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变开启:潍柴动力(000338.SZ/2338.HK)2025中报里的转型与突围

更能够实现超越周期的成长。

2025年上半年,中国商用车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结束了此前连续几年的低迷期。从销量数据、政策支持到结构性调整,多维度指标均呈现显著回暖态势。

中汽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1-7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9.7万辆和24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和3.9%。

其中,重卡作为商用车市场的“风向标”,上半年累计销量53.93万辆,同比增长6.96%。

在此背景下,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主动调整资源配置,将更多力量聚焦于高端动力与新能源核心技术等增长领域,潍柴动力便是其中的代表企业之一。

近日,潍柴动力发布其2025年上半年业绩,不妨以这份新鲜出炉的财报为窗口,看看这家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究竟是怎么做的。

一、读懂中报的含金量

2025年上半年,潍柴动力实现营业收入1131.52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归母净利润56.4亿元。

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约4.4%,这主要是受业绩期内一次性事件影响,即控股子公司KION集团因其效率计划计提相关支出人民币15.10亿元计入管理费用,影响归母净利润4.86亿元。

具体来看,KION推出增效计划的目的在于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该计划将使凯傲在欧洲的组织架构更加高效,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增强企业韧性,预计将对人员需求产生影响。该效率计划的目标是每年实现约1.4亿至1.6亿欧元的可持续成本节约,并在2026财年全面生效。

若剔除此因素对本次业绩期的影响,潍柴动力在去年高基数背景下,当期净利润实现了约4%的增长。

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公司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高端突破,有效平抑了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上半年,公司共销售发动机36.2万台,其中重卡发动机销量12.5万台。在天然气重卡发动机市场,公司市占率持续领先,保持了稳定的现金流贡献。

二、战略新兴业务强劲增长,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与此同时,战略新兴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逐渐成为支撑潍柴动力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战略新兴业务之一的高端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超5000台,同比增长41%,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了量价齐升。尤其是高景气度的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取得爆发式增长,销量近600台,同比大增491%,已成为利润的重要的支撑之一。

在新能源领域,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首台搭载刀片电池技术的动力电池产品下线。重卡全系列动力电池实现“电量大、充电快、适配广”技术全面提升,轻卡电池以140kW超大电量、20C超快充及4500次超长循环寿命领跑行业。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销量达2.32GWh,同比增长91%。

潍柴动力的转型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坚实基础之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了47.05亿元。基于此,潍柴动力在多个技术领域同时取得突破,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协同效应。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更为公司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

与此同时,潍柴动力的全球化布局正在进入收获期。海外子公司凯傲集团盈利修复明显,实现收入55亿欧元,新增订单62.1亿欧元,同比增长22%,其中二季度新增订单创历史最好水平。另一家海外子公司PSI业绩同样创出历史最好水平,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从财务角度看,得益于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潍柴动力正在经历一场质的飞跃。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第二季度毛利率达到22.13%,同比增长0.74个百分点。

三、着眼未来,内在增长动力继续增强

展望来看,潍柴动力的财报中展现出来的变化只是序章,其依然具备较强的增长动力。

近年来,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展现出了蓬勃的增长态势,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迭代与发展。在此期间,数据中心市场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

其中,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市场规模达到了约24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高达26.68%,这一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几乎是其两倍之多。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至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攀升至1.2万亿元。

在数据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中,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柴发迅速转变为卖方市场。据央视财经报道,2025年国内数据中心用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近100亿元,同比增速超100%。

在柴油发电机组产业链条中,上游发动机壁垒最高。潍柴动力通过收购法国博杜安,掌握了大缸径发动机的研发技术,打破了海外企业垄断。

目前,公司M33、M55系列大缸径发动机产品已应用于全球5G大数据中心、矿区等高端动力市场。其中,20M55是全球功率最大的高速柴油发电机组之一,专为数据中心的严苛要求设计,可实现快速供电。

因此,在潍柴动力持续夯实技术壁垒下,公司有望深度受益于大缸径及数据中心产品的高速增长,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都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下半年潍柴动力的重卡业务也正迎来多重行业机遇。

政策层面,随着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的逐步落地,重卡市场需求有望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

重卡行业自身也进入置换周期,2017–2021年高销量时期的车辆到2025年车龄最长将达到8年,逐步进入更新阶段,置换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年持续释放,有望推动潍柴动力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

由此看来,凭借公司自身稳固的基本盘叠加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成长机会,潍柴动力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确定性变得越来越高,从而显著抬升了公司的长期投资吸引力。

尽管无论是从财报,还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潍柴动力均展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反观资本市场,公司的股价却仍然处于估值底部,弹性凸显。

券商研报亦印证了这一观点。

东吴证券指出,潍柴动力发动机业务盈利性同比提升,大缸径+新能源+出口+后市场四大战略方向成果亮眼。此外,陕重汽+雷沃净利润同比增长。2025年重卡行业迎来复苏,公司作为发动机龙头强者恒强,考虑公司当前估值较低且龙头地位稳固,维持“买入”评级。

高盛认为,潍柴动力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超出预期。发动机业务盈利能力强劲,中大排量发动机表现突出,新兴战略板块(如大缸径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系统)增长显著,海外子公司PSI和KION业绩亮眼。公司现金流稳健,维持高派息和回购,重申对其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看好其盈利持续改善和股东回报提升。

交银国际则表示,潍柴动力2025年上半年业绩整体稳健,大缸径发动机表现突出。受益于AI数据中心需求爆发及重卡以旧换新政策,公司未来增长动力充足,维持“买入”评级,H股及A股目标价分别为20.5港元及21.5元。较9月1日收盘,分别存在28%及45%的上行空间。

四、高分红与强回购,以真金白银回馈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潍柴动力还随财报公布了高比例中期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8元(含税),预计派发总额达31.05亿元。加之股份回购金额,中期现金分红与股份回购总额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57%,与此同时,潍柴动力股息率达到了6.61%,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这一高分红政策既反映了公司现金流充裕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也体现了管理层回报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和市场吸引力。

一直以来,潍柴动力持续保持高分红的习惯,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和回报,尤其是能让中小股东有获得感。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约40次,现金分红金额已接近380亿元(含本次中期分红),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图片来源:Wind

因此,考虑到公司的行业地位和转型突破,在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相较于同行更能够实现超越周期的成长,其稀缺价值凸显,叠加稳定的分红保障,理应享有一定溢价。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