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耗材已反转!人工半月板,何时迎突破?

集采压力已初步消化,半月板前景坦途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登山、徒步等各类极具挑战性的运动参与度也越来越广,笔者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遍游全国各地打卡马拉松赛事。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由此带来的运动损伤也逐渐变得高发起来,带动了一个庞大的运动医学市场蓬勃兴起。而在运动损伤中,半月板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在一项对2004年雅典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调查中,膝关节损伤人数是最多的,而半月板损伤又是膝关节损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以体育大国美国为例,每年有超过百万人接受半月板损伤治疗。

b64ff4d7-4b20-40b9-9d68-bacef9a562ec.png2015-2025年中国运动医学类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面对这样一个潜力领域,不少主营骨科医疗器械的上市公司业务都涉足其中。而随着几大类骨科耗材集采因素的逐渐消化,各家公司的整体业绩都有所提振,股价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像大博医疗(002901)、威高骨科(688161)等企业都取得了整体净利润超过50%的增长,三友医疗(688085)更是实现净利大增2,083.64%。

运动医学类产品集采也已铺开,按照势头来看,应也会在经历短期调整后重回高增长轨道。

一、治疗手段:修复+移植

从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来说,方法主要有修补、切除和移植这么几类。

修补的适用范围比较窄一些,对于轻度患者可以采用保守疗法或者缝合术治疗。但对于严重撕裂或者毁损的患者,就只能切除了。但切除的话总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和未来生活质量,还会造成关节软骨和胫骨的退变,使关节炎等继发疾病提前到来。大家想想,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参与激烈对抗性运动和极限运动的年轻人,自然对膝关节的术后功能还是有很高期望的。

移植看起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供体从哪里来?第一个途径是同种异体半月板,这在美国应用比较广泛,但国内比较难,而且还存在匹配和免疫排斥等固有难题;第二个途径就是聚氨酯等材料的人工半月板了,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这条路已经越来越现实起来,像聚碳酸酯尿烷(PCU)材料的突破和应用,把抗损性较传统材料提升了数倍不止。

所以从器械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半月板类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修补的缝合器等产品,一类是用于移植的人工半月板。

而产品的不断迭代当然也和行业环境的改善有着莫大关系。

最直接的是医保报销范围在逐步扩大,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新增了3类半月板修复耗材,这对终端销售肯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终端数量本身也在增长,去年卫健委规划要新增300个运动医学中心,按照每家每年两百例半月板手术来计算,会释放不低于6000个需求来。这驱动力来源于运动医学需求激增以及老龄化加剧下的膝关节疾病高发,根据机构预测,行业规模将在2025年45亿元的基础上,以11.6%的CAGR增长至2030年的78亿元。

二、国产份额不断增长

2022年起,关节、创伤、脊柱和包括半月板产品在内的运动医学类骨科耗材相继纳入集采,短期内给行业带来了明显压力,各大头部企业业绩从高增长阶段落入调整阶段。不过去年起市场回暖的信号已经出现,2025年以来,相关厂商的营收和净利润体现的更加充分。

具体到半月板材料市场来看,目前当然还是外资主导,施乐辉和强生等跨国企业保持着六成以上的份额。不过受到集采影响,竞争格局已经有了较大改变。威高骨科曾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运动医学的国产化率已经从2020年的10%以下提升到了35%。

0677a200-aaa9-4066-a3fd-a6a10c3daa90.png全球运动医学市场竞争格局 来源:Smith&Nephew、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威高骨科作为国产厂商龙头,其运动医学类产品增长迅猛,2024H1同比增长6倍之多,覆盖医院数量等指标也有显著增长。虽然2025H1没有披露具体数字,不过从整体业绩反转来看,应势头不减。高增长来源于高覆盖,而高覆盖自然有集采因素。威高骨科的半月板修复产品在集采中全线中标,虽然价格有所压降,不过毛利率仍保持行业先进水平。春立医疗(688236)的运动医学产品也取得了全线中标的成绩,助力其2025H1实现4.88亿营业收入(同比+28.27%)和1.1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44.85%)。

三、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

除了这些上市公司之外,其实不少中小企业也致力于此。事实上,近几年涌现出了许多新生的运动医学企业。根据爱企查的数据显示,每年都能增加300家以上。

像上海方润医疗、安徽贝科邦生物科技等公司的半月板缝合系统纷纷在去年取得了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北京中杰超润今年4月宣布获得了来自清源创投的数千万级Pre-A轮投资,这是一家拥有Supermenis(®)人工半月板和缝合器等半月板损伤全周期解决方案的创新公司,预计缝合器产品能在较短时间内拿证上市。

公司不少,但并不是每家都一帆风顺。今年6月备受市场关注的运动医学领域厂商天星医疗终止了IPO,究其原因,估计主要是市场对其集采中标产品终端价格下降约60%所带来的担忧,以及高额研发投入下近年来没有新拳头产品面世的疑虑。

笔者认为,对于半月板损伤产品乃至软组织修复材料这样一个在骨科领域里算是渗透率、国产化率最低而增速又最高的黄金赛道而言,集采带来的影响终将是有限和暂时的,这不光是从今年各全品类骨科材料公司业绩表现上得出的结论,更因为半月板材料这个行业的前沿迭代很快,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以做较好地对冲。而对于国内诸多厂商而言,着力创新,向技术要利润或许是不二法门。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