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施政报告:锚定国家战略,擘画发展蓝图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周浩宏观研究;作者:周浩 黄凯鸿

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917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施政报告围绕“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两大主轴,提出多项突破性政策,旨在巩固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产业发展和革新,深化与中国内地协同发展,并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

产业发展和革新方面,特区政府一方面着力巩固金融、法律等传统领域的固有优势,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力培育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新兴产业,通过这些举措旨在催生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助力居民增收,进而提升整体经济效能。

在资本市场领域,香港特区政府计划通过“科企专线”这一渠道,为内地科技企业赴港融资提供协助。特区政府还将进一步健全主板上市制度及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机制;开展“同股不同权”上市相关规定的优化研究工作;探索将股票结算周期缩短至T+1;吸引更多海外企业选择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助力中概股将香港确立为回归首选地;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的南向交易范畴。

货币市场方面,金管局计划借助其与人民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推出全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同时,金管局还将持续探索更为多元的跨境资金获取途径,为市场供应稳定且成本可控的人民币资金。此外,金管局也会开展相关研究,致力于推动人民币与区域内其他货币在香港实现更便捷的外汇报价与交易。

推动金融科技方面,报告明确金管局将持续推进Ensemble项目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引导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产品,推动真实代币化资产的交易实践。此外,还会协助政府实现代币化债券发行的常态化运作,并借助监管沙盒这一机制,鼓励银行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总体来看,2025年施政政策聚焦“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的主题,通过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和民生改善,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国际竞争力,为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基础。

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917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全篇施政报告共十大章,围绕“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两大主轴,提出多项突破性政策,旨在巩固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产业发展和革新,深化与中国内地协同发展,并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

推动产业发展和革新

在香港的经济构成里,服务业分量举足轻重,然而其市场格局与科技正经历着迅猛的变革。为推动产业结构实现转型,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着力巩固金融、法律等传统领域的固有优势,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力培育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新兴产业,通过这些举措旨在催生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助力居民增收,进而提升整体经济效能。

伴随新型工业产值的稳步攀升,政府计划进一步加快本土新兴产业的培育步伐,同时加大境外相关产业与资源的引进力度,以此助推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具体举措涵盖多个方面,例如引入飞机回收相关企业并开展配套人才培训工作、助力生命健康科技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及促进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产业的创新突破等。

持续强化股票市场

在资本市场领域,香港特区政府计划通过“科企专线”这一渠道,为内地科技企业赴港融资提供协助,从而强化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的金融支撑力度。此外,特区政府还将进一步健全主板上市制度及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机制;开展“同股不同权”上市相关规定的优化研究工作;探索将股票结算周期缩短至T+1模式;积极吸引更多海外企业选择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助力中概股将香港确立为回归的首选市场;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的南向交易范畴。

构建国际领先的债券市场及蓬勃的货币市场

巩固国际债券中心方面,特区政府将:

1)升级金融基础设施。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结算(CMU OmniClear)将携手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开展相关研究,目标是让投资者在单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债券等不同资产,进而推动各类“互联互通”机制的协同联动。同时,还将推动与瑞士、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建立合作连接。此外,通过促进离岸中国国债在各清算所作为抵押品的使用,进一步拓展人民币资产的应用场景。另外,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也在对由市场自主搭建并运营债券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积极推进在香港建立商业回购市场和中央交易对手制度以提升市场流动性。

2)丰富金融产品与合作。推动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产品;扩大“互换通”机制下利率衍生工具的品类;助力场外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并计划在合适时机与内地联合推出跨境人民币回购业务。

3)强化市场推广与参与。证监会、金管局及港交所将加大与市场各方的对接力度,主动吸引更多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发债地点,同时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更多资金进入香港债券市场参与交易。

货币市场方面,为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与全球影响力,金管局计划借助其与人民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推出全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该安排将为企业提供期限更长的人民币融资,覆盖贸易往来、日常运营及资本开支等各类资金需求,以此支持实体经济场景中人民币的使用。同时,金管局还将持续探索更为多元的跨境资金获取途径,为市场供应稳定且成本可控的人民币资金。此外,金管局也会开展相关研究,致力于推动人民币与区域内其他货币在香港实现更便捷的外汇报价与交易。在政府层面,除了会扩大人民币债券的发行规模,还将针对在适宜场景下采用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的可行性展开研究。

打造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本次施政报告还提及特区政府打造国际化黄金交易市场,关键举措包括:1)拓展黄金仓储,构建区域黄金储备枢纽。2)完善黄金精炼与流通体系。3)搭建黄金交易清算基础设施,并为未来实现与内地黄金市场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4)丰富黄金投资产品供给,如黄金基金、代币化黄金投资产品等。5)支持业界组建黄金行业协会,搭建起行业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平台。

加码金融科技

20248月,金管局推出Ensemble项目沙盒,旨在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场的发展,让业界探索如何透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新一代金融基建。本次施政报告中明确,金管局将持续推进Ensemble项目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引导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产品,推动真实代币化资产的交易实践,例如运用代币化存款完成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的结算。此外,还会协助政府实现代币化债券发行的常态化运作,并借助监管沙盒这一机制,鼓励银行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目前,香港正积极落实稳定币发行人相关制度,同时针对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的发牌制度拟定立法建议。证监会也在开展研究,旨在在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扩大可向专业投资者提供的数字资产产品与服务范围。与此同时,香港还在加强国际税务协作,严厉打击跨境逃税行为。证监会亦通过引入自动化汇报与数据监测工具,正逐步构建起香港数字资产领域的风险防控体系。

总的来看,2025年施政政策聚焦“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的主题,通过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和民生改善,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国际竞争力,为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基础。


注:本文选自国泰君安证券于2025年9月16日发布的《香港2025施政报告:锚定国家战略,擘画发展蓝图》

分析师:周浩 黄凯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