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分析】
A股市场开启明显的调整走势,值得注意的是欧美股市开启新一轮止跌反弹的行情,这对于之后A股的修复有一定的帮助,只不过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个股的涨跌幅度会有天差地变。A股市场开启分歧模式,指数分化后盘面个股也出现明显的涨跌互现,只不过这里要注意高位股的回调对于低位股的杀伤力较强。目前来看A股有止跌迹象,但是真正的反弹还需要等待,仍然可以等待反弹后新的热门板块出现,再伺机而动选择机会!
骑牛看熊发现测算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808GWh,其中我们预计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 年实现技术定型和小规模量产,2030 年实现商业化量产、需求量有望超150GWh,其中动力、EVTOL、消费电子分别对应固态装机需求为93、40、23GWh,渗透率分别为3%、40%、15%。伴随材料创新与工艺迭代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看好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机会。固态电池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固态电池凭借其较高的安全性及能量密度优势,在新能源车、低空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两市个股开盘跌多涨少,题材板块方面体育、电池、光伏设备等板块表现较强,地面兵装、产业互联网、旅游等板块表现较差。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活跃,天际股份2连板,金银河20CM涨停,先导智能、杭可科技等多股涨超5%,先导智能昨日在投资者问答上表示,公司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凭借其在性能、安全性和商业化潜力上的突破,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投资价值不仅源于技术迭代带来的产业变革,更体现在对新能源产业链格局的重塑能力。
体育概念大幅高开,力盛体育竞价涨停,华洋赛车、金陵体育等多股涨超10%,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风电板块震荡走强,吉鑫科技涨停,海力风电、运达股份等多股涨幅靠前,风电行业大部分环节存货及合同负债位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下半年行业装机需求有望延续高增。从整机企业在手订单看,头部企业在手订单同环比均保持向上增长,按照24年吊装市占率测算当前行业在手订单约300GW,看好26年国内装机继续增长。
光伏、储能概念股震荡拉升,通润装备3连板,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多股涨超5%,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指出,我国新型储能今年上半年装机规模创下新高,累计装机已突破100吉瓦,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291吉瓦。工业母机概念股异动拉升,华东数控、秦川机床等多股涨停,联赢激光、浙海德曼等多股涨超5%,《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印发,到2030年,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形成。
大盘:
创业板:
【大盘预判】
上证指数周五并未出现明显的反弹走势,只能说有一定的止跌迹象,随着阅兵的落幕,接下来就看美联储降息的表演了。A股、港股市场共有1254只个股创出新高,创历史新高的个股则有234只。上述1254只个股中,有828只是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占比66.03%。接下来注意上证指数能否在3780点之上稳住。
创业板指数周五出现明显的反弹情绪,只不过并未出现完全形态的阳包阴,这也说明行情后市有一定的变数,还看周末消息以及下周初的走势,目前仍然属于调整中的走势。二季度以来,110只累计涨幅超过100%的个股中,有67只是基金重仓股,占比同样超过60%。接下来注意创业板指数能否在2850点之上稳住。
【淘金计划】
展望9月市场,基于当前市场走势和政策环境,A股市场有望在流动性驱动下延续结构性行情,关注基本面线索和政策预期。一方面,2025年中报基本披露完毕,业绩线索指引下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业绩呈现高景气或向好态势的行业板块值得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居民存款搬家”在持续。同时,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较高, 若兑现将有助于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对A股市场尤其是大盘成长风格构成利好。
题材板块中的电池、体育、光伏设备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入的主要参与板块,地面兵装、一般零售、产业互联网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出相对较大的板块。骑牛看熊发现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方向。固态电池有望在eVTOL及消费电子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推动固态电池规模化降本,然后在动力领域逐步量产装车。
储能需求超预期,锂电排产持续走强。产业反馈,锂电池产业链头部电芯企业储能产线满产,部分储能电芯价格开始上涨,今年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达240GWh,同比增长106%。主要系国内储能市场开始从强配转向市场化竞争,优质的储能产品开始紧缺,此外,降息以及关税预期下美国储能市场也开始进入备库周期。考虑头部储能厂商的今明年在手订单较为充足,目前储能排产的强势有望延续。
离子电导率中等,但电化学稳定性优异,可适配三元、磷酸铁锂体系,目前已通过“半固态”形态商业化(如上汽LS6车型搭载的固液混合电池),成本较液态体系仅高5%-10%,是2025-2027年的主力过渡技术。
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质,被明确为“终极路线”,2027年有望量产装车。其核心瓶颈在于硫化锂原材料成本(当前300-500万元/吨)和工艺难度,但一旦突破,将彻底颠覆产业链格局。
短期(1-3年)关注氧化物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放量,重点布局氧化物电解质材料(如锆基、铝基氧化物)和车企配套电池厂商;长期(3-5年)聚焦硫化物路线的上游原材料(硫化锂、设备)和技术领先的终端电池企业。固态电池的投资本质是“技术迭代+场景扩容”的共振,其对新能源产业的重塑潜力不亚于当年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