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链博会上点名MiniMax!国产AI新贵估值超40亿美元A股上市在即?

海闻社观察 AI独角兽,都想一鸣惊人。 “第一次感觉到大山不是不能翻越。”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曾如是说。

海闻社观察 AI独角兽,都想一鸣惊人。

“第一次感觉到大山不是不能翻越。”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曾如是说。

7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身着唐装亮相北京链博会,以中文开场后点名五家中国AI企业:“像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他们开发的产品都是世界级的。”

黄仁勋特别强调,中国开发者已突破100万人,开源AI正成为全球技术进步的催化剂。而MiniMax作为上海本土企业,凭借“技术发布周”连续推出5项突破性产品,成为其口中“推动全球AI发展”的关键力量。

阿里巴巴、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大家都知道;DeepSeek在今年年初一夜成名,大家也都听过。这个MiniMax是何方神圣,也能和这些企业齐名?

 image.png

图源: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MiniMax创立于2021年,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闫俊杰创办,自创立之初就坚持布局通用人工智能(AGI)和多模态架构。从一开始,MiniMax的目标就是实现AGI,被业内誉为理念先行的典范。

天眼查显示,截至20243月,MiniMax已完成4轮融资。20243月,MiniMax完成的B6亿美元融资中,投资方为阿里巴巴,估值达到25亿美元。市场传言MiniMax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已接近完成,投后估值将突破40亿美元。这意味着,相较3月阿里巴巴领投B轮时的25亿美元估值,短短4个月估值飙升60%

多方信源显示,MiniMax已启动上市计划,有知情人士称其“正寻求A股上市”,上海国资背景或为关键助力。但也有媒体指出,公司或已秘密提交港股IPO申请,计划募资5.1-6.37亿美元,中金与瑞银担任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AI六小虎”的智谱AI已于4月提交A股辅导备案,上海国资10亿元注资后估值同步突破40亿美元。两家头部企业或掀起AI独角兽上市潮。

MiniMax能拥有如此高的估值,自然有其优势之处。

今年6月,MiniMax发起了为期一周的“技术发布周”,接连发布了自主研发的MiniMax-M1系列模型、全新视频生成大模型Hailuo 02、通用智能体MiniMax Agent、视频创作智能体Hailuo Video Agent以及音色设计产品Voice Design。其中,MiniMax-M1处理8Token任务时算力消耗仅为竞品DeepSeek-R130%,训练成本仅53.74万美元

昨日MiniMax发布了MiniMax Agent全栈开发功能。据称,这可能是全球首个在复杂全栈网站应用上高交付率的Agent,支持Supabase后端托管、Stripe支付功能、cron job定时任务、长链接维持等能力。

和同行们都是从文字模型入手,再逐步从语言模型开始扩展视觉等能力不同,Minimax 从一开始就将多模态能力视为架构核心。

旗下视频生成应用“海螺AI”连续半年登顶全球月活榜首,C端产品累计触达1.57亿用户,B端服务超5万家企业

当然,尽管Minimax 对商业化的思考很深入,目前已经坐拥相当数量级的用户规模,但如何依靠高阶产品形成规模收入依然是一个难关。加上公司早期的虚拟语音产品已经因为拟真语音与虚拟社交遇到过一次监管难题,如果找出新的商业模式是个很大的痛点。

无论Minimax 是否已经在筹备上市,当前公司已经是国内AI独角兽的估值第一梯队。只是在中美AI产业的军备竞赛下,硅谷对AI的投入更有激情而且更加激进,海外不少AI应用企业都被给予了一个过去无法想象的估值。理念先行,虽然能高屋建瓴地帮助公司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想要真正跻身业界第一阵营,还需要公司展现出更强大的技术竞争力与更美好的战略蓝图。产业的进程是如此之快,硬件作为挖掘者已经拿起铲子等待应用的富矿的出现,趁着产业还没有真正爆发,每一个参与者都还有机会,但一旦有先行者落地,赛道玩家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那时候慢一步可能就是步步都慢。

技术开源化、场景本土化、资本头部化,MiniMax的崛起印证了中国AI产业的进阶逻辑。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不乏像这样的年轻AI玩家,MiniMax会不会是第一个?答案已在路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