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7日)上证指数再年内创新高!收涨1.18%,报收3996.94点,盘中一度摸高至3999.07点,距离4000点仅一步之遥。
今年以来见证了太多“创新高”,在结构性行情助推下市场不断向上的过程中,不少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也不断走高。
我们筛选了任职日期超过5年,规模超过1个亿,2025年二季度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大于50%的主动权益基金。
按照2020年至今(2025年10月24日)产品单位净值创新高次数排序,且仅保留A份额,共有42只基金创新高次数超过100次。

数据来源:Choice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其中,缪玮彬管理的金元顺安元启,2020年至今单位净值创新高284次,平均每年单位净值刷新50多次。
其实单位净值持续创新高的背后,反映的是基金的持续盈利能力,以及回撤修复后的弹性;这一点在金元顺安元启的净值走势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我们又交叉对比了市场波动更大的近三年、近五年业绩表现、单位净值创新高次数以及2022、2024年的数据,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1、马芳、王平、孙蒙、苏秉毅几位量化选手的近五年单位净值创新高的次数均在百次以上,除2024年初的量化巨震以及今年4月的关税扰动,整体净值走势趋于平稳;
2、唐雪倩及林昊共同管理的华宝新价值、余志勇及刘舒乐共同管理的融通新机遇、胡中原管理的华商元亨,创新高次数主要出现在债券配置比例高于权益仓位期间。
近两年,这些灵活配置型产品开始大幅增加权益仓位,占基金净值比基本从40%左右上升至80%左右。
3、2022年作为这轮市场的分水岭,让不少基金经理折戟于此,在当年修复年内最大回撤基金较少,除了量化选手、债基转股选手,董辰的净值也在不断走出新高,单位净值30次创新高。
我们从中选取了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选手分别聊聊:
很优秀,可惜是“橱窗基金”
今年以来纷繁的结构性行情,使得缪玮彬的热度有所下降,但其业绩表现依然强悍。
据Choice数据统计,金元顺安元启作为缪玮彬唯一在管产品,自2017年11月14日管理以来,截至2025年10月24日,任职回报542.59%,任职年化回报26.37%,Choice同类产品回报排名第一,今年以来收益36.95%。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业绩表现在可持续地积累。
筛选任职时间在2019年之前,且2019至今每年收益为正,权益持仓超过50%,规模超过1亿仅保留A份额的基金产品仅有两只,金元顺安元启是其中之一(另一只产品是近两年开始增加权益仓位的灵活配置产品)。
2020年至今金元顺安元启单位净值创新高284次。
但这样的业绩,对于投资人而言却有点闹心,该产品在2022年初开始连续限购,直到当年8月1日正式闭门谢客,成为“橱窗展品”。
固定收益出身的缪玮彬,2016年加入金元顺安基金,擅长宏观择时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并非量化选手。
缪玮彬在2024年初的量化巨震中也遭遇过重创,但相比同类产品回撤较小,净值修复也更快。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缪玮彬在2024提升电子行业占比,减配公用事业;下半年持仓风格转向“老登”。
据2024年报统计,金元顺安元启的前五大重仓行业较中报的汽车零部件、环境治理、通用设备、元件、一般零售,转变为铁路公路、国有大型银行、电网设备、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后有煤炭、化学制品……)。
今年以来,缪玮彬的持仓风格再度转向小盘股。
从行业配置看,上半年主要加仓房地产开发,据2025年中报所示,金元顺安元启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房地产开发、环境治理、化学制品、通用设备、化学制药。
比较安心的量化选手
不得不说,现在的基金经理越来越谨慎,业绩稍微好点、规模增加快一点就开始限购。
说的就是由马芳姚加红管理的国金量化多因子、王平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选、苏秉毅管理的大成景恒,以及孙蒙管理的华夏智胜价值成长,均限制大额申购。

数据来源:Choice,业绩区间:近五年(2020年10月24日-2025年10月24日)
对比过去五年的业绩走势,孙蒙管理的华夏智胜价值成长业绩较为落后,其他三只产品过去五年业绩均实现翻倍。
国金量化多因子在2022年4月底至2024年量化巨震前夕,表现较为领先;之后招商量化精选的业绩走势更好。
马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硕士,实业期间主要从事证券投资交易软件的开发和测试,这也为马芳未来的量化投资打下了基础。
