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近日,冷链设备企业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创电气”)成功注册,这也意味着其离正式在北交所上市又进一步。
2024年,同行冷链企业星星冷链在第一轮问询后紧急撤回上市申请。外界普遍猜测,其上市失败与公司成长性不足和盈利能力较低有很大关系。
对于精创电气而言,公司也同样面临业绩增速过低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在营收增长为6.83%的背景下,其归母净利润增速仅为0.58%。虽然成功获得注册,但在利润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其计划募资1.75亿元,能否获得足够资金申购?
1、净利润增速不到1%,超38%利润来自政府补助及税收优惠
招股书显示,精创电气是一家冷链设备生产商,按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类产品、环境质量检测产品和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服务。
其中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类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精创电气来源于该产品收入达4.41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90.12%。
过去几年,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吸引了全球智能控制器制造向国内转移。在此背景下,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快速上升。
Frost&Sullivan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1695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380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01%,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
在行业快速成长带动下,精创电气冷链智能控制及监测记录类产品营业收入逐年上升。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该产品收入分别为3.53亿元、3.8亿元、4.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8%。
在该产品收入增长带动下,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从3.96亿元增长至4.99亿元,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也从4874.10万元增长至5891.2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归母净利润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
报告期内,精创电气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合计金额分别为2004.9万元、2134.46万元、2243.98万元,占当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比例分别为41.13%、38.57%、38.08%。
虽然政府补助及税收优惠在公司整体利润占比有所下滑,但仍贡献了38%的利润,这对于意在上市的企业而言不可谓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若剔除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带来的增量,精创电气归母净利润较去年仅增长200多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7%左右。
2025年上半年,精创电气业绩增速进一步下滑。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6.8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834.33万元,同比微增0.58%。
在第一轮问询中,针对公司业绩增长可持续性,交易所提出问询。精创电气表示,基于下游需求仍在增长,主要产品市场空间尚未饱和,因此公司预计仍将保持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
但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公司利润增速来看,精创电气利润增长较为缓慢。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精创电气了解,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扣除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带来的利润,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极为缓慢,与公司在第一轮问询函回复中所描述的市场空间未饱和并不相符。是否说明,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性依旧存疑?截至发稿,未获得精创电气回应。
2、海尔集团采购金额减少,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不足10%
与其他企业不同,作为年收入5亿元的企业,精创电气客户极不固定。作为智能控制器企业,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家电、冷链类企业,公司设备最终应用于冷库、冷柜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涉及海尔集团、美菱集团等,均是国内知名的冰箱家电生产商。
有意思的是,即便拥有海尔集团、长虹美菱这样规模巨大的客户,精创电气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依旧极小。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11.08%、12.39%、9.64%。
与其他行业不同,冷柜市场占有率较为集中,根据QYResearch研究团队调研统计,2024年,海容冷链、星星冷链、澳柯玛、海尔智家(Carrier)、冰山冷热等,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据国内市场大约56.08%的份额。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排名来看,主要厂商有Panasonic、Epta、海容冷链、Arneg、Liebherr五大厂商占据国际市场大约54.28%的份额。
下游市场如此集中,精创电气2024年前五大客户累计占有率却不足10%,也令人心生疑问。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精创电气了解,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冷柜前五大厂家市占率超56%,2024年全球前五大冰箱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也超54%,为何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还不到10%?截至发稿,未获得精创电气回应。
由于客户集中度不高,因此精创电气前五大客户极不稳定。如美菱集团、海尔集团、徐州科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2022年还是公司第三、四、五大客户,2023年三家均退出前五大客户行列。
对此,精创电气曾表示,因市场需求动力不足,客户调整战略布局等因素,减少了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因此于2023年度退出公司前五大客户。
据悉,精创电气为该三家客户提供的产品为冷链智能控制类产品、多源感知冷链监测记录产品、冷链智能监测记录云服务等。该类产品也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Frost&Sullivan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为34351亿元,同比增长12%。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精创电气了解,2023年国内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而在第一轮回复函中,公司却将海尔集团、美菱集团、徐州科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减少采购部分原因归结为市场需求不足,这是否与实际数据展现并不相符?
此外,海尔集团、美菱集团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为何公司对其产品销售收入金额一直不大,占比也不高,是否说明在海尔集团、美菱集团的采购体系中,公司产品竞争力不强?截至发稿,未获得精创电气回应。
3、存货跌价损失上升,计提比例却低于同行
作为制造业企业,如何管理好存货跌价也是精创电气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余额为9087.67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比例超26%。根据公司存货分类来看,原材料及库存商品是公司主要存货,2024年该两类余额分别为2210.61万元、5949.46万元。
而在原材料中,电子元器件是公司最核心原材料,2023年公司70%以上的存货来源于电子元器件。
而公司产成品售价也与电子元器件价格波动较为一致,以电子元器件中的IC元件为例,2021年至2023年公司IC元件采购价格分别为5.28元/件、5.55元/件、5.39元/件,同期精创电气工业领域产品销售价格分别为82.23元/台、86.96元/台、81.85元/台。产品销售价格波动与IC元件价格波动一致。
因此,公司存货跌价计提很大程度要看电子元器件价格走势,若电子元器件价格持续上升,公司存货跌价金额计提相对较小,若电子元器件价格下跌,精创电气存货跌价风险上升。
2023年及2024年,由于供需失衡,电子元器件价格持续下跌。在此背景下,精创电气存货跌价计提也在加大。报告期内,精创电气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83.35万元、249.66万元、278.4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精创电气存货跌价计提比例低,远小于可比公司计提比例所产生的跌价损失。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精创电气可比公司平均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6.43%、9.46%、7.98%。同期,精创电气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3.99%、6.03%、4.45%,均远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
由于电子元器件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如何管理好采购时机,减少存货金额,提高存货周转天数是精创电气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目前来看,在存货管理上,精创电气表现并不理想。2021年至2023年,公司订单覆盖率分别为32.59%、20.69%、53%。一般而言,作为工业企业订单覆盖率在70%-100%之间较为妥当。
在订单覆盖率不足的背景下,贸然加大产成品备货一方面会挤压公司现金流,另一方面也会加大存货跌价风险。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精创电气了解,公司每年存货计提比例均小于可比公司平均值,是否存在故意少计提而美化公司盈利的行为?
报告期内,公司订单覆盖率虽然有所上升,但与其他企业相比仍有所差距,公司为何会在订单覆盖率不足的情形下加足备货,从而导致存货跌价风险加大?未来,是否会减少产成品库存,从而提升订单覆盖率?截至发稿,未获得精创电气回应。
对于精创电气而言,在业绩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想要在北交所获得充足的资金申购并不容易。即便成功上市募资扩产,鉴于客户极为分散,精创电气想要短期内消化扩产的产能也绝非易事。
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管理层能否带领精创电气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创业最前线」将持续保持关注。
*注: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