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物以稀为贵。
全球鱼子酱市场的格局正在被一家中国企业改写。2025年10月30日,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揭开了这家隐形冠军的面纱。
显然,鲟龙科技并不出名。但这家不为人知的企业已连续十年稳坐全球鱼子酱销量冠军的宝座,2024年占据全球35.4%的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大企业的5倍。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惊人的盈利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率高达58.3%,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贵州茅台。
然而,光鲜的业绩背后是曲折的资本之路。鲟龙科技曾三次冲击A股市场却屡战屡败,此次转战港股,能否如愿以偿?

图源:招股书
隐形冠军
鲟龙科技的实力远超其知名度。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该公司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10年实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其鱼子酱销量达到全球市场的35.4%,相当于全球每销售三罐鱼子酱,就有一罐以上来自鲟龙科技。
2022年至2024年,鲟龙科技营业收入从4.91亿元增长至6.69亿元,同期净利润从2.33亿元提升至3.24亿元。这一增长态势在2025年上半年得以延续,公司收入达3.02亿元,净利润1.76亿元。
鲟龙科技的高利润率部分源于其品牌溢价。公司旗下自有品牌“卡露伽”已成功打入高端市场,长期为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及国泰航空等主要国际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提供产品,同时入选奥斯卡晚宴、米其林星级餐厅等高端场所。
鱼子酱被誉为“黑色黄金”,其生产过程既漫长又充满技术壁垒。
鲟龙科技在全国布局了8个鲟鱼养殖基地及两座加工基地,储备鲟鱼量达1.4万吨,为持续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基地分布在浙江千岛湖、乌溪江、江西柘林湖等地,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网络。
曲折上市路
鲟龙科技的资本化道路可谓一波三折。
2011年10月,公司首次向证监会提交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但因关联交易问题未获批准。当时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与股东资兴良美之间的关联交易金额占公司总收入及净利润的比例较高,引起发审委关注。
2014年9月,鲟龙科技第二次冲击创业板。然而在IPO关键期,资兴良美却主动举报,称曾为配合鲟龙科技上市,故意制造数据以应付证监会检查。这一指控直接质疑了鲟龙科技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导致其第二次闯关失败。
2018年1月,经发审委审核后,公司第二次创业板上市申请未获批准,这次是由于对公司海外销售、存货水平及公司当时股权架构的关注。
2022年12月,鲟龙科技转向深交所主板寻求上市,但未获受理。在三次A股尝试失败后,公司于2024年3月转战新三板,但仅一年多后就在2025年8月摘牌,随后迅速转向港股市场。
鲟龙科技的上市困境部分源于农业养殖类企业的审计难题。因专业门槛限制,养殖企业审计困难,存在较高的财务造假风险。
就像当初上市公司獐子岛因为“扇贝被风刮走”事件出圈,鲟鱼的周期堪比扇贝,动辄10年上下的周期,谁知道会有什么不确定性?
前路挑战
鲟龙科技的销售市场高度依赖海外,这既是优势也是风险。
公司产品已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欧洲、美洲及亚太。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持续维持在80%左右。这种市场结构使得公司业绩与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政策紧密相关。
海外销售中,公司主要通过第三方品牌(贴牌)销售,2025年上半年该部分收入占比达68.8%。相比之下,公司在国内主要以自有品牌“卡露伽”进行销售。
这种海外为主、国内为辅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当前,中国鱼子酱消费市场增速更为显著。数据显示,中国鱼子酱消费市场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7.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2.2%。
只是,即便成功登陆港股,鲟龙科技仍面临多重挑战。
比如生物资产风险,这是公司需要持续应对的难题。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未经审核生物资产规模高达16.0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64.3%,占总资产的62.6%。
毋庸置疑,这些生物资产非常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2024年,鲟龙科技附属公司辽宁鲟龙遭遇夏季洪灾,鲟鱼出现异常死亡,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少2487.9万元,导致当年毛利率转为-2.9%。
同时,2025年4月以来,美国关税提升给公司带来挑战。美洲市场占公司收入约30%,这一占比较高的市场依赖使得公司业绩易受贸易政策影响。
从千岛湖走向世界,鲟龙科技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企业在细分领域打造全球竞争力的缩影。在全球鱼子酱市场持续增长与中国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鱼子酱大王能否借助港股市场实现新的飞跃,仍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鲟龙科技而言,资本市场的认可是其品牌价值提升的重要一环,但真正的长期价值仍在于持续巩固技术壁垒、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方能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市场中行稳致远。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