2016年5月马芳加入国金基金,2020年9月3日从国金量化多因子、国金量化多策略开启投资生涯;2023年1月5日,两只基金同时增聘姚加红为基金管理人。
这两只产品的策略有所不同,国金量化多因子对标的是中小盘,股票仓位相对较高;国金量化多策略对标的是大盘,因此在走势上国金量化多策略波动较大,创新高次数相对较少。
据Choice数据统计,马芳、姚加红代表产品国金量化多因子,截至2025年10月24日,任职回报111.41%,任职年化回报15.67%,今年以来收益45.59%。

数据来源:Choice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国金量化多因子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自上而下”构建选股模型。
该选股模型不仅会从盈利、营业收入等角度评估上市公司的价值和成长性,还要考虑到市场情绪等因素,来为标的合理定价。
因此该模型使用的输入变量主要分为基本面和情绪两个方面:
基本面:可以分为成长、价值、质量和动量四个大类。
情绪面:可以反映市场情绪的变量,例如资金流、技术性变量等。
以上变量会经过分类构建不同的预测子模型,共同决定选股的输出结果。
在框架搭建完成之后,马芳表示自己不会过多人工干预,“人工的干预不会带来长期稳定的阿尔法。”
该产品在控回撤的过程中,会通过模型给出的信号触发来规范其交易行为。
在2022年市场⼤幅波动、超额收益获取困难时,国⾦量化策略通过⻛险模型提示,及时调整了消费、新能源的配置;2023年及时跟踪到人工智能浪潮,一季度重仓切换到电子、半导体相关细分行业,二、三季度则更侧重红利资产,四季度再切换到电子、半导体。
2024年上半年一直在人工智能相关细分行业,下半年增加了电力、银行、基础设施等红利资产。
今年一、二季度,其重仓股呈现出“杠铃配置”,一边红利、一边科技。
王平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选从中报的行业配置看,科技感要少一些,根据2025中报,前五大重仓行业是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化学制药、农化制品、电网设备。
据Choice数据统计,王平目前在管基金8只,总规模166.87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其代表产品招商量化精选,自2016年3月接任以来,任职总回报278.01%,任职年化回报14.83%,今年以来收益42.35%;近五年创新高151次。

数据来源:Choice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2024年初的量化巨震从后视镜的角度,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数据来源:Choice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王平的表现十分突出,年初-21.43%的回撤,仅用39天就修复了净值,同类产品的修复时间多在“9·24”行情之后;年内18次净值突破新高,全年收益15.27%,是当年少有的跑赢沪深300的量化选手。
聪明投资者在2023年底独家采访过王平团队,当时就对王平印象深刻,“在王平以及整个招商量化投资中,没有花里胡哨的策略打法,没有模棱两可的投资目标,只看到对市场的时刻敬畏,对基本面策略的长期践行,以及对超额收益的不二追求。”
王平是在2017年决定从技术类策略转向基本面策略。
在基本面策略之上,他用30个指标搭建出了一个PB-ROE框架,力争在市场上寻找到盈利能力好、估值比较低、股价在低位的股票组合。
先通过高ROE筛选出基本面优质的公司,再通过PB这个估值指标来寻找中短期的买卖点,同时王平本身偏价值投资,建仓时间点比较偏左侧,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估值修复。
在追求低估值的同时,王平还会结合其他因子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微调,将已经陷入或者可能会陷入“估值陷阱”的公司排除。
“基本面策略的好处在于,你知道底在什么位置,赚的是什么钱,解释性在哪,你也知道未来期望收益的分布大概是个什么样子,虽然收益可能会薄一点。”
虽然王平非常注重基本面策略,但也没有完全放弃技术面分析,而是基于招商基金的多因子平台,进行以基本面为主,以技术面为辅的股票配置操作,最终形成了有着个人特色且经得起市场检验的PB-ROE框架。
苏秉毅管理的大成景恒成立于2012年,前身是保本产品,他在2018年6月正式接管。
据Choice数据统计,苏秉毅目前在管基金5只,总规模12.40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其代表产品大成景恒自2018年6月接任以来,任职总回报245.5%,任职年化回报18.42%,今年以来收益39.82%;近五年创新高117次。

数据来源:Choice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苏秉毅是一位非典型的“主动量化”选手,秉承均值回归的理念,通过逆向反转的投资思路,聚焦小盘股。
