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颁奖台到价值链:解码开云集团的可持续创新生态

将环境责任转化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51021220640_196_460.png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逸辰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10月16日,上海时装周期间,上海浦东美术馆,一场名为“尚善若水,创变共生”的颁奖礼正在进行。

时尚产业的决策者、环保组织的专家、顶尖学府的教授,以及璞跃中国、清华x-lab这样的创新与学术力量汇聚一堂,探讨从海洋污染到印染技术革新等话题。四位创业者接过“开云中国可持续创新先锋奖Kering Generation Award China”的奖杯。他们的项目,从废水处理与高价值资源回收、合成生物染料替代化学染料到塑料微纤维检测,这些似乎都与大众认知中的“时尚”相去甚远。

从左至右:Plug and Play China璞跃中国首席执行官、管理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徐洁平;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欧莱雅中国及北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金堂轻纺董事长张志君;清华x-lab主任郝秀清

这或许正是开云集团想要的效果。自2018年设立该奖项以来,它正演变为一场深度嵌入开云集团ESG战略的“长期实验”。今年,奖项主题聚焦“引领水资源正效益”,直指时尚与美妆产业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水。

1、水的命题:从危机感到战略落地

近年来,水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ESG框架下,环境(E)维度中的水资源管理,正成为衡量企业韧性的重要标尺。对时尚产业而言,水是贯穿全价值链的“生命线”,也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区域项目主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任文伟在颁奖礼上指出,中国时尚纺织行业贡献了约10%的GDP,其水污染排放也接近10%。源头在于两大环节:一是棉花等天然纤维的生产,棉花所代表的农业用水占产业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二是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印染,产生大量工业废水。针对这一现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期许,“相信行业有一些新的技术可以改变这一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不少企业开始启动与水相关的战略。

开云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兼政府事务官玛丽-克莱尔·达芙(Marie-Claire Daveu)在发言中强调:“在开云,我们坚信,创新不止于创造解决方案,更在于重建自然与商业之间的平衡。”2025年4月,开云集团发布水资源战略,承诺到2050年实现水资源正效益。这意味着,集团不仅要减少自身耗水,更要通过行动积极修复和再生水体及周边生态系统。

这种“重建”的紧迫性,正是源于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加剧。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颁奖礼的主题“尚善若水”源自《道德经》,但开云集团的用意除文化致敬外,更将集团水资源战略变得更加具象化:恢复地球水生态健康、应对行业水资源风险、促进消费者水意识提升与生活方式转变。

第一名得主INTERPHASE以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面料3D超快蒸发及分区结晶技术为核心,为废水处理与高价值资源回收提供新可能。

第二名得主道生生物(DAOSHENG SYNBIOLOGY)致力于合成生物染料替代化学染料,以专有菌株实现靛蓝的工业化生产。

第三名得主谱薇科技(PURVÉE TECH)以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聚焦微塑料微纤维的便携检测和高效分析。

此外,新增奖项:评审团特别关注,获奖企业海洋之盾(OCEAN SHIELD)专注环境友好型大分子防晒剂成分研发,瞄准美妆、纺织、古迹保护等多领域。

可以看到,脱颖而出的选手都有一个共性:他们用技术创新打通了ESG理念与商业实践的关键桥梁。这也说明,可持续创新已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设计,从单一环节优化走向全价值链重构。

2、从“输血”到“造血”的ESG生态构建

一个企业奖项如何真正推动产业变革?开云集团的答案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自2018年创立以来,开云可持续创新先锋奖的主题从“可持续材料”“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到“水资源正效益”,展现了开云集团对ESG议题认知的深化与系统化。

这也表明,开云集团的ESG战略并非要对单一环节的修补,而是试图通过创新重构整个价值链。

2025年,奖项首次携手清华x-lab,将触角延伸至高校创新源头。清华x-lab十年孵化2600余项目、融资数额超191亿元的成果,为奖项注入了强大的学术与人才基础。从230余支团队的海选,到十强加速营的打磨,再到国际评审团的终审,整个流程设计旨在筛选出兼具技术前瞻性、商业可行性和社会价值的项目。

更重要的是,开云提供了超越资金的“赋能”。第一名10万欧元的奖金固然重要,但获奖企业将有可能进入开云全球专家网络,获得与集团品牌、供应链及投资方对接的机会。这种“产学研”联动,本质上是将初创企业的技术潜力,与市场需求相连接,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

“创新不止于创造解决方案,更在于重建自然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玛丽-克莱尔·达芙这句话的深意在于,可持续不是成本,而是未来竞争力。当环保技术能降本增效、提升品牌价值时,它才可能真正被行业接纳。

活动现场的创意空间呈现开云中国可持续创新先锋奖前三届第一名企业的创新成果,包括乐象永续(Melephant)的生物基染料、超级皮儿(Peelsphere)的生物基替代皮革材料,以及祎设计(Yi Design)的循环陶瓷产品。

当这些创新成果走向产业、走向市场,开云也向外界证明,可持续创新可以既“向善”又“向商”。这正是ESG战略的深层逻辑:将环境责任转化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3、本土化与全球化:开云的中国叙事

纵观开云集团的可持续探索,其始终带着一种“全球视野,本土行动”的特质。如中国可持续创新先锋奖设在中国,主题却紧扣全球性议题;合作伙伴是清华x-lab和璞跃中国,但评审团包含国际专家;获奖企业来自中国,但其技术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

这种模式,既回应了中国“双碳”目标下的政策期待,也契合了开云作为跨国企业的责任担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相关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对全球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开云集团选择在中国深耕,既是对中国“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也是其全球ESG领导力的体现。

开云在中国的可持续叙事,也与其品牌战略深度绑定。古驰(Gucci)的Regenerative羊毛围巾、圣罗兰(Saint Laurent)用再生羊毛做的西装夹克、巴黎世家(Balenciaga)推出的一款以再生农业为主题的微信小游戏等,背后正是集团对可持续供应链的长期投入。奖项所支持的初创企业,未来可能成为时尚行业的创新供应商。

开云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所言:“以水为精神原点,以创新向善为驱动力”,揭示了其更深层的意图:将可持续发展塑造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而不仅是财务报表外的附加项。

演员、艺术家、环保公益践行者黄渤以评审身份参与此次中国可持续创新先锋奖的评选。在对话中,他坦言:“我诚惶诚恐地来做评审,但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些项目让我叹为观止。”他的身份从公众人物转为评审,也说明,可持续议题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当艺术家、企业家、科学家在同一平台对话,当环保从“名词”变为“动词”,改变才可能发生。

4、写在最后

水,无形,却能穿石。开云集团以“水”为题,未必能立刻扭转时尚产业的耗水惯性,但它让一群年轻人看见了方向,让一批技术获得了机会,让一场关于可持续的对话,展现于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敬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