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乔西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从去年起,一款名为瑞拓龄的“口服衰老抑制剂”开始在国内销售,产品页面以长寿、衰老干预、多靶点作用等字样吸引消费者。
瑞拓龄按60粒*2盒为单位售卖,售价约2000元,按照官方建议每日4至6粒计算,月度成本可达2000-3000元。天猫国际产品页面显示,瑞拓龄的累计销量超过一万。
这款售价不菲的产品,被包装为“科学延寿”的代表之一,其背后关联着国药国际与美国Seragon Biosciences在2023年合资成立的国药赛诺根公司,宣称产品“基于SRN-901抗衰药物科学机制”开发。
近年来,抗衰老与长寿医学正成为全球医药与消费领域的热点。资本、科技与公众的健康焦虑共同推动了这股潮流,瑞拓龄的走红正是这场热潮下的缩影。
1、“延寿概念”成为商品
瑞拓龄背后的公司是一家名为国药赛诺根的公司[全称:国药赛诺根生物科学(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1月进博会期间,由国药国际与美国Seragon Biosciences合资设立。
天眼查显示,国药赛诺根法人代表为廖传昆,他同时是国药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根据双方当时在进博会公布的合作内容,国药赛诺根将作为美国Seragon公司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运营平台,负责其“衰老干预技术”的引进和商业化。
美国Seragon公司是瑞拓龄(英文名:RESTORIN)的原研开发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尔湾,公开资料称其业务涵盖制药、诊断、营养品和生物化工多个领域,重点研究与衰老相关的分子机制。
Seragon公司在过去几年中持续以抗衰老原研药企的身份活跃于舆论中,核心项目为SRN-901药物候选物。
2024年5月,Seragon公司宣布SRN-901在临床前小鼠实验中“实现了迄今口服药物延长寿命的最大幅度”。
公司称,在一项涵盖300多只小鼠的长期实验中,SRN-901使中年小鼠(相当于人类五十岁)剩余寿命延长34%,同时改善了运动能力、认知功能并降低肿瘤发生率。
Seragon公司还详细描述了SRN-901的假定机制:通过抑制mTOR通路、激活自噬与线粒体自噬、提升NAD+水平以及刺激衰老细胞凋亡,从而恢复老年小鼠的基因表达谱至年轻水平。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细胞内的辅酶,在能量代谢和DNA修复中发挥核心作用。
人类随年龄增长,体内NAD+含量会下降,被认为与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细胞衰老有关。这一分子因此成为近年来“抗衰老”研究的焦点。
然而,SRN-901尚未进入正式的临床阶段。
Seragon公司对外表述“将进入下一阶段研究”,但仅有的两项在册一期临床试验(NCT04012944、NCT04567890)样本量均不足50人,且试验终点为安全性评估而非功效验证。
换言之,SRN-901目前仍是一个典型的实验室阶段药物,其所谓的延寿效果仅来自动物模型。
就是这样一款未经过人体验证的药物,其机制造就了这款热度逐渐上升的“衰老抑制剂”。
根据Seragon公司以及国药赛诺根的宣传,产品瑞拓龄(RESTORIN)基于SRN-901机制开发。
在瑞拓龄海外旗舰店的产品详情页面,可看到其使用SRN-901的数据进行介绍,并使用了“突破性试验数据”字样。
根据商品介绍,瑞拓龄除关键成分外,还包含尿石素A、烟酰胺核苷、亚精胺等成分,促进线粒体新生与能量代谢,以及R-硫辛酸、麦角硫因等抗氧化成分。配方罗列复杂,补充路径交织,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些成分发挥了作用。
这款产品主要面向消费力较高、注重健康管理的中老年人群。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在社交平台的消费者反馈中,不少用户提到“服用后精力提升”、“睡眠质量改善”,但也有个别消费者出现失眠、心悸等反应。客服在回应中称“可能服用量过高,可适当减量”。
2、药品还是保健品:科学与监管的模糊地带
尽管瑞拓龄以“药物机制”作卖点,其监管身份仍是一款营养补充剂,而非药品。
根据公开信息,美国Seragon Biosciences将瑞拓龄注册为dietary supplement(膳食补充剂),并未有被纳入处方或非处方药目录。
在美国,这种补充剂属于《膳食补充健康与教育法案》(DSHEA)管理范畴,企业只需保证成分安全、标签真实即可上市销售,无需像药物那样进行系统性临床试验验证。
也就是说,瑞拓龄的身份更接近维生素、辅酶或功能性营养品,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药物。它可以宣传“延缓衰老过程”,但不能声称“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
美国FDA明确规定,凡涉及疾病疗效表述的产品都必须经过药物审批程序。若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暗示其药效,可能被视为误导性陈述。
而在中国市场,瑞拓龄的路径更为特殊。它并非以药品或保健食品身份注册,而是通过跨境电商进口渠道进入市场。根据天猫国际页面,商品产地标注为美国,消费者下单后由保税仓发货。
这种渠道更无需在国家药监局(NMPA)备案,只需符合跨境平台的安全及标签要求,因此常被国际营养品牌用作市场试水的通道。
目前,瑞拓龄的售卖渠道主要为:国药集团旗下国药大集,以及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其中,在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的店铺名称均为“瑞拓龄海外旗舰店”。
