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政策资本多重共振,脑机商业化有望加速

我们认为脑机接口行业有望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伴随技术创新突破、政策支持引导、资本投入等多重因素的驱动,脑机接口产业有望在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下游市场迎来需求释放,市场前景可期。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当前全球脑机接口市场正处于“技术突破、临床验证、商业落地”的关键转折期。伴随技术领域的突破和下游应用的进一步打开,脑机接口市场前景可期。

政策端积极支持发展,支付端逐步规范推动落地。国内政策积极推动脑机接口行业发展,“十三五”以来,中国多主管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政策或举措,有力推动临床试验的开展以及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加速产业链的布局进程。2025年7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而从支付端来看,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来,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相继给出脑机接口医保定价,有助于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投融资火热加速催化,行业规模有望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脑机接口领域的投融资活跃程度呈现出显著攀升态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公开披露的全球投融资交易笔数累计超过1000笔,近400家脑机接口企业成功获得投资,投资总额接近100亿美元。资本市场的支持有望加速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与产品迭代。随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脑机接口技术有望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据当前多类技术路径并存,国产企业有望产生突破。根据信号采集方式的不同,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种类型,传感器(电极)的植入位置越深,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质量越好、频率越高,但受试者的安全风险越大。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几种技术路径尚无法相互取代,因而将形成侵入式多面向医疗领域和科研实验场景,非侵入式面向消费领域的情形,在某种情形下甚至产生结合。从全球不同区域发展现况来看,中美聚焦不同技术路线方式,并都已有企业/产品进入了临床阶段,半侵入式的由于对患者伤害更小,免疫反应也更小,因此整体表现、进展相对更佳。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等。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脑机接口行业深度报告:政策资本多重共振,脑机商业化有望加速》,报告分析师:江珅、赵峻峰、余文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