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妍美:总部项目存安全隐患被整改,子公司竟没有质量管理体系!财务风险失控业务或永远无法盈利

东方妍美:总部项目存安全隐患被整改,子公司竟没有质量管理体系!财务风险失控业务或永远无法盈利

来源 | 财经九号院
作者 | 胖虎

今年5月份,东方妍美(成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妍美)向港交所申请了上市材料,截至目前还未有实质性进展。

不过本欲勾勒再生医美赛道的资本蓝图,却意外暴露了这家企业的多重危机。核心产品尚未商业化、两年亏损超1.3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3%,叠加总部建设安全隐患频现、行业质控风波冲击,其冲刺资本市场的征程更像是一场关乎生存的 "背水一战"。在童颜针赛道激烈竞争中,这家依赖融资续命的企业,正面临安全、财务、战略的三重“围剿”。

1

 安全底线失守:从工地隐患到质量管理体系缺位

医疗企业的安全根基,在东方妍美身上出现了系统性松动。今年5月,成都市温江区住建局的消防安全排查通报揭开了其管理漏洞的冰山一角——东方妍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存在两项严重违规:焊工焊接作业无旁站人员,且未设置接火斗及灭火器,分别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与《焊接与切割安全》国家标准。高温熔渣无防护、动火作业无监管的粗放管理,一旦引发火灾或坠落事故,不仅将延误工期,更会直接冲击其IPO资产估值。

然而短短三个月的今年8月份,该总部项目再因 "外脚手架随意开口" 被列入安全隐患名单,连续违规暴露的不仅是施工管理的疏漏,更是企业安全意识的缺失。

比工程安全更致命的是产品质控危机。东方妍美重要的子公司——江苏西宏生物医药公司在今年5月份因未按照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影响产品安全、有效,涉嫌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多项规定被立案处罚,而该公司最受外界关注的恰恰是其童颜针产品,也是东方妍美旗下的核心产品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财务压力正持续侵蚀质量管控的投入空间。招股书显示,东方妍美医疗产品销售已连续两年负毛利,2024年该项业务亏损达114万元。在123%的资产负债率压力下,成本压缩极易向质控环节传导,而童颜针作为注射类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引发群体性医疗纠纷,其潜在风险远超普通医疗器械。

2

 财务呈现资不抵债,多笔银行借款逾期

东方妍美的招股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份资不抵债的"求救信"。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3%,较上年的78%激增了45个百分点,净资产由正转负至-3708万元,可以说是资不抵产债的情况。

而短期偿债能力更是几乎完全丧失,流动比率从0.6倍降至0.3倍,至2024年底,东方妍美的3319万元现金及等价物如何能应对5735万元的短期债务?更何况还有1.31亿元的其他应付款项。

而且东方妍美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因1081万元、2002万元的银行借款无力偿还构成了逾期。这样的情况让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信用大打折扣。

而造血能力的缺失让局面雪上加霜:2023-2024年,公司营收仅从1288.2万元增至1452万元,这点营收体量对于债务和应付款项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这两年净利润分别亏损6350.1万元和6938.3万元,相当于 2024年每实现1元收入就要承担4.78元亏损。

毛利率的断崖式下滑更暴露了业务结构缺陷,从2023年的11.4%骤降至2024年的2.6%,核心原因是收入结构的 "劣币驱逐良币"—— 医药中间体、面膜等非核心业务占比高达52%,且毛利率为-8.8%;而真正具备技术价值的再生医学器械与特医食品仅贡献48%收入,核心产品仍未商业化。曾经支撑毛利的医疗研发及咨询服务,2024 年收益占比从22.6%腰斩至 10.9%,即便其毛利率高达96.1%,也难挽整体颓势。

而当前3920万元的账面资金仅能维持15个月运营,这意味着若IPO失败,东方妍美或将面临“关门歇业”的风险。

值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是,在企业面临现金流和经营业绩压力风险的2024年,董事长张新明的薪酬却较上年翻倍至140.8万元,与行政开支从763万元暴涨113%至1624万元的趋势形成呼应,这也暴露了内部治理的严重失衡。

3

 童颜针赛道太拥挤,后来者可能肉汤都喝不上

东方妍美押注的童颜针赛道,早已是硝烟弥漫的红海市场。当前国内获批产品已形成 "九子夺嫡" 格局,爱美客的濡白天使以40%的市场份额领跑,2024年销售额超9.7亿元;圣博玛的艾维岚占据17%-27%市场份额,累计销量突破21万支;江苏吴中代理的艾塑菲年营收达3.5亿元,成为增长最快的进口品牌。

在头部品牌垄断的同时,新进入者正不断涌入。四环医药、乐普医疗、华东医药等企业的童颜针预计2025-2026年上市,杭盖生物、西宏生物等竞品已进入注册申报阶段。而东方妍美的核心产品XH301虽于2024年11月提交注册申请,却在2025年2月被国家药监局要求补充资料,目前尚未见到消息获批,显然,东方妍美在赶个晚集的同时可能还不让“上桌”。

更令人担忧的是研发投入的"无效循环"。2023-2024年东方妍美累计投入9067.6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超30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转化效率极低。

至去年底,如东方妍美的13款再生医学注射剂候选产品仅2款进入注册阶段,9款特医食品研发分散了有限资源。在童颜针价格战已打响的背景下——新氧平台已将同类产品价格降至2999元,较传统终端价暴跌80%以上——东方妍美即便成功推出XH301,也难以复制前辈们的高毛利神话,招股书 "可能永远无法盈利" 的提示绝非危言耸听。

从东方妍美的招股书,折射出部分医美企业 "重融资、轻运营" 的典型弊病:沉迷于"爆款产品神话"的故事,却忽视安全管理、财务管控与现金流平衡等基础能力建设,最终陷入或许"研发烧钱—负债攀升—安全失守"的循环。在童颜针赛道从"高价神话"走向"价格内卷"的2025年,消费者对安全的关注度远超噱头,资本市场对估值的考量更趋理性。

说得再直白一点,一家可能永远无法盈利的公司走向资本市场,他能给投资者们带来什么?难不成就是高管们年年上涨的薪水?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司招股书、主管部门官网、官方媒体报道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