创业最前线查询天眼查发现,国药赛诺根的招聘职位主要集中在电商运营、内容策划与客户增长等方向,显示其国内业务重点仍偏向品牌推广与线上零售,而非医药产品的研发注册。
但在消费者面向的宣传端,瑞拓龄的呈现方式却与药品极为相似。
创业最前线在多个电商页面发现,瑞拓龄的产品标题和详情页中出现“赛诺根制药”、“SRN-901全球专利”等表述,以及“与哈佛医学院和梅奥诊所合作”、“采用与临床药物相同的生产标准”等,甚至一些非官方的带货渠道更是直接贴出“口服长寿药”等字样。
虽然这些说法未直接宣称治疗效果,但明显借用了药物叙事的语言体系,使其在视觉和心理上更接近药品。
从监管角度看,这种叙事很难被精确界定。它既未直接声称治疗疾病,又显著借用了药物化语汇,从而制造出一种科学可信、但未被验证的中间状态。
SRN-901、瑞拓龄,以及Seragon、国药赛诺根之间形成的研发与商业化关系,更让消费者容易被带入模糊的概念中:
SRN-901是Seragon在美国实验室阶段推进的候选药物,瑞拓龄则是基于这一机制开发的“衰老干预产品”而非药物。它在美国以Seragon品牌面向消费者销售,在中国市场由国药赛诺根负责引进及渠道运营。
国药赛诺根又因其与国药集团的身份,为瑞拓龄带来了额外的品牌信任加持。
事实上,类似的营销方式此前已在NMN产品上出现。NMN(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一种NAD+前体物质,被认为可通过提升体内NAD+水平实现抗衰老功效。
2020年至2022年间,NMN一度被包装为“逆龄分子”、“抗衰黑科技”等,多款保健品将NMN暗示为具有药物功效的产品。
直到2022年底,美国FDA明确认定NMN不属于合法膳食补充剂成分,中国市场的热度才逐渐退潮。但近期,FDA又重新承认其合法地位。显示出监管与利益方在前沿营养成分上的摇摆与博弈,也折射出整个抗衰领域科学证据不足、产业化路径尚未成熟的现实。
总体而言,瑞拓龄的商业模式延续了这一逻辑:游走在药物和补剂、实验数据与消费体验的中间地带。
3、长寿生意热潮之下,科学还没准备好
除了瑞拓龄,国药赛诺根今年还有一款名为恩利维(Enlivien)的睡眠改善产品上架开售,直接以“熬夜不折寿”作为营销卖点。
这款产品同样引进自美国Seragon公司,宣称与哈佛医学院合作研发,其售卖规格与瑞拓龄相同,以每晚3粒的建议剂量计算,月度花费为1000元左右。
产品在宣传中展示了一项动物实验曲线,声称“睡眠缺乏的实验动物的寿命损失由60%降低至5%以下”,但具体实验数据、模型设计及独立验证来源均未公开。
与瑞拓龄的抗衰叙事相似,恩利维宣称自己是“寿命优化产品”,专门针对长期睡眠不足带来的健康折损研制。
放眼全球,抗衰长寿早已成为医药与投资界的共同话题。目前全球与长寿研究相关的企业超过200家,总估值超过600亿美元。
技术路径主要集中在四类:NAD+代谢增强剂、Senolytics衰老细胞清除药物、mTOR/AMPK调控剂以及GLP-1类代谢药物。
尽管概念繁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被FDA或NMPA批准用于“延寿适应症”。
在研发端,几家头部企业的进展或代表了这一领域的边界。
美国Unity Biotechnology曾被视为Senolytics领域的明星公司,但其首个清除衰老细胞候选药UBX1325在眼科适应症上试验失败,进而引发股价暴跌。
专注于基因疗法研发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Rejuvenate Bio,选择通过基因疗法激活长寿相关通路,目前仍处早期动物实验阶段。
Altos Labs、Calico(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公司)和Retro Biosciences 则从细胞重编程方向切入,试图逆转细胞老化。
值得一提的是,Retro Biosciences的创始人之一是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他在2022年个人投资1.8亿美元启动该公司,声称目标是“延长人类健康寿命10年”。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则投资了Altos Labs,并将其视为继太空探索之后的又一长线押注。
超级富豪们的重金押注,体现了人们对延寿科技的普遍期待,以及该领域潜在的巨大投资回报。
但即便是这些拥有顶级资源与科学家团队的公司,成果仍停留在动物实验和早期研究阶段。无论是延寿幅度数据还是分子机制验证,都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而在消费端,电商平台上打着延寿、抗衰旗号的产品已不止瑞拓龄。大量品牌通过跨境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主打提升体内NAD+水平、改善精力与代谢状态。
一些35岁左右甚至更年轻的群体也开始感兴趣了解和购买,但在一些新兴抗衰产品的宣传页面中,风险提示往往被弱化或省略。
事实上,这些产品当中含有部分所谓的抗疲劳或代谢改善效果,我们通过补充维生素D、镁、辅酶Q10或鱼油等常规保健品也能实现。
客观来看,长寿医学的兴起确实已被纳入政策视野。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抗衰老产业”,支持公立医院开设抗衰老门诊,多地(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已启动长寿医学门诊试点。
追求高质量长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衰老不再只是生命的自然过程,而逐渐成为可被干预和商业化的议题。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未来的长寿医学能否在科学证据、伦理边界与商业热情之间找到平衡。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