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需要一个“绿线”回应

“绿线”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时习惯性冷处理的公关策略。

导语:“绿线”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时习惯性冷处理的公关策略。

最近的OPPO有了一个好消息与坏消息。

好消息是Find X9系列首销日便突破15万台大关,追光红配色一度一机难求。坏消息是“绿线门”问题集中爆发,给OPPO带来了不小的舆论冲击。

倘若没有这么个坏消息,OPPO的喜讯本应更具分量。

毕竟最近是各大手机厂商集中发布新机的时期,前有苹果、小米、荣耀、vivo已经发布新旗舰,后有华为系正在预热,再加上背靠双十一,此时“绿线门”舆论的集中爆发,对OPPO而言很敏感。

OPPO也并非对此舆情不知。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消息,OPPO方表示:“OPPO对于存在该屏幕线条问题的设备,对购机4年内的提供免费更换屏幕服务;对购机超4年的,仍然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换屏政策。”

但截至发稿前,还未有OPPO官方账号出面发言稳定军心,反而是央视网最近发布了一则称赞OPPO屏幕的视频。

oppo1.png

两种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OPPO的屏幕质量究竟如何?

一、“绿线”不是绿厂的生死线,放任的公关态度才是

“绿线”在手机圈不是什么稀罕物。

它一般是因为屏幕排线或内部连接等硬件故障问题出现,也有因系统、使用时碰撞、进水等情况出现,在社交平台中随便翻一翻,能发现几乎各大品牌的手机用户都遇到过“绿线”情况。

此前在“绿线”问题最知名的应该是苹果,2017年时iPhone X就遇到过一波集中爆发的“绿线”事件,当时推测可能是三星屏幕问题。

而此次OPPO“绿线”问题案例机型也集中在前几年,且大多是三星提供的屏幕。

再通俗点说,“绿线”问题可能就是一段时间里,三星提供的屏幕带来的通病。

纵观整个手机圈,“绿线”问题从来都不是某一厂家的专属,是可能出现的大众问题之一。

这次OPPO的“绿线”问题的集中爆发,也有人质疑后面是否有推手,毕竟时间节点很暧昧。但其实纠结这个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不管是用户自发还是有推手,舆情已经形成,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如何回应去减轻、消除舆情。

而且OPPO打击黑公关的力度一直是在线的,9月15日OPPO法务部还发表过相关声明。

oppo2.png

但在一些舆论问题上,OPPO公关部的声量就小了很多。

比如面对这次“绿线”事件,OPPO做出的回应目前来说,仅是对一些媒体的回应,相应的售后处理方式,也是经由媒体之口流出。

从品牌角度来说,OPPO不愿意主动回复可以理解,毕竟“绿线”的元凶大多是屏幕问题,而且是一个业内常见的现象,不愿意主动回复与之产生词条捆绑,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舆论二次发酵,这种公关处理很正常。

但目前来看,不直接正面回应的OPPO,已经在舆论场陷入了较为被动的境地。

在微信搜索“哪些手机品牌的绿线问题比较常见”和其他一些有关“绿线”问题时,AI都已经把OPPO及一加拿出来举例了。

oppo3.png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一个常见的、各大手机厂商都遇到过的手机屏幕问题,就因为最近爆发的舆论过多,在AI这里已经被打上了OPPO的标签。

舆论已经发酵至此,再不正面回应稳定军心,很可能会影响到OPPO后续的品宣。

而如今正是OPPO新品冲击市场的阶段,Find X9系列相当能打,倘若因场外舆论影响到新品销量,对OPPO来说很难接受。

不过OPPO采取这种公关策略也确实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绿线门”事件中 ,很多案例都是2020年到2024年之间的旧案例,甚至2025年的都很少。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OPPO可能已经注意到“绿线”问题在改变和避免“绿线”出现的频率,在品控和售后上不断发力、优化,所以今年的案例就少了很多。

另一个就是,绿线的舆论问题这么久,OPPO公关团队竟然没有解决,这次的集中爆发,可能也是一种“余毒”没有早日清除的遗留问题。

明明早就在积极售后,明明已经逐步提高品控,将“绿线”问题出现概率在今年压到微乎其微,但就因为一直以来的冷处理策略,才导致现阶段的集中爆发。

《人民的名义》中,大家为什么会一直指责孙连成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他确实没有直接作恶,但他的不作为就足以让人气愤。

