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兴码农到身家170亿富豪,邱文生带华勤技术冲港交所ODM第一股

从A股到港股,华勤技术的资本狂飙与隐忧。

微信图片_20250927215306_165_460.png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星空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消费电子行业的浪潮中,代工巨头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勤技术”)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2023年8月,华勤技术登陆上交所主板;两年过去,公司又于2025年9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寻求构建“A+H”资本平台。

华勤技术证券部人士对媒体透露,公司赴H股上市的想法是今年7、8月份才有的,而9月中旬就已经递表了。

这一迅猛的资本动作背后,是华勤技术全球ODM龙头的行业地位与严峻财务挑战的并存。

一方面,华勤技术以25.2%的份额稳居全球智能手机ODM市场第一,服务三星、小米等科技巨头。

另一方面,华勤技术的应收账款飙升至358.95亿元,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恶化至-15.22亿元,毛利率持续下滑至7.4%,或为其赴港上市增添了不确定性。

1、现金流恶化,应收账款超358亿元

已经在A股上市并做到ODM行业龙头地位的华勤技术,为何还要冲刺港交所IPO?

华勤技术的管理层曾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回应道,港股上市一方面可以促进国际业务的拓展,提升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可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增强资本实力,助力公司实现快速扩张,有助于公司在后续再融资、海外并购等项目上的稳步推进。

第三方面,港交所上市可以吸引各类不同背景的优质投资人,有利于公司股东结构的多元化。

而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华勤技术赴港上市也能更好地缓解其资金压力。

华勤技术赴港上市的招股书披露,公司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约为25.67亿元、38.5亿元、13.76亿元及-15.22亿元。

可见,其2025年上半年的现金流出现明显恶化的情况。

同期,华勤技术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金额分别约为12.59亿元、54.37亿元、33.48亿元及45.8亿元。

华勤技术从2024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跌约64.3%,再到2025年上半年直接转为-15.22亿元,经营造血能力急剧衰减甚至“失血”,这意味着业务扩张已经开始依赖外部融资输血。

今年以来,在多个投资者关系活动上,都有投资者问及华勤技术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的原因以及公司的应对策略和具体安排。

8月,在一场有华勤技术董事长邱文生参加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司对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的解释是为了支撑业务及营收的快速增长,在发货结构上有变化,2025年上半年数据业务占比同比去年显著提升,而数据业务对比智能终端、个人电脑等业务更需要现金支撑。

在应对方面,华勤技术透露,会为业务发展做一些资产结构的改善,比如企业债等;长期根据业务层面的需求来决策,比如股权或其他再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来支撑业务的发展。

华勤技术的业务扩张也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报告期各期末,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分别约为143.57亿元、144.18亿元、255.07亿元及358.95亿元。

同期,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分别为64.6天、61.5天、66.3天及66.6天。

2025年上半年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48.98%,创下报告期内的新高。

报告期内,华勤技术为了支持公司业务扩张,借款大幅增加,从2022年约62.59亿元增至2024年115.66亿元,2025年上半年末的借款达到了188.0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4.6%,也是报告期内的新高。

截止今年7月末,其借款总额又升至206.95亿元。

华勤技术发行企业债这类债权融资虽能暂时缓解压力,但会进一步推高公司的负债率。

相较之下,赴港上市成了华勤技术的最佳选择——既能解当下资金之渴,又能为未来全球化战略铺路,冲刺港交所IPO可谓是“一石二鸟”。

2、中兴前员工打造ODM巨头,员工持股平台套现超35亿

客观来看,华勤技术的成长历程,是典型的技术人才转战商海的成功样本。

华勤技术的创始人、董事长邱文生现年52岁,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他1995年获得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3年后又获得了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硕士学位。

1998年大学毕业后,邱文生加入了中兴通讯,也是这一年中兴通讯决定进军手机市场,成立了手机研究所,邱文生就是该机构的第7号员工。

此后邱文生在中兴通讯工作的7年里,先后担任过软件工程师、手机软件部总监、手机系统部总监、GSM手机产品线总经理等职务。

到2005年8月,32岁的邱文生开启创业之路,创办了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华勤技术的前身,最初主要做的是邱文生熟悉的手机研发设计业务。

从2010年开始,华勤技术建成了东莞制造中心并投产,成立了西安研发中心。不仅逐渐在ODM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成为全球智能手机ODM行业的第一名(按出货量计)。

2015年至今,邱文生带领华勤技术持续拓展业务边界,先后成立了数据事业部、无锡与东莞的研发中心、汽车电子事业部、印度与越南的生产基地、机器人科技公司等。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在港股上市前,华勤技术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ODM厂商第一名、全球平板电脑ODM厂商第一名、全球智能穿戴ODM厂商第一名、全球笔记本电脑ODM厂商第四名、中国数据基础设施厂商第六名。

邱文生也通过华勤技术的成长,实现了财富增值。其个人财富从2020年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时的40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 亿元。在2025年3月份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邱文生的个人财富又提升至170亿元。

