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较高点下跌近70%,不缺钱的视源股份仍要赴港募资

布局AI效果不佳。

微信图片_20251105204849_229_460.png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10月21日,国内商用显示设备龙头企业视源股份公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与前几年类似,自2023年以来公司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下滑。

公司盈利能力下滑,与两大核心产品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及交互智能平板不景气有很大关系。

由于下游需求萎靡,加之行业竞争加剧,视源股份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及交互智能平板价格持续下降。

在此背景下,视源股份积极开拓以AI教育为主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计划赴港募资扩大海外市场。在利润下滑影响下,视源股份能否顺利登陆港交所?

1、核心产品毛利率下滑,扣非后净利润两年下降超50%

不出意外,昔日的大牛股视源股份又交出了一份不算差强人意的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视源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80.87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扣非后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减少20.95%。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自2023年以来,视源股份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两年零三个季度下滑。

视源股份盈利能力连续下滑,与公司核心产品交互智能平板及液晶显示主控板卡表现不佳有很大关系。

作为以液晶显示主控板卡起家的视源股份,很长一段时间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该业务。此后,视源股份又开拓出交互智能平板产品,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教育、商务会议、数字标牌等领域。

以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为例,作为液晶电视核心零部件,液晶显示主控板卡景气度与液晶平板电视销量有很大关系。

银河证券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全球平板电视出货量逐年下滑。在此影响下,过去几年全球液晶电视主控板卡出货量出现下滑,弗若斯特沙利文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液晶主控板卡出货量为3.97亿块,2024年下降至3.71亿块。

2018年,视源股份液晶电视主控板卡收入还高达86.31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达50.82%,到2024年视源股份该产品收入下降至66.29亿元。2025年上半年,视源股份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实现收入30.84亿元,同比下降7.26%。

而公司另一大产品交互智能平板也是如此,2020年至2024年主要产品为交互智能平板的商用显示核心设备及系统营业收入分别为101.08亿元、92.03亿元、92.98亿元,整体呈下滑趋势。

除收入下滑外,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视源股份交互智能平板销售价格也在下滑,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近两年公司智能终端及应用毛利率大幅下滑。

2022年,视源股份智能终端及应用毛利率为35.6%,2024年下降至25.3%,2025年上半年又略微上升至26.54%。

由于交互智能平板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自2022年以来视源股份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滑。

2022年视源股份扣非后净利润为18.09亿元,2024年下降至8.37亿元,两年时间视源股份扣非后净利润下降超53%。2025年前三季度,视源股份扣非后净利润再度同比下降超20%。

得益于公司家电控制器、汽车电子控制器等低毛利率业务收入上升,虽然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但收入仍在上升。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视源股份了解,近两年公司交互智能平板收入及毛利率均大幅下滑,但行业规模却仍在增长,是否说明公司在交互智能平板领域竞争力变弱?未来,公司有何种途径提升该产品盈利能力?

在交互智能平板毛利率大幅下滑背景下,公司在大力发展家用控制器等低毛利率产品,但依旧未能阻挡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滑。是否说明控制器并不是门好生意?未来,公司有无办法提升公司利润水平?

视源股份对「子弹财经」表示,公司交互智能平板主要受近年来采购需求疲软及价格竞争等因素影响因而有所承压,但不存在大幅下滑的情况。

此外,公司正在快速切入家用电器控制器、汽车电子及电力电子赛道,加大音视频设备、AI产品等高毛利产品的市场推广与销售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2、边借款、边理财,不缺钱仍计划赴港上市

虽然利润逐年下滑,但凭借上市以来持续不断的盈利,视源股份类现金资产十分充裕。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累计流入超100亿元。

除部分资金用于分红派息及扩产投资外,视源股份仍有不少资金得以留存。截至2025年9月30日,视源股份在手货币资金36.08亿元,除此之外还有公司还有15.44亿元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及55.78亿元债权投资。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结构性存款,而债权投资主要为大额存单及定期存款。以此计算,公司类现金资产超107亿元。

庞大的货币资金储备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利息收入便多达6715万元,投资收益多达2.1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债权投资带来的收益。

有意思的是,即便自身货币资金如此充裕,公司仍在对外借款。

截至2025年9月30日,视源股份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一年到期非流动负债分别为38.35亿元、1.84亿元、3.38亿元,合计超43亿元。

而短期借款主要是下属子公司将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进行贴现融资,因此,公司需要支付贷款利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利息费用为4936万元,综合计算公司贷款利率约为1.5%,而公司现金管理收益率则在3%左右。

