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的聚光灯纷纷投向“稳定币”这一前沿概念时,许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是去追逐纯正的区块链或加密货币公司。
然而,今天我想提出一个逆向但可能更具深远价值的观点:本轮由稳定币及虚拟资产掀起的行情,真正的发动机或许并非远在天边的新贵,而是我们身边持续被低估的传统金融核心——券商。
券商板块,一个在许多投资者眼中“笨重”且周期性强的行业,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交汇点上。它不仅具备了短期内由业绩和资金面驱动的强劲反弹弹性,更重要的是,其内生的长期逻辑正在被虚拟资产和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的浪潮所重塑。
一、短期逻辑:业绩与筹码结构共振,反弹一触即发
任何一轮大行情的启动,都离不开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共鸣。当前券商板块恰好同时满足了这两大要素,构筑了坚实的短期上涨基础。
1.机构持续低配,潜在买盘空间巨大
投资的一大魅力在于利用市场预期差获利。当前,券商板块正处于一个被主流资金“遗忘”的角落。根据数据显示,从2024年初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剔除指数基金后,主动型公募基金对证券行业的持仓比例已经下滑至0.384%的历史低位,相较之前下降了0.358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主流投资机构的资产配置版图中,券商股几乎“隐形”。即便是行业龙头,获得的配置也相当有限。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主动公募基金持仓最高的五家券商分别为:华泰证券(0.091%)、中信证券(0.067%)、东方财富(0.066%)、国泰君安(0.041%)和中国银河(0.035%)。这些数字低得令人惊讶,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清晰的事实:券商板块的筹码结构异常干净,几乎没有拥挤交易。
这种“极端低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看涨信号。一旦市场风向转变,哪怕只有少量资金回流,都足以引发板块的剧烈反弹。当券商的长期增长逻辑被市场重新认识时,基金的回补仓位行为将成为股价上涨最直接、最猛烈的催化剂。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低配,正是为未来的高飞积蓄了最宝贵的势能。
2.中报业绩领跑,基本面强势修复
如果说筹码结构提供了上涨的“空间”,那么强劲的业绩就是支撑上涨的“地基”。在宏观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券商行业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盈利韧性。
近期披露的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可谓多点开花,行业整体表现远超市场预期,有望领跑整个大金融板块。受益于2024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多家券商实现了利润的爆发式增长。例如:
华西证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1025.19%至1353.9%
国联民生预计增长1183%
华林证券预计增长118.98%至183.86%
国盛证券预计增长109.48%
国信证券预计增长52%至76%
财达证券预计增长51%至68%
红塔证券成为首家发布中报预告的上市券商,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55%
这些亮眼的数字并非个例,而是行业性的复苏信号。在市场交投活跃度回升、IPO与再融资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券商的经纪、自营等核心业务均得到显著提振。这种由基本面驱动的增长,为券商的估值修复提供了最坚实的依据。当中报业绩校验期来临时,券商板块有望凭借其出色的成绩单,吸引全市场的目光,实现戴维斯双击。
二、长期逻辑:拥抱虚拟资产,重塑投行价值
如果说短期逻辑决定了券商能反弹多高,那么长期逻辑则决定了它能走多远。在数字化浪潮下,券商正迎来两大历史性机遇,这将彻底改变其商业模式和估值天花板。
1.香港牌照升级,券商成为虚拟资产的“超级入口”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东西方桥梁,正在虚拟资产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允许传统金融机构合规地进入这一市场。
香港证监会推出的1号(证券交易)、4号(就证券提供意见)、9号(资产管理)牌照升级政策,为券商打开了通往虚拟资产世界的大门。截至2025年6月,已有41家机构(其中绝大部分为券商)获批升级了1号牌,可以为客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其中包括胜利证券、国泰君安国际、东方财富旗下的哈富证券等知名机构。
这一举措的意义是革命性的。它意味着投资者不再需要通过复杂的流程去开设专门的加密货币账户,而是可以直接使用自己熟悉的证券账户,一站式地买卖股票、债券以及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资产及其衍生品(如现货ETF)。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参与门槛,有望带来海量的增量用户和资金。
我们可以参考海外的成功案例Robinhood。它通过提供便捷的股票和加密货币混合交易服务,迅速成长为拥有数千万用户的零售巨头。香港的持牌券商正在复制并优化这一路径。以胜利证券为例,其2024年的虚拟资产相关业务收入预计将达到2023年的十倍,这充分证明了该业务的巨大潜力。券商不再仅仅是传统资本市场的中介,而是正在演变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超级入口”和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2.RWA的本质是投行业务,券商的核心优势无可替代
如果说合规交易是券商切入虚拟资产的第一步,那么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则是其发挥核心价值、主导未来金融格局的终极战场。
当前市场热议的RWA,其本质并非简单的“资产上链”,而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类投行”业务。无论是将一栋商业地产、一笔未上市公司股权还是一批供应链应收账款打包成代币(Token),都涉及到资产筛选、尽职调查、结构设计、估值定价、合规审查和后续承销等一系列专业环节。
这恰恰是券商的“老本行”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在RWA的生态系统中,技术公司可以提供上链的工具,但无法对资产的质量和风险进行背书。谁能筛选出最优质的资产?谁能给出最公允的定价?谁能设计出兼具合规性与流动性的产品结构?答案只能是拥有深厚投行底蕴和风险管理能力的证券公司。
在RWA发展的初期,市场可能会经历一个泥沙俱下、超额供给的阶段。但当潮水退去,真正能够胜出的,必然是那些具备强大筛选和定价能力、能够充当质量“看门人”的机构。券商有望在优化RWA生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将传统投行的专业能力延伸到数字世界,从而开拓出远比传统IPO、发债更为广阔的蓝海市场。这不仅是业务的延伸,更是商业模式的升维。
三、相关概念股梳理
A股:
国泰君安、广发证券: 作为头部券商,综合实力强,在财富管理和投行业务上均有深厚积累,有望在RWA等创新业务中率先取得突破。
南华期货: 期货公司在衍生品设计和风险管理上具备独特优势,有望在虚拟资产衍生品领域分一杯羹。
中油资本: 产业资本与金融结合的典范,其掌握的大量实体产业资产是未来RWA化的优质来源。
港股:
耀才证券、胜利证券: 香港本地券商的代表,在虚拟资产业务上布局较早,已取得相关牌照并开展业务,具有先发优势。
国泰君安国际(H股): 首批获得虚拟资产全牌照的中资券商之一,背靠母公司强大资源,在服务内地出海客户方面潜力巨大。
众安在线(通): 作为金融科技和互联网保险的领军者,在技术应用和场景创新上经验丰富,有望与券商在虚拟资产生态中形成协同。
OSL集团: 香港持牌的数字资产平台,是券商开展虚拟资产业务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银香港(通): 传统银行巨头,在资金托管和合规方面具备优势,是虚拟资产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联易融科技: 专注于供应链金融科技,其业务与RWA中的贸易融资、应收账款代币化方向高度契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