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交棒曹晖:福耀传承背后的转型密码

为中国制造业巨头提供可量化范本

0.png

11月4日,福耀玻璃(600660. SH)的一纸公告标志着这家全球汽车玻璃巨头的权力交接进入实质性阶段:法定代表人由创始人曹德旺正式变更为其子曹晖。

早在10月16日,福耀玻璃就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曹德旺提交了辞职报告。同时,已选举其子曹晖为新任董事长,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

接棒者曹晖

曹德旺后来对媒体说,“我八十岁了,(该)退休了。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让新一代人接手。”

至此,这一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交出权杖,接棒者是其55岁的儿子曹晖。

曹晖在1989年高中毕业后进入福耀玻璃的车间,从最底层岗位干起。1994年3月至1996年6月,任福耀(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1996年7月至2009年12月,任GreenvilleGlassIndustriesInc.财务总监、总经理。

2001年8月至2009年12月,任福耀北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9月至2015年7月,任福耀玻璃总经理。2015年7月,曹晖宣布离职,2015年11月,创立福建三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系列公司。

2018年8月,创办福建三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至今任董事长。2024年1月16日,福耀玻璃公告选举曹晖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局副董事长。2025年10月,曹晖被福耀玻璃选举为新任董事长,并被任命为法定代表人及董事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

实际上,这不仅是福耀玻璃创立38年来的重大转折点,更是中国制造业从“创一代”向“二代”传承的典型样本。

曹德旺,这位被誉为“玻璃大王”的民营企业家,以其坚韧不拔的实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将福耀打造成全球市占率超34%的行业龙头,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克莱斯勒、日产、小米、问界是客户,海外营收占比44.72%。

曹晖的接班,则是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展开——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浪潮席卷,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中国制造业亟待从“成本优势”向“技术驱动”跃迁。

此次,或许不是简单的家族代际更替,而是福耀玻璃乃至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其背后蕴含的企业治理现代化、技术路径创新和全球化布局深化,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的行业竞争格局。

传承的核心并非权力交接,而是战略基因的迭代升级。

曹德旺时代,福耀以“精益制造+成本护城河”立足,通过垂直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产能布局,成为反倾销胜率最高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之一。

曹晖接棒后,在坚守主业聚焦的基础上,推动福耀从“汽车玻璃供应商”向“移动出行科技企业”转型,开启价值重构之路。

双重窗口期

这一转型已初见成效:2023年公司高附加值玻璃营收占比达46%,全景天幕玻璃单价是传统产品的4倍。

与隆基绿能联合研发的光伏车顶更是突破技术壁垒,将玻璃从“安全件”升级为“能源件”,预计2026年量产可新增50亿元营收。

在研发端,福耀持续加大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4%,攻关AR-HUD前挡、5G天线玻璃等前沿产品,成功切入特斯拉、比亚迪等主流车企供应链,将单件玻璃价值从数百元提升至2000元以上,推动毛利率向50%区间跃升,实现了从“规模取胜”到“技术溢价”的跨越。

这场传承更恰逢行业变革与全球化重构的双重窗口期,曹晖的战略布局直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突围方向。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渗透率突破35%,汽车玻璃正从防护部件演变为智能交互载体,行业竞争维度从规模成本转向技术生态。

面对趋势,福耀构建了“技术创新+产能优化+全球化升级”的战略矩阵。

在产能端,投资32亿元建设安徽新能源车玻璃基地,贴近产业集群。

在全球化端,升级“出海2.0”模式,通过美国、德国、墨西哥三大基地开拓海外市场,2023年美国工厂净利率达8.7%,墨西哥工厂锁定百亿长单。

更值得一的是,福耀打造“碳足迹透明工厂”,以45%绿电使用率应对欧盟碳关税,将ESG转化为竞争壁垒。

这种“巩固存量、开拓增量”的战略,既延续了曹德旺时代的实业根基,又以数字化转型、零碳布局与新兴赛道开拓注入新动能。

也为中国制造业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如何通过代际传承实现技术突围、治理升级与全球化对冲提供了范本。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