从现金收益来看,视源股份正在利用较低的利率来赚取现金管理差价。

即便类现金资产如此庞大,视源股份仍计划赴港上市募资。6月17日,视源股份首次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巅峰期,公司股价跌近70%。加之港股整体估值低于A股,赴港上市其发行价大概率会低于A股价格,以如此低的股价发行募资是否有必要还值得商榷。

此次IPO,视源股份融资主要用于扩展商用产品及系统,此外公司还计划拓展下游应用场景如家庭学习、办公场景等。

视源股份还计划募资加强研发,以加强交互领域及AI领域技术创新。为打开国际市场,视源股份还计划优化国际运营及销售网络,以此来提升国际收入。

从公司募资用途来看,无论是扩展产品还是拓宽下游应用场景,均是为了应对核心产品收入下滑,但此举能否通过募资解决还存在较大疑问。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视源股份了解,公司货币资金、债权投资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超107亿元,为何还让公司子公司进行大规模票据贴现融资?是否存在利用较低的利率环境来赚取现金管理差价行为?

公司在手货币资金十分充裕,为何还要在股价较巅峰期跌近70%的情形下赴港上市募资?从公司募资用途来看,主要是研发、扩展产品应用空间,此举是否能提升公司收入?如果有必要为何此前不用自有资金开展募资业务?

对此视源股份表示,基于子公司与合作伙伴的结算方式、流动性以及资金管理综合考量,结合业务场景进行金融工具的运用,公司利用票据融资贴现、固定资产贷款等多种融资形式,以平衡经营性与投资性现金流的需求,提升整体资金效率及流动安全。

公司赴港募资出于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考量,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并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资本平台支撑。

3、艰难转型,布局AI教育后利润仍在下滑

由于公司利润一直下滑,视源股份还在积极谋求转型,如加大AI+教育布局,提升家电控制器、汽车电子控制器销售、加大出海力度。

但从公司的利润及股价表现来看,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资本市场对视源股份的转型并不买单。

2023年,ChatGPT爆火,各行各业开始深度与AI融合,视源股份也不例外。2023年底,视源股份正式推出希沃教学大模型,该大模型主要服务于公司教育智能交互平板。

在该模型助力下,视源股份陆续推出了AI智慧教学系统,如AI备课软件是专为教师设计的AI课件生成工具,以及为儿童和学生打造的AI学习机。

即便加速AI赋能教育,但公司教育业务收入表现依旧不理想。2024年,视源股份教育业务收入为50.54亿元,同比下降8.75%。对此,视源股份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受客户采购预算收紧所致。

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教育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5.3%,但教育信息化投入增速明显放缓。

在此背景下,地方大规模硬件投入转向注重教育软件、平台服务及数据应用,例如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线教育资源等。

作为教育硬件企业的视源股份深受影响,除此之外在AI+教育领域,视源股份也有众多强势的竞争对手。

如华为,其利用擎云C5e平板通过“硬件+鸿蒙系统+教育资源”的组合,以较低的市场价格快速抢占市场。

在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及激烈的竞争影响下,视源股份教育交互平板业务收入及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在AI应用企业被资金爆炒时,身为AI+教育企业的视源股份却被投资者忽视。截至11月5日,视源股份股价报收41.03元/股,2023年年初至今,视源股份股价跌超20%,若从2021年4月计算,视源股份股价累计跌近70%。

除在教育领域推出AI大模型外,视源股份在会议交互平板领域也推出了MAXHUB智会大模型,但效果依旧不理想。2025年上半年,视源股份MAXHUB品牌业务实现收入5.67亿元,同比下降13.63%。

在加强AI布局不理想的背景下,视源股份又将出海视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能。此次赴港IPO,视源股份便计划募资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视源股份了解,近几年公司加大AI布局力度,研发投入也在持续上升,但不管是AI+教育,还是AI+会议展现出来的实际结果均不理想,是否说明公司硬件AI化的经营方向有问题?后续如何改善投入提升后盈利能力下降的困境?

视源股份表示,随着国家及各地教育+AI政策持续加码,公司加速教育AI生态布局,领跑国内教育数智化转型。目前,公司教育AI生态布局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公司正在加速相关产品迭代升级,并聚焦重点省市的“AI+教育”业务机遇,通过“软件增值+硬件溢价”的模式为教育业务注入长期增量。

对于视源股份而言,在下游需求放缓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下,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视源股份也在加速转型,但其与AI深度融合后,并未改善公司业绩,公司股价一跌再跌。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视源股份能否顺利登陆港股,「子弹财经」将持续保持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