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概念龙头股分析,一篇文章梳理清楚

协作机器人赛道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柔性制造订单碎片化、产线换型周期缩短,传统工业机器人防护栏占地大、换线成本高,直接推高小批量订单的边际成本。协作机器人以力觉传感器、关节扭矩反馈和视觉伺服为底层安全架构,取消围栏后仍满足ISO

协作机器人赛道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柔性制造订单碎片化、产线换型周期缩短,传统工业机器人防护栏占地大、换线成本高,直接推高小批量订单的边际成本。协作机器人以力觉传感器、关节扭矩反馈和视觉伺服为底层安全架构,取消围栏后仍满足ISO 10218-1 Cat.3安全等级,单工位占地缩小到1.5 m²,换型时间由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把边际成本曲线拉平,使3C、医疗、锂电小批量订单首次具备经济可行性。

AI的价值不在于“替代”控制算法,而在于把部署环节的隐性成本打掉。传统方案需资深工程师标定轨迹、示教点位,人力支出占项目费用30%以上。边缘计算盒导入迁移学习模型后,机器人通过30分钟自主演示即可生成轨迹库,精度误差<0.1 mm,现场工时缩减至原来的1/5。当部署成本下降一个量级,客户决策周期由“季度”缩短为“周”,渠道库存周转提速,整机厂商现金流模型随之改善。

产业链国产率已突破80%。谐波减速器绿的、双环量产精度保持±10 arc-sec;六维力传感器柯力、坤维分辨率优于0.1%F.S,成本降至进口1/3;驱控一体柜把原来分离的伺服、安全PLC、IO模块整合为单板方案,BOM成本再降18%。硬件降本叠加AI部署费下降,整机均价已逼近6万元,与SCARA价差缩小至30%,而柔性价值却成倍放大,形成明确的替代拐点。

市场数据验证了临界点提前。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2.4万台,在3C、新能源、医疗三大领域渗透率分别达8%、12%、15%,显著越过5%的加速阈值。灼识咨询测算,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50亿美元,2023-2028年复合增速37%,其中中国市场贡献48%增量。考虑到一台协作机器人生命周期耗材与软件服务费接近整机售价的1.8倍,赛道已从一次性硬件销售转向高毛利的订阅服务,行业现金流和估值体系有望重构。

制作机器人2025-09-10 11-52-11_Sheet1.png东杰智能 埃斯顿 晋拓股份 汇川技术 爱仕达 拓斯达 中大力德 禾川科技 柯力传感 科沃斯 石头科技 埃夫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