在他的投资框架中,量化工具与主动基本面研究双管齐下,利用量化工具来拓宽股票池的广度,与小盘股投资更是相辅相成。
此外,“主动”也体现在大成景恒的组合配置中。
相较于国金量化多因子、招商量化精选,大成景恒的重仓股与行业配置更集中。
据最新披露的2025年中报,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20%左右;前五大重仓行业(申万二级)占基金净值比近40%,尤其是医疗器械的配置占基金净值比超10%。
苏秉毅2023年以来就比较偏爱生物医药,2024年中报、年报,均配置医疗器械超10%。
他在中报谈道:“随着市场回暖,进场的投资者不断增多,其中不乏各路趋势型投资者。
若趋势型投资者成为增量资金的主流,则其有可能主导市场风格,从而市场将呈现严重分化、热点集中、动量因子强势的局面,就像20年前后,多数股票涨幅有限,但少数股票涨幅惊人。
若上述情景出现,即反转因子的逆风期,本基金也势必阶段性表现落后。但纵然如此,我们也会坚持逆向投资的体系。
没有任何一种投资体系可以适应所有市场风格,也没有人能在对立的体系中切换自如,若没有经历逆风期的勇气,就不会有顺风期的收获。”
主动选手需要与时俱进
按照近五年单位净值创新高次数排序,且2022-2024年三年间有两年收益为正,当年内修复当年最大回撤,有三位基金经理表现比较突出,分别是董辰、徐彦、周云。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年10月24日
截取近五年产品业绩走势,并增加过往绩优基金经理姜诚、杨金金、刘旭来做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业绩区间:近五年(2020年10月24日-2025年10月24日)
从近五年的业绩走势看,姜诚管理的中泰玉衡价值在2021年三季度至2025年2月走出了独立行情,回撤均收敛在-17%以内,净值创新高次数不算多,净值曲线比较平稳。
杨金金在2020三季度之后的两年,净值走势与董辰趋同,但2022年三季度之后净值进入震荡期,2022、2023年没能取得正收益,净值创新高次数减少。
董辰管理的华泰柏瑞富利表现最好,近五年收益超150%,近五年的单位净值有110次创新高。
硕士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金融学的董辰,在加入华泰柏瑞前,曾在长江证券任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
2020年6月加入华泰柏瑞后,先后任投资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研究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助理,研究行业覆盖有色、钢铁、煤炭、军工、机械、电力设备、新能源等领域,继续在周期和制造类板块积累。
据Choice数据统计,董辰目前在管基金10只,总规模233.06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其代表产品华泰柏瑞富利自2020年7月接任以来,任职总回报152.36%,任职年化回报19.32%,今年以来收益20.24%。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年10月24日
董辰是一位“性价比捕手”,在投资过程中他会先把股票分为两大类:金融周期板块和非金融周期板块,然后分别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评估公司质量、景气度以及成长空间三个维度,再得出股票的性价比。
性价比降低就减仓、性价比上升就加仓,让整体组合处于最高性价比状态。
从周期入行的董辰,在实操中依然偏爱周期股,尤其是对有色金属、房地产、钢铁、机械设备等偏价值风格的行业,董辰基本能准确把握其周期行情。
2020年底接手华泰柏瑞富利后,董辰将重仓行业调整到传统的制造和周期产业,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重仓持有赤峰黄金、山东黄金,合计占基金净值比约为7%。
次年董辰陆续增加对黄金股的配置,中金黄金、山金国际、山东黄金等黄金股,长期位于前十大重仓股之列。
像董辰这样敢于重仓黄金股并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的基金经理,并不多。
从2024年开始,董辰开始逐步减持黄金股,截至2025年一季报,华泰柏瑞富利的前十大重仓股中不再有黄金股,取而代之的是钢铁、地产、医药、电力等行业,持股比较均衡。
据最新披露的中报看,董辰对黄金股止盈力度极大,仅中金黄金在2025上半年就被减持2531.46万股,截至二季度末,持仓市值约为912万。
今年以来在金价不断新高的路上,黄金股也持续走高,董辰显然错过了这一波黄金走势,但这也符合董辰对自己组合的严格要求。
董辰说,“周期比较逆人性,追涨杀跌的心态很难在周期上赚到钱。
尤其是周期投资,往往很难在股价高点看到一些决定性的利空出现,更多是看到推动股价涨到高位的利多因素,所以投资得打一些提前量,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贪心,不要吃最后一口,吃最后一口大概率会留下来买单。”
