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储联合体成立在即:光伏硅片供应格局梳理

收储联合体成立在即:光伏硅片供应格局梳理你了

一. 光伏硅片概览

光伏产业链简易流程:石英砂→工业硅→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系统集成。

光伏硅片是由硅料制成的薄片,其作为光电转换载体,是下游电池片基材,主流尺寸182mm(M10)、210mm(G12)。

工作原理:通过掺杂形成PN结,吸收太阳光后激发电子-空穴对(光生伏特效应),经PN结分离形成电流,实现光能到电能的转换。

1.1 半导体/光伏硅片比较

(1)半导体硅片:纯度在9N-11N,作为集成电路基材,经光刻等工艺形成数十亿个晶体管,最终制成芯片。

(2)光伏硅片:纯度在5N-6N,晶体缺陷容忍度、表面精度等性能指标要求略低。

1.2 按晶体结构分类

(1)单晶硅片(主流):通过直拉法制备,由单一晶体构成,原子排列有序,转换效率高( 24%-26%),成本较高。

(2)多晶硅片:通过铸锭法制备,由多个单晶颗粒组成,晶体方向杂乱,转换效率低(20%-22%),成本较低。

image.png

二. 光伏硅片制备

2.1 原材料

(1)硅料制备:石英砂(二氧化硅)→工业硅→多晶硅(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

(2)多晶硅种类:棒状硅(主流、纯度高)、颗粒硅(纯度低)。

2.2 制备工艺

核心步骤:硅料→硅锭(直拉法/铸锭法)→切割→研磨抛光。

(1)直拉法:硅料在石英坩埚中熔化→籽晶接触熔硅,缓慢提拉并旋转→单晶硅锭。

(2)铸锭法:硅料在铸锭炉中熔化→定向凝固→多晶硅锭。

2.3 发展趋势

大尺寸(降低生产能耗)、薄片化(降低耗硅量)、N型技术替代(转换效率更高,如TOPCon、HJT等)。

三. 硅片产能格局

全球范围,我国产能占比超90%,其次为东南亚(马来西亚、越南),整体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

第一梯队:隆基绿能(190GW,主导182mm)、TCL中环(170GW,主导210mm)双寡头格局,合计占比40%。

第二梯队:晶澳科技(100GW/自供为主)、双良节能(90GW)、高景(80GW)、新霖飞(65GW)、弘元绿能(30GW)。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