多,且公司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光伏板块毛利率为负。同时,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导致亏损较大。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2024年国晟科技光伏组件电池毛利率为-0.82%,同期计提减值准备合计9697.84万元,包括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
屋漏偏逢连阴雨。国晟科技光伏业务遭遇寒冬之际,董事长吴君却于2023年11月2日被淮安市监委采取留置措施,留置原因不明。国晟科技表示:“(吴君)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且吴君仍能够正常履行职责。
半年后,吴君解除留置,但此事件对企业商誉的坏影响不可避免。
实际上,除了行业寒冬,国晟科技遭遇的困境还与其选错技术路线有关。
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异质结曾以高效率优势被视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但由于产业生态建设不足,导致量产效率迟迟不能与TOPCon拉开差距,投资成本却是TOPCon的两倍。近两年来BC技术后来居上,量产效率高出异质结1个百分点,投资成本低于异质结,直接断了异质结的后路。
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下,国晟科技的股价从2023年2月的8.32元/股一路下跌,在今年4月一度滑落至2.49元/股的历史最低点。
追固态电池风口,面临三大隐患
如今,面对光伏业务的持续低迷,国晟科技又在向固态电池领域转型求生。
今年7月,国晟能源与浙江山高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高新能源”)合作成立国晟环球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简称“江苏环球”),双方分别控股51%和49%。江苏环球又全资设立铁岭环球,作为“年产10GWh固态电池产业链AI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
此次除了国晟科技,江苏环球也以1.2亿元对铁岭环球进行了增资,累计持股48.89%。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关于此次增资铁岭环球,国晟科技表示,是为了发展电池储能业务。
国晟科技在公告中称,该项目的固态电池产品植入AI高智能BMS核心模块,将主要服务于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储能、智驾动力等科技领域。该项目目前已签署3份国内销售意向协议和1份国际销售意向协议。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企、储能企业以及各路资本争相布局固态电池。
山高新能源开发的低空经济用固态电池,在高安全、高功率和长寿命方面具备行业领先性能,并已在无人机、机器人及低空飞行器等领域应用。与其合作,国晟科技可以快速切入固态电池业务领域。
有评论认为,国晟科技布局固态电池项目,可以与光伏业务形成“光储一体化”闭环,有利于产业协同。
不过,国晟科技此次转型并不容易,三大挑战不容小觑:
一是做固态电池的钱烧不起。
虽然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但目前其产业化尚未到来,这意味着固态电池短期内根本无法为国晟科技创造利润。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目前正处于为技术研发疯狂“烧钱”的阶段,而国晟科技在多年亏损后已严重缺钱。
由于此前的业绩承诺未实现,国晟能源需向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补偿5.18亿元,但这笔补偿至今未执行。截至2025年6月末,国晟科技账上现金仅1.85亿元,显然已经无力执行。

2020-2024年国晟科技负债增长情况
2022年、2023年、2024年,国晟科技三次发布定增计划,却至今未融到一分钱。就连此次增资铁岭环球的2.3亿元,都是从银行贷款的。财务捉襟见肘局面下,国晟科技又靠什么来支撑固态电池转型?
二是面临退市风险,如果退市就更没有渠道融资。
从业绩来看,国晟科技自2020年至今已连续5年半业绩亏损,且多次存在信披不准、违规问题。如果其迟迟不能扭亏为盈,其他财务指标也持续恶化的话,不排除有退市的可能。
三是实控人存在隐患,对公司治理和公司品牌是风险。
吴君此前被留置,有业内人士猜测,或与其从政期间的问题有关。即使被解除留置后,吴君也有可能仍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那么,吴君的问题会不会继续发酵?这对国晟科技来说,是一颗谁都不知道是不是熄火了的“定时炸弹”。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