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来,AI驱动全球数据中心存储需求显著提升,HDD较SSD在容量、成本层面优势明显,成为欧美云厂商近线存储首选。目前美股公司希捷科技、西部数据贡献全球80%产能,经历2021年下行周期后,企业短期扩产意愿&动力不足,且扩产周期一般需要12~18个月左右。本轮数据中心HDD上行周期自2024年开始,当前主要企业产品交期、订单能见度基本在一年以上,行业供需偏紧的态势有望至少延续至2026H2左右。
▍美股HDD市场:处于景气上行周期。
自2025年4月以来,头部HDD厂商希捷科技、西部数据股价涨幅均在150%左右,而两家公司FY25Q4业绩表现亦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益于AI驱动的数据中心近线存储(Nearline Storage)需求。市场关注本轮美股HDD市场景气上行周期的可持续性,本文将围绕HDD市场的供需结构进行分析。就结论而言,我们认为本轮HDD景气上行周期将至少持续至2026H2。
▍需求端:AI驱动数据中心近线存储需求,HDD成本优势明显,下游订单可见度理想。
1)AI驱动数据量以及数据中心存储需求增长:根据IDC数据,全球数据量预计在2028年达到394ZB。同时,伴随着下游AI算力建设的推进,数据中心存储需求也在提升;根据西部数据2025年投资者日展示材料,近线HDD的出货存储容量预计在2028年达到2385EB,其中AI驱动的存储容量复合增速更高,2024-2028年CAGR为131%。
2)HDD凭借成本优势,成为Hyperscalers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的首选方案。根据IDC数据,2024年总体SSD相较于HDD溢价为6.5倍、企业级SSD相较于性能优化HDD溢价为1.7倍。由于头部云厂商拥有大量陈旧数据需要保存,此前并不会受到反复访问和提取,因此仍以HDD为主。根据TrendForce数据,近70%HDD产品由Hyperscalers购买。
3)技术迭代持续,HAMR有望进一步推动HDD容量提升以及成本下行。(a)希捷科技:FY2025推出业内首款HAMR(热辅助磁记录)硬盘,Mozaic 3+产品按计划量产,4TB/盘平台也已启动CSP认证,公司预计2026 年下半年HAMR近线硬盘EB出货容量有望超越传统产品。(b)西部数据:下一代以及最后一代ePMR硬盘将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认证,HAMR产品目标在2027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4)CSP客户导入新技术方案,下游订单可见度至少持续至2026H2。(a)希捷科技:公司Mozaic 3+产品已获得3家CSP认证,且公司预计2026年中期前完成主要全球CSP认证。按订单生产模式(Build-to-Order,BTO)下,公司近线EB产能已预订至2026年中期,且2026 年下半年需求可见度也逐渐清晰。(b)西部数据:第四家客户正处于UltraSMR技术认证过程中,公司已获得前五大客户覆盖FY2026全年的订单或长期协议,其中两家客户的协议覆盖至FY2027中期。
▍供给端:希捷科技、西部数据占据全球80%产能,短期扩产意愿低、且扩产周期长。
希捷科技、西部数据贡献全球80%以上HDD出货,以及接近90%的HDD出货存储容量。根据Coughlin Associates数据,25Q1西部数据、希捷科技HDD出货量占比42%/40%,出货存储容量占比49%/39%。两家公司CapEx显著低于FY21-FY22水平,西部数据指出目前专注于确保组件和驱动器的高良率、规模化向客户交付产品,无需额外进行产能投资;且高容量驱动器产品复杂度提升导致长交付周期(磁头晶圆生产需约9个月,转化为磁头堆叠还需3个月,仅该组件就需1年交付周期)。
▍风险因素:
关税不确定性风险;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AI数据中心存储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企业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等。
▍投资建议:本轮景气上行周期至少持续至2026H2。
1)需求端:AI驱动数据中心存储需求增长,HDD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目前订单能见度在12个月以上。
2)供给端:全球80%产能集中于两家公司,其扩产意愿较低,且扩产周期长(平均12~18个月)。
3)结合订单可见度以及供需结构,我们判断本轮HDD景气上行周期至少持续至2026H2。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9月4日发布的《前瞻研究行业美股科技板块专题报告—HDD:景气上行周期至少持续至2026H2》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