这与强调不参与泡沫的徐彦,在回撤控制上的想法一致,在实际投资中,徐彦的回撤管理不错。
其代表产品大成竞争优势,在二次任期内最大回撤-16.7%,主要是在2022年一季度,核心资产泡沫破灭市场普跌中造成的,一年内修复就最大回撤,后在2023、2024,以及今年均取得了正收益。
据Choice数据统计,徐彦目前在管基金8只,总规模233.06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其代表大成竞争优势自2019年底重新接任以来,任职总回报125.78%,任职年化回报14.93%,今年以来收益15.92%。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年10月22日
徐彦我们跟踪了很久,也详细分析过很多次,比起方法论,徐彦与时俱进的心态,让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的认知有了一些改变。
徐彦是一位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他不简单地将价值投资等同于低估值投资以及长期持有,而是要关注处在时代变化中企业的变化。
所以,从他的过往持仓中可以看到,其行业配置分散,几乎涉及过绝大部分申万一级行业,偏好传统行业,但对单一行业的配置不会很高,并且科技行业是他持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也使得他的组合弹性要高于刘旭,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也好于刘旭。
徐彦最有价值投资的一面,体现在对于资产买入价格的严格控制。
最典型的就是徐彦今年3月的新发基金,因为空仓被持有人追着骂……
其实面对今年由热烈的叙事股所带动的市场,对于这些高度追求安全边际的投资人来说,的确没那么容易下手。
徐彦也在季报里解释:“几年前,股市里有为数不少企业价值被显著低估的股票,现在环境则发生了巨大变化。”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嫌贵”。
他也在中报中直言“有人觉得牛市刚刚开始,我觉得更大的挑战刚刚开始。”
在真正了解徐彦后就应该能理解,他在管基金的首要纪律是安全,其次才是收益,他适合底仓,不适合弹性。
因此拉长时间阶段,除了回撤较大的2022年,徐彦每年的单位净值创新高的次数比较平均,走出的是一条绵延向上的净值曲线。
而东方红资产的周云管理的东方红京东大数据近五年的业绩走势与徐彦管理的大成竞争优势较为趋同。
但今年以来徐彦的业绩走势明显好于周云,直到9月以来,周云业绩反弹更强,从持仓看,是2024年三季度开始逐渐加仓的电力设备、消费电子开始表现。
回看两人过去五年的重仓行业,差别较大;同时周云的行业配置更加分散,重仓行业占基金净值比在10%左右;徐彦较为集中。
据Choice数据统计,周云目前在管基金9只,总规模146.14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其代表产品东方红新动力,自2015年9月接任以来,任职总回报238.04%,任职年化回报12.79%,也是一位“双十”老将,今年以来收益25.79%。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年10月24日
周云资管生涯开始的2015年,正是A股典型的“杠杆牛市”,高杠杆使得很多中小盘股的股价脱离基本面;进入2016年,前期积累的估值泡沫和概念炒作风险集中释放,主要市场指数迎来大幅调整。
彼时的周云通过选择持有低估值的优质公司,尽管一开始阶段性落后市场,但事后看,周云管理的东方红新动力在2016年泥沙俱下的市场中取得了1.82%的正收益。
因此“逆向”成为了周云身上的第一个标签,在他看来,逆向能够获得更好的买入价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好公司过多的光环,判断能更加客观。
不过,任何一种方法论永远行之有效,在2019、2020年的核心资产牛市中,周云的“逆向坚守”,使其表现明显落后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周云找到了第二个标签“趋势”。
他说:“好的投资可能需要矛盾双方的完美结合,既要有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坚定判断,也要尊重市场趋势的发展过程;既要独立思考、与众不同,也要善于倾听市场的声音;既不能鼠目寸光,也不能好高骛远。”
在核心资产泡沫破灭之后,市场在震荡中下行可以说极度考验人性,此时周云过往均衡分散的组合构成,为产品净值提供了安全垫。
“分散均衡的组合,不仅是行业分散,也包括风格、周期位置、风险暴露的分散。
所以,本质上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对标的未来的盈亏比进行客观判断;二是对不同的标的、不同的公司进行合理的仓位配置,让组合整体处于有概率优势的状态。”
展望未来,相较于徐彦的为难,周云认为,供给侧改革长期势在必行,底层资产的回报率会缓慢提升;即使未来市场还会波动,但我们已经迈向了新的时代,下一个十年值得更加乐观。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