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上有一个板块非常的火热,引来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那就是#量子计算。板块中的一些企业如#格尔软件(603232)、#神州信息(000555)、#科大国创(300520)等都迎来了一波涨停。
格尔软件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按理说,量子计算自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都是科技圈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商用化,投资圈貌似不太关注这个行业。
那么,量子计算最近到底发生了什么,整个产业链的哪些环节能够率先受益呢?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离产业化,又近了一步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最近量子计算能够出圈,谷歌功不可没。
就在本周,谷歌披露了与Willow芯片相关的量子计算突破性研究成果,证明了量子计算机可在硬件上成功运行一项可验证算法。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性能甚至超越了最快的经典超级计算机,比其快了13000倍。
要知道,谷歌在去年年底才刚刚宣布推出Willow量子芯片,如今又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虽然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仍需数年时间,但是这个进展足以挑动众多投资者的神经。
其实如果我们横向对标一下,你就会发现,不光是谷歌,其他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量子计算。量子比特个数这个指标决定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多数海外巨头规划2030年左右量子计算机比特数达到百万比特,就可见其野心。
相关公司规划的量子计算能力
不光是企业,各国高层对于推动量子计算也是相当重视。这不就在最近,多家美国量子计算公司正在与美国相关部门洽谈,以股权换取联邦资金支持的形式,获得更多的项目资金。
而从量子计算的技术路线上来看,虽然说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等多个技术路线共同推进,但是超导技术路线易于增加量子比特数量,是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的核心条件,也在逐渐成为主流技术。
据机构统计,去年全球超导路线量子计算机企业数量占比已经超过了35%,就可见一斑。
二、融资不断,估值不低
随着巨头们的研究成果逐渐丰硕,机构们对于量子计算的未来前景也给出了较为乐观的判断。全球量子计算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47亿美元,增长到了2035年的8000亿美元。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是重要推手。
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单位:十亿美元)
规模有增长,“热钱”就会涌入。比如玻色量子最近就宣布完成了数亿元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专用”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与“通用”光量子计算机的研发等工作。而从公司的发展领域来看,主要是聚焦#生物制药领域,利用量子计算的训练效率,加速推进药物开发和临床验证的进程。
无独有偶,美国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最近更是宣布完成10亿美元E轮融资,用于打造全球首台具备商业实用价值的容错量子计算机,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了70亿美元。
有的企业在融资,有的企业更是准备要上市。比如本源量子已经在上市辅导备案,作为国内量子计算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的量子计算机从去年年中上线以来,已为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成功完成超50万个量子计算任务,全球访问量突破2900万次,刷新了服务规模纪录。
而从业务表现上看,比如#国盾量子(688027)不久前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74.54%,而且实现了同比减亏,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3.77%,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量子计算业务增势最为亮眼,上半年板块营收为5596.05万元,同比大增283.92%,出乎了不少投资者的意料。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国盾量子的量子计算业务国际推广迎来重要突破,将向海外交付一台2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
三、在产业链上找机会
如果我们把量子计算的产业链拆开,你会发生其上游包括量子比特测控系统、量子比特环境、量子芯片等。
据专业机构(光子盒)的测算,2024年量子计算上游环节占全市场规模的40%。因此,随着量子计算市场规模的增长,上游有望率先受益。
其中,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就是稀释制冷机,可以说是量子计算机的“心脏”。毕竟,为了保护量子比特的脆弱量子态,需要创造一个极致纯净、极致低温的环境。
而从目前全球情况来看,这个行业还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芬兰的Bluefors一家就占据了全球 70%市场份额。国内量羲技术、合肥知冷等企业,近些年也在逐渐赶上,无论是最低制冷温度,还是制冷量上来看,都在缩小差距。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三年前开始,美国禁止对中国出口一系列用于量子计算的稀释制冷机,包括与其相关的一切零配件。
所以,只有自主突破才是唯一的“解药”。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