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突发重大资产重组。
9月7日晚间,向日葵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漳州兮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及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40%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
公告称,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9月8日起停牌,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本次交易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5日),向日葵股价已提前躁动,截至当日收盘涨幅达11.96%,总市值63.85亿元。
从光伏到医药,再跨半导体
资料显示,向日葵成立于2005年,前身为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并于2010年8月登陆深圳创业板。
然而,受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公司业绩一度承压。公司曾多次尝试跨界发展。
2019年,向日葵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置入贝得药业60%股权,开始布局医药领域,并逐步出售光伏资产,实现向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转型。
2020年3月,公司更名为浙江向日葵大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抗感染类、心血管类等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3年尝试重返光伏,2024年尝试投资金属基陶瓷材料,但均因市场变化或技术问题终止。
而此次收购计划,是向日葵在业务转型和外延式发展上的又一次尝试。
根据公告,向日葵此次交易涉及两家标的公司:兮璞材料的控股权和贝得药业的剩余40%股权。
兮璞材料成立于2020年11月,位于福建漳州,专注于半导体市场电子级材料的研发与供应。 公司官网显示,其凭借多年半导体制造经验,致力于成为电子级材料的一级供应商。若收购成功,向日葵将从化学制药跨界进入半导体材料赛道,扩展高科技产业布局。
贝得药业则是向日葵的“老熟人”。成立于2004年的贝得药业,主营医药原料药、制剂及中间体生产。 作为向日葵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已持有其60%股权,本次收购剩余40%旨在实现100%控股,进一步巩固医药主业。
不过,交易对方尚未最终确定,最终以重组预案为准。
业绩承压,
上半年净利不足120万元
从基本面来看,业绩表现不佳,或是推动其频繁跨界转型的动因之一。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44亿元,同比下降8.33%;归母净利润仅116.07万元,同比下滑35.68%。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30亿元,同比下降2.38%;归母净利润为782.73万元,同比下降64.01%。
业绩持续下滑反映了公司在现有业务板块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增长乏力。
跨界半导体材料领域,或许是向日葵试图通过高科技产业的高增长潜力来扭转业绩颓势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