不仅邱文生成为了亿万富豪,华勤技术的持股员工们也收获颇丰,多家员工持股平台在今年进行了减持变现。

今年2月,华勤技术的5家员工持股平台(海南勤沅、海南创坚、海南软胜、海南华效、海南摩致)股份解禁,且每个员工持股平台的持股均在5%以上。

7月26日,华勤技术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宣布这5大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原定减持期为8月18日至11月17日。

此举曾遭到投资者的追问,华勤技术方面回应表示本次减持计划的主体持有人都是伴随公司多年成长的核心员工,减持主要源于员工个人生活改善等正常的资金需求,是员工通过长期支撑公司业务发展、分享公司业绩成果的直接体现。

华勤技术于9月16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2天后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以上5家员工持股平台减持提前终止。

不过,此时这5家员工持股平台已经合计减持了3.83%的股份,套现总金额约为35.78亿元。

华勤技术事后对媒体表示,此次股东提前终止减持与公司港股上市计划没有任何关系。

另外,华勤技术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向股东宣派股息约8.69亿元和9.12亿元,合计分红约17.81亿元。

员工持股平台的大规模减持套现与公司的大额分红,与当下急需外部“输血”的境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无疑会引发市场对其内部信心与资金真实需求的审视。

3、服务三星、小米等公司,客户集中与研发投入率下滑

招股书显示,华勤技术的业务结构呈现“多点开花”的格局,包括四大板块,分别是:

1、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

2、计算及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台式机、AI服务器等);

3、AIoT(游戏硬件、智能家居及XR产品);

4、创新业务(汽车电子、机器人、软件、智能工业产品等)。

据华勤技术管理层在今年9月份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介绍,其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业务、其他业务各占主营收入四分之一左右,听上去好像很均衡。

不过,最新的招股书披露的具体数据却显示,公司的核心业务在报告期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按业务划分,报告期内,华勤技术的移动终端业务营收分别为637.54亿元、480.39亿元、510.35亿元及352.69亿元,占比分别为68.8%、56.3%、46.4%及42%。

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的营收分别为264.83亿元、336.91亿元、496.78亿元及421.62亿元,占比分别为28.6%、39.5%、45.2%及50.2%。

仅对比以上两个最重要的业务,可以看出,该公司的最大业务已经从移动终端业务变为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

然而,尽管华勤技术的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占比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50%,但毛利率却相对更低——报告期内分别为6.8%、5.5%、7.5%、5.9%。这低于移动终端业务的10.7%、14.4%、9.7%、8.8%。

而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两项业务是AIoT和创新业务,但这俩业务的营收占比非常低。

招股书披露,AIoT业务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占比分别为0.4%、1.9%、4.3%及3.9%;创新业务则分别为0.7%、1%、1.4%、1.3%。

以上业务变化与毛利率走势也最终导致华勤技术的整体毛利率处于一个下滑趋势,报告期各期分别为9.6%、10.9%、9%及7.4%。

报告期内,华勤技术的营收在2024年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各期营收分别约为926.46亿元、853.38亿元、1098.78亿元及839.39亿元。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约为25.14亿元、26.57亿元、29.16亿元及19.08亿元。

目前,华勤技术的收入主要来自ODM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包括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的8家,前5大平板电脑厂商中4家,前5大智能穿戴厂商中的4家以及前6大个人电脑品牌厂商中的4家。具体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联想等公司。

华勤技术也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向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65.4%、64.6%、56.7%及56.7%;同期向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30.7%、25.9%、18.9%及14.6%。

华勤技术坦言,倘若这些主要客户大幅减少订单或停止业务往来,公司将面临重大损失的风险。

此外,尽管华勤技术过去3年累计研发投入约148亿元,但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在持续减少。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5.4%、5.3%、4.7%及3.5%。

同期,ODM同行闻泰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5.84%、4.99%、4%及4.72%;龙旗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5.14%、6.21%、4.48%及6.02%。

可以看到在2025年上半年,华勤技术的研发投入占比已经在三家公司中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立讯精密收购了闻泰科技的电子产品OEM和ODM业务,因此华勤技术未来还将面对来自立讯精密的更多竞争。

今年上半年,立讯精密的研发投入占比为3.69%,依然高于华勤技术的3.5%。

在过去,ODM行业的厂商可以依靠低成本与快速响应获得客户的青睐,但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客户可能会更看重技术协同能力。

因此,华勤技术也需要加大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华勤技术赴港上市的募资计划也能佐证这一预判,他们的第一项资金用途就是用于以产品为核心的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实力。

客观来看,华勤技术在A股上市仅2年后就积极冲刺港股,本质上是在用资本补血缓解现金流压力,用全球化突破客户依赖,用加大研发力度摆脱薄利困境。

事实上,华勤技术真正的挑战不是能否成功在港股上市,而是未来能否“活得更好”。毕竟,华勤的未来,不能只靠融资续命,而要靠自己“造血”重生。

*注:文中题图来自华勤技术官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