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金句:嬉笑场中存真意,朴居简餐养天年
你们肯定又刷到新闻了,2025年10月31日晚,81岁的香港演员冯淬帆于台湾离世。就在前些天,他仍在悼念好友许绍雄:"贤弟在那等候,愚兄随后便来。"哎,一路走好~~
这位在《五福星》中以"犀牛皮"角色深入人心的喜剧演员,晚年选择了一条与娱乐圈浮华截然相反的道路。在同行们竭力赚钱投资房产的时代,冯淬帆用一种近乎"财务断舍离"的生活哲学,展现了如何用有限资源构建安心晚年。这种将人生选择权牢牢握在手中的智慧,或许比任何投资组合都更值得普通人借鉴。
01|转换赛道,比周星驰更早明白喜剧红利
80年代初,冯淬帆已是无线极为走红的小生,出身为正剧演员。当洪金宝邀请他出演《奇谋妙计五福星》时,他做出大胆决定:从正剧投身喜剧领域。
这一选择犹如精准的"职业套利",在正确时机切入爆发前夜的赛道。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五福星》系列票房大获成功,冯淬帆一跃成为喜剧巨星。在周星驰尚在跑龙套之时,他已享受到香港喜剧的第一波红利。据香港影业协会数据,1985至1990年间,喜剧片占香港电影总票房的38%,冯淬帆主演的《福星》系列单部平均票房达1800万港元,远超同期正剧片均值。
他还是无线艺人训练班面试官。就是他慧眼识珠,觉得周润发是一个人才,后来,周润发也成为了一代演艺明星,二人还合作了好多部电影。这种"演员星探"的双重身份,让他的职业价值达到最大化。
02|从香港到台湾,他把积蓄购买力提高了一倍
1987年,冯淬帆做出第二个重大选择,离开香港定居台湾。从表面看似乎是出于立场原因,实际上却蕴含着精明的“地理套利"思维。
将高收入地区的积蓄拿到低成本地区使用——这是许多早期退休者的致富秘诀。80年代的台湾生活成本远低于香港,据1988年《香港经济年鉴》显示,台北市生活成本指数仅为香港的53%,同样的积蓄在台湾能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品质。
更绝的是,他在1986年就已拿到"台湾身份证",彻底干净利落地完成身份转换。这种早早谋划的长远之计,比起那些等到香港房价急速攀升后才追悔莫及的艺人,聪明太多。
03|不婚无子,无意中避免了中产阶层的最大财务陷阱
冯淬帆一生未婚无子女。在传统观念里或许是遗憾,但从财务角度大大降低了晚年生活成本及责任压力。
他没有陷入中产阶层最大的财务陷阱:为子女教育、婚嫁、买房等无尽开支所困。据招商银行《2023中国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平均为子女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29%,婚嫁支出平均达家庭总资产的35%。在同行们为供养子女耗尽积蓄时,冯淬帆可以将有限资源完全用于自身生活质量。
这种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让他能够以有限资源维持生活,不必因高龄后仍需资助子女而心生忧虑。
04|与疾病共存,他展示了最经济的养老方式
冯淬帆晚年身患诸多疾病,不过他并未选择过度医疗手段,而是以理性态度面对一切。 病了,他就调整生活习惯,饮食清淡,积极配合治疗。2025年5月因肺炎住 院两个多月,出院后血氧浓度低,需要靠制氧机生活,他也没怨天尤人,坦言“年纪到了,只好认了”。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教授刘晓红曾指出,老年人过度医疗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医源性伤害。冯淬帆对健康成本的务实态度,对普通人有重要启示:健康管理本身就是理财策略。在医疗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平时注重健康比病后砸钱更明智。这种将医疗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智慧,或许正是他能在有限积蓄下安享晚年的关键所在。
冯淬帆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理财,理的不是财,是生活。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数的。怎么用得值,用得让自己舒服,才是真本事。这位带给咱们无数欢笑的“犀牛皮”走了,但他这套朴实又聪明的“活法”,值得咱们琢磨琢磨~~
数据来源:五福星系列百科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 网易新闻 北京协和医院访谈录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