二、做手机要本分,做宣发要找到引爆点

西贝事件后,很多人评论说最好的公关就是“装死”,西贝如果冷处理不会闹到这个局面。

诚然,西贝公关如果一开始就冷处理,确实不至于让舆论爆炸到今天这个局面,但西贝激进回应翻车的原因不是冷不冷处理的问题,而是激进回应后,在后厨发现了保质期两年的西蓝花和西装鸡等一系列产品问题。

OPPO不一样,OPPO的产品还是很能打的。

像计算色彩、计算光学两大影像技术的创新;AI的个人专属的AIOS创新;电池的球形硅碳材料创新等,OPPO的产品技术力与创新力仍在。

就是因为有过硬的产品技术支撑,才能用硬气的公关战略,你有底气才能硬气。才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海底捞为什么被称为危机公关的“样板间”?不就是他们在保证自己品质的基础上,遇到问题不回避,直面问题、果断补偿和积极整改。

餐饮企业生死线的卫生与食品安全问题,放在其他品牌很可能就一蹶不振,但海底捞老鼠事件的落实责任人整改,小便事件的10倍赔偿,让顾客愿意再相信这样一个有担当的海底捞。

OPPO没有担当吗?

显然是有的。正如“绿线门”案例不是最近才出现的,OPPO对于绿线的售后也早就有了,这几年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OPPO用户发声遇到绿线OPPO及时维修、换屏的。

只不过对于这些,之前的OPPO没有刻意宣发,但事后诸葛亮来看,早些直面舆论问题,或许也不会有这次的“绿线门”舆论集中爆发的情况了。

OPPO好像在营销与公关上,也有些“本分”过头了。做产品需要“本分”,但做营销、做公关需要适当的强硬一些。

回首看OPPO的发展,从最早MP3切入市场,到后面的“笑脸手机”彻底打开手机市场,再到后面“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闪充技术火遍大江南北,OPPO在不同时期的营销重点一直都很突出。

但最近几年,OPPO比起之前好像少了那么一点较为爆炸的营销特点。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机海战术,OPPO旗下机型众多,不少特点被子品牌稀释,比如说一加现在专注游戏手机,差异化在内部就存在了。

另一方面很多过去的特点已经不再是独享的,比如说闪充技术,如今的闪充、无线充、高续航等几乎成为各旗舰的标配,做不到“遥遥领先”,“本分”的OPPO也在逐渐失去这种宣传优势。

尤其现在大家都在冲高端,而高端旗舰不仅需要配置上的全面提升,更需要一个“尖锐”的特色充当产品锋线。

提到华为会想到自研,是技术与开发的底蕴,老兄弟vivo死磕影像,坚定地要做手机影像的先锋;荣耀也在确定阿尔法战略后坚定地在AI手机领域深耕;甚至老步步高都有个经典的“音乐手机”印象。

但这两年提到OPPO呢?特点还是有,但再也没有复刻“笑脸手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那样的划时代符号了。

还记得2023年上半年,OPPO可是以18.6%的市场份额位列市场第一的。但据IDC数据显示,OPPO 2025年7-9月份国内出货量为990万台,占比14.5%,排名第五位。

虽然当初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采访中提到:“销量排名有诱惑、利益,但追求第一不符合我们的理念,更看重的是健康长久。”

OPPO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着“本分”理念。但显然最近的OPPO需要做出一些改变,重拾当初的荣光。

其中尤其是公关策略与营销战略上,可以适当地强硬一些,有底气一些。

所幸OPPO也在做出改变。

10月9日消息,OPPO做出了人员调整。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新增分管海外各大区业务的职责,高级副总裁段要辉则将兼任总部营销与服务团队负责人。

根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比起技术出身的刘作虎,段要辉在营销方面可能更擅长一些。段要辉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拥有传播学学士学位,于2006年加入OPPO产品规划团队,也是近20年的OPPO元老人物了。

oppo4.png

而且2006年加入OPPO产品规划团队,意味着他是“笑脸手机”和“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亲历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着老OPPO味道的主理人。

如今他成为新的总部营销与服务团队负责人,就很可能将那份属于老OPPO的“本分”味道重现,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这次OPPO Find X9系列就有这种影子。OPPO Find X9系列的宣传重心是「旅拍神器」,打造的是万元内最值得购买的“相机”。

旅拍体验的核心是摄像能力与续航充电,这不就是当初“笑脸手机”和“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特点的另一种体现?就有点抓住了老OPPO的味道。

OPPO常谈“本分”,而最高级的“本分”,不应止于做好产品,更应体现在出现问题后,敢于担当、坦诚沟通的责任感。

危机不是终点,而是重塑信任的起点,当下的OPPO,需要一份官方回应,重塑信任,重拾荣光。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