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茅牧原利润暴增11倍,猪周期又来了?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到的观点仅为个人思路整理,其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代表买卖推荐,请谨慎参考昨晚收盘后,牧原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估为102-107亿,去年同期为8.29亿,同比增长1129.9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到的观点仅为个人思路整理,其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代表买卖推荐,请谨慎参考


昨晚收盘后,牧原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估为102-107亿,去年同期为8.29亿,同比增长1129.97%-1190.26%。归母净利润暴增11倍,难道猪周期又来了?这个业绩,其实对于长期跟踪牧原的人来说是符合预期的,但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是相当炸裂的,自然而然就会认为猪周期来了。为啥说对于长期跟踪牧原的来人说是符合预期的?因为这家公司太透明了,根据每个月披露的销售数据,可以大致地预估出当月的利润。6月份的销售数据出来之后,我就做了上半年利润的大致预估。......从2006年7月至今,我们国内一共出现了4轮完整的猪周期,以猪肉价格上涨为起点,再从高位下跌至低点,每一轮的猪周期大约是3-4年。第一轮猪周期:2006.7-20210.42006年夏天,蓝耳病疫情导致猪群大面积死亡,致使猪价上涨,随后养猪户开始扩产。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及“甲型H1N1流感”致使消费意愿下降,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第二轮猪周期:2010.4-2014.42010年的猪瘟和蓝耳病,以及2011年的口蹄疫和猪仔腹泻,导致生猪供给短缺,猪价开始上涨。2010-2011年大量养户因猪价上涨涌入市场,后续生猪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第三轮猪周期:2014.4-2018.52014年环保政策陆续出台,行业规模化进程加快,很多散户退出导致生猪供给下降,价格上升。随着规模场养殖效率的不断提升,生猪供给增加,价格下降。第四轮猪周期:2018.5-2022.32018年非洲猪瘟造成了大量能繁母猪死亡,导致猪肉供给短缺,价格开始上行。随着养猪户快速恢复产能,价格开始回落。回顾过去4次完整的猪周期,其实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即,想要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导火索要么是猪瘟,要么是环保政策加紧,导致生猪供给减少。由于我国总体对猪肉的消费量相对比较稳定,所以生猪的供给波动,就导致了猪肉价格的波动,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猪周期。但从2022年3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了,猪肉价格依旧处于底部,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猪周期还能来吗?在2018年5月开始的第4轮猪周期,导致国内大量的散户和小型企业损失惨重,故而也带来了2019年的猪超大周期。生猪最高价格超过40块钱/公斤。很多资本觉得有利可图,于是纷纷涌入养猪行业。比如之前做皮革生意的巨星农牧。

资本涌入带来的结果就是——疯狂扩张。

比如在2022年3-5月份的能繁母猪触底,见到猪价猛涨之后,资本的涌入+各大猪企提高负债率进行扩张,从6月份之后能繁母猪的数量激增,一直到2022年12月份。

2023年1月份算是触顶,于是开始缓慢的回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内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这带来的结果是,在防疫方面会做得更好,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环保。

那我们现在再回头去看,过去4轮猪周期的导火索不是猪瘟就是环保政策,但现在这2个导火索被掐灭了相当的一部分。

所以,这轮猪周期想要像过往4次那么轰轰烈烈的到来,概率小很多。

如果国内的养猪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各猪企在防疫和环保方面做的更好,那么后面的猪周期只会越来越小,甚至可能直接消失。

当然,我还是倾向于后面的猪周期越来越小,而不会消失。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猪肉价格不会再有特别大的波动。

因为在市场缺猪的时候,各大猪企可以迅速上产能。

养猪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还会带来养殖效率的提升,比如PSY的增长。

这就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能繁母猪的量在小幅下降,但PSY的提升,会导致生猪的总量总体没啥变化。

所以如果长期关注生猪养殖行业,不仅需要关注能繁母猪的数量,也需要关注PSY。

那,

牧原上半年的利润暴增11倍,到底是做了什么?

答案是“降本”。

自从外界的资本开始流入生猪养猪行业,大家就开始都想着卷,想着“剩者为王”。

如果不卷了,提前开始降低自家的能繁母猪数量,那么猪周期来的时候,自己啥好处也捞不到。之前吃的苦,亏的钱,不全都打水漂了么!

所以单看国内最近2-3年的能繁母猪数据,基本没啥太大的变化。

这个时候再去看牧原的管理层,就显得非常有远见了。

大概是2022年的6月份,在牧原的内部会议中首次提出“深挖每头猪600元降本空间”的计划。当时的生猪养殖成本还在16块钱/公斤左右。

这几年通过推广“低豆日粮”技术,减少豆粕的依赖。其中在2024年合成生物项目(年产3万吨氨基酸)投产,以此对冲大豆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

研发智能环控、饲喂、巡检等200万套设备,降低人工成本并提升效率。

投入60个亿构建“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提升生长潜能和肉质。

复制推广优秀场线经验(如全称成活率86%,PSY超过29),缩小内部养殖成绩离散度。

通过物联网平台管理全产业链数据,实现“每一头猪、每一台设备”的精细化管控。

截至到2025年6月,完全养殖成本降低至了12块钱/公斤左右。

而牧原2025年全年的平均养殖成本目标是降低至12块钱/公斤,这也意味着,牧原在2025年12月份的完全养殖成本可能降低至11块钱/公斤左右。

养殖成本的降低,还会再怕猪周期的底部么?

在猪周期底部,其他企业可能还是亏的,但自己小赚;那猪价起来了,牧原的利润只会更丰厚。

按照猪周期波动变小的逻辑,牧原把少数股东权益解决掉,把负债率降下来,再把厂房等固定资产减值完,此时再加大比例分红,就直接变成了红利股。

由于猪肉的需求端是刚需,那么牧原未来的确定性可以堪比长江电力。

今年结束,估计牧原就会把少数股东权益解决掉,同时负债率会下降一部分。

至于未来,牧原的确定性是否可以堪比长江电力,我们拭目以待。

......

现在的牧原,已经走过了最难的阶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其基本面就和股价开始背离。

但是市场不认可。

牧原从去年开始加大仔猪的销售,目的是提高母猪场效率的同时,对冲行业波动风险(仔猪饲养周期短,利润空间大,快速回笼资金)。

进而进一步实现对市场的控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去年开始,牧原也开始进入越南市场,对生猪养殖的技术、设备进行输出。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上面开始倡导反内卷,所以生猪养殖行业的能繁母猪数量大概率会缓慢下行。

同时国内这几年面临T缩,这也不是上面想要看到的,而想要走出这一步,提高生活必须的猪肉价格就是必要的。

在这种大背景下,结合牧原的基本面,我个人觉得都得高看一眼。

注:虽然我几乎从没公开聊过牧原,但本人最近几年长期跟踪生猪养殖行业,也有牧原不小的仓位。以上也仅供参考,难免屁股决定脑袋。

......

本周一开放认购的两只Reits获配率出炉,华电Reit的获配率是0.19%,首农Reit的获配率是0.26%。

这2个的获配率确实超了我的预期。如果上市涨幅在30%左右,那么年化10%左右。

今天上市的路维转债,前5大买入中,有2家卖出了,另外3家机构买的,没出货。

反观华辰转债,前5大买入中,基本都被“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文二西路证券营业部”包了,今天也没出货。

路维转债后续继续涨的难度要大一些,华辰明天继续涨停,貌似买啥悬念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