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谁将成驱动固态电池主力军?

下周将召开二十届4ZHONG全会和中国固态电池大会-

下周将召开二十届4ZHONG全会和中国固态电池大会--- 全会将重申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的核心目标,将固态电池列为 “新能源技术突破工程” 关键方向。会议明确提出三方面支持举措:一是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要求 2027 年前完成核心指标量化与检测规范制定;二是实施 “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目标培育 3-5 家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企业;三是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电解质材料、精密制造设备等 “卡脖子” 环节攻关。这一政策框架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企业核心布局​

1. 宁德时代:硫化物路线的 “稳进派”​

  • 技术定位:主攻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已突破 500Wh/kg,远超当前液态电池 40% 以上。其核心优势在于解决安全性痛点 —— 针刺测试中钢针贯穿电池无起火风险,零下 30 度极寒环境电量衰减仅 20%。​
  • 量产规划:公司明确回应市场,2027 年启动小规模试生产;2030 年实现商业化落地。当前合肥中试车间已启动 20Ah 样品试制,重点攻克真空防护产线搭建、电解质 - 正极精密接触等工程化难题。​
  • 产业链协同:与赣锋锂业达成硫化物电解质供应合作,已完成生产线验收;同步对接小米、蔚来等主机厂开发适配车型,构建 “材料 - 电芯 - 整车” 协同生态。​

2. 国轩高科:多元化路线的 “突破者”​

  • 技术路线:采取 “半固态先行、全固态跟进” 策略,半固态电池已实现 GWh 级出货,能量密度达 360Wh/kg,2024 年搭载多款高端车型完成路试。全固态领域并行布局硫化物与聚合物两条路线,其中聚合物体系在循环寿命测试中突破 800 次,接近量产要求的 1000 次标准。​
  • 成本控制:通过优化正极材料配比(高镍 NCM91 体系)与硅碳负极工艺,将半固态电池成本控制在 1.2 元 / Wh,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15%。计划 2026 年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至 1 元 / Wh 以下。​
  • 政策承接:依托合肥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势,承接工信部 “固态电池试点示范项目”,获得专项基金支持建设全固态电池中试基地,重点突破致密化制造设备国产化。

龙头企业的引领价值​

宁德时代与国轩高科的布局已形成 “技术竞速与路线互补” 的良性格局:前者以高能量密度突破引领技术上限,后者以半固态商业化探索降低行业试错成本。二者均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推动电解质、精密制造等配套环节成熟,为我国实现 “2030 年 500Wh/kg 能量密度目标” 奠定基础。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