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新进这只15倍热门股!

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美债

公募基金二季报陆续出炉,明星基金最新调仓动向浮出水面。

继一季度大手笔买入寒武纪后,傅鹏博二季度盯上了新易盛,二季度末持有730.86万股,持仓市值达9.28亿元,新进其第六大重仓股。

光模块龙头新易盛自2023年以来股价涨幅1502.9%,涨幅位居全市场第二。

新易盛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盈利37-42亿元,同比增长327.7%-385.5%,单Q2实现盈利21.27-26.27亿元,中值为23.77亿元,同比增长339.4%,环比Q1增长51.1%;公司业绩暴增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相关投资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速率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1

傅鹏博、赵枫最新持仓动向来了

傅鹏博旗下基金最新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胜宏科技、腾讯控股、宁德时代、中国移动、立讯精密、新易盛、寒武纪、巨星科技、三诺生物、迈为股份。

较一季度末,二季度傅鹏博新进CPO龙头新易盛,油气开采股广汇能源则退出十大重仓股;二季度减持胜宏科技、腾讯控股、宁德时代、中国移动、三诺生物、迈为股份;增持立讯精密、寒武纪、巨星科技。

傅鹏博在二季报中表示:“前十大持仓中,传统能源公司的净值占比减少,一方面我们考虑了市场风格影响,另一方面公司面临较大的基本面压力。

一季度持仓的港股互联网公司,移动运营商和新能源公司依旧在前列。我们增加了医药板块的配置,涉及的子行业有创新药、受益AI带动的传统医学等,并将在基金中期报告中具体披露。

七月到八月,上市公司的中报将陆续披露,我们将通过中报评估已有持仓公司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同时积极寻找景气度向上的行业和公司,通过各种估值方法和交叉验证提高选股的赔率和胜率。

下半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驱动因素,如储备箱中各类推进经济向前的工具释放、高层经济工作会议和相关政策的推出、预算内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进度加快等。”

睿远基金赵枫旗下产品最新持仓来了。

截至二季度末,赵枫旗下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腾讯控股、宁德时代、小米集团-W、分众传媒、立讯精密、中国太保、伟明环保、杭州银行、中国太平、神马电力。

较一季度末,立讯精密、杭州银行、中国太平、神马电力新进赵枫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国移动、山西汾酒、万华化学、三诺生物已退出其十大重仓股行列;加仓分众传媒;减持腾讯控股、宁德时代、中国太保;对伟明环保持仓不变。

赵枫在二季报中指出:“我们对组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减持了估值较高和盈利前景不确定的标的,增持了估值更低和自由现金流回报水平较高的标的。

经过二季度的恢复性上涨后,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一批低估值、高股息公司估值均有所上升,A股中优秀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市净率回到1倍左右,保险公司的市净率大多回到了1倍以上,港股中电信运营商的市盈率也达到十倍以上。

另一方面,在消费行业中出现有冰火两重天,传统消费品公司需求不振,股价表现乏力;收入增长预期较好的港股新消费公司受到投资者追捧,估值大幅上扬。

我们认为权益市场向好的基础仍然稳固,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基本面正处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未来伴随产能出清和竞争烈度减轻,企业盈利有望逐步回升并恢复一定的成长性;另一方面,高股息公司的静态股息率回报仍远超过无风险利率,资金仍会继续流向权益资产,相对于巨大的资产配置需求,当前高股息资产仍然是稀缺的。

当然,我们也密切关注企业成长带来的回报,只是当前行业整体性的成长机会较小,需要甄别出结构性成长机会,而这些机会可能是由经济结构变化驱动的,也可是由创新供给驱动的,或者是由成功出海的海外需求拉动的。”

年内最高涨超89%!涨超40%的ETF几乎都是这个赛道

下半年,港股创新药继续高歌猛进,走出罕见7连涨。

数据显示,港股市场创新药相关指数近一年已经翻倍。如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131%,恒生创新药指数涨127%,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127%、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124%。

持续上涨叠加资金流入,反映出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高度关注与信心修复。

对于创新药市场持续升温,机构认为,这背后或是政策支持、资本加码与产业成熟三大动能形成共振,推动创新药价值持续释放。

方正证券报告指出,医药行业热情提升,最大助力来自创新药商业模式的广泛认可,龙头创新药公司正在逐步扭亏为盈,打破市场对于创新药公司持续融资烧钱的固有认知,同时商业开发(BD)项目收款也进入常态化兑现阶段。业内形容这个现象是中国生物技术的「DeepSeek时刻」,反映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根本性提升。

高盛发布的研报直言,中国Biotech板块正进入结构性重估窗口期,当前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但其在全球创新贡献中的比重已接近33%。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板块仍处于价值洼地阶段,全球资本重估才刚刚开始。

本轮创新药暴涨行情中,多只创新药相关ETF今年涨幅超80%,最高涨幅89.8%。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创新药行情之前曾经历了史诗级调整。

过去几年,创新药板块遭遇罕见的历史性下跌。从2021年6月到2024年8月,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从8395点暴跌至1997点,跌幅高达76% 。

个股层面更是惨不忍睹,多数公司市值跌破现金储备,市场信心降至冰点。大家都怕政策变、研发搞砸、公司没钱撑不下去,一股脑全卖了。

最后经历地狱级调整后,2025年港股创新药大反转,迎来戴维斯双击。

这事也带来个挺实在的启示:投资这东西,道理听着都懂,最难的就是“熬得住”。

随着市场情绪向暖,相信未来还会有一些处于谷底的板块迎来反转,也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坚守属于自己的价值,熬过黑暗迎接黎明的到来。

3

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美债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继续减持美国国债。

今年5月份,中国减持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563亿美元,这是连续第三个月减持。

具体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增持18亿美元,2月增持235亿美元,3月减持189亿美元,4月减持82亿美元。

其中,3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后,从美国海外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

5月份,日本和英国增持美国国债,分别是美国第一和第二大债主。其中,日本增持5亿美元美债至11350亿美元,英国增持17亿美元美债至8094亿美元。

回看此前,2022年-2024年,中国分别减持了1732亿美元、508亿美元、573亿美元美国国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人,2019年被日本超越。

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大体上呈现减持态势,且总体规模小于1万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多样化趋势仍然在继续。2024年4月前,中国央行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此后增持步伐放缓。直到2024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再度连续多个月增持黄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