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死”所有竞品!默沙东血拼,万泰掀桌,499元“断崖价”血洗HPV市场!

出手“地板价”,击退所有玩家,包括万泰自己。

6月4日宣布获批,6月5日市场传出700-800元的定价,7月8日官方定价正式落地——499元/支——中国第一款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就这样以进口产品40%的价格,高调掀桌了。

这一招,打得卯劲攻占“男女共防”战场的默沙东内心一紧,打得埋头清库存的智飞措不及防,更打得沃森、康乐卫士、博唯生物等“排队者”面露难色。“大哥”万泰生物降,“小弟”只能陪降。同样的“自我集采式”戏码,万泰、沃森已经在二价HPV疫苗上演绎了一遍。

但站在万泰生物的角度,主动以地板价掀桌,似乎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招数。3天前,万泰发布了上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亏损1.3亿元至1.6亿元,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预亏。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市场盘愈发狭小,自身业绩颓势持续蔓延的现实语境里,留给国产“第一名”的黄金布局时间,已经不到一年了。

看好了,什么是真正的“内卷”

“简直不给竞争对手留活路。”499元/支的定价,比进口九价便宜60%,甚至还低于进口四价的798元/针、进口二价的580元/针,另比起万泰最初给二价HPV疫苗329元的定价,也差不了多少。而馨可宁9的适应证,直接面向9-45岁女性,其中 9-17 岁采用二剂次接种程序,18-45岁采用三剂次接种程序。

无疑,馨可宁9打破了佳达修长达10余年的市场垄断,九价HPV疫苗的“暴利”时代,正式终结了,疫苗的可及性大大提升。

但迟来多年,留给万泰可发挥的市场空间,不多了。

2022年,佳达修9在中国扩龄。2024年,曾经堪比摇号买房、中签率还不到5%的九价HPV疫苗,出现在了多家乡镇卫生院,无需预约,无需排队,随到随打。默沙东,先行走进下沉市场。

这释放了一道信号:城市目标群体的消费趋于饱和,默沙东必须探潜新的市场。与之伴随的,中国目标消费者需求下降,对九价HPV疫苗“祛魅”了。

自2024年Q2起,默沙东HPV疫苗在华销售明显放缓,当年全球销售额出现了个位数的下滑。到了今年Q1,其HPV疫苗销售额下降至13亿美元,同比下降超40%。更致命的是库存压力,代理商智飞生物2024年存货金额超222亿元,同比增长147.25%,应收账款周转能力趋弱。为此,默沙东被迫阶段性暂停供货。同期,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产二价疫苗“价格战”(跌破百元)及多款九价疫苗进入III期临床,挤压进口疫苗空间。

深知中国国产九价疫苗上市在即,叠加自家产品关键专利将于2025年到期,为了挣得余下市场窗口期‌和缓解库存压力,默沙东疯狂“卷”了起来。

一张张“王牌”就这么快速用尽:“打一针送一针(9-14岁女性)”“打两针送一针(35-45岁女性)”等减免接种惠民活动层出不穷。2025年1月获批男性适应证后,“男女共防HPV要趁早”等宣传又在大街小巷铺开,但男性市场刚起步且支付意愿待观察。

不过,未有国产九价上市前,默沙东最后唱的这出“独角戏”,总归为其强化了品牌认知、适应证范围和市场均相对广阔的优势。而站在国产九价HPV疫苗的视角,整个市场“盘子”,则一缩再缩。

只能更卷。

万泰的低价策略,现在看来是无奈之招,但又具有相对合理的商业逻辑。

从市场环境来看,前面已有多年市场基础的进口九价苗,后面多家竞品也临近上市,率先定低价,正是为了精准覆盖价格敏感人群,实现对下沉市场的快速渗透,抓住2025年这个黄金窗口期,是应对默沙东暂停2025年供应决策的商业反击,又是为了给后续竞品设置价格壁垒,通过“价格战”建立先发优势的战略意图比较明确。

激进式的定价,一定程度上可以挤压现有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更对接下来3年上市的同类疫苗形成了降维打击。但这样一来,对于不知何时上市的后来者们来说,这一“牌桌”几乎没得玩了。

当然,亦有业内人士言,这一价格实则为正常合理的价格。除了九价HPV疫苗市场价格本身在回归合理水平外,万泰生物HPV疫苗采用的是大肠埃希菌技术体系,该体系不同于酿酒酵母(默沙东采用)和杆状病毒,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规模易放大、安全性高等特点。

但不得不提的是,万泰最终公布的定价,还是远远低于了市场预期。为此,市场最担心两点:一是万泰生物成本如何覆盖,这一关键产品能否扭转其业绩颓势?二是,又一场二类苗的“价格战”开启,是否再度透支行业信心?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打开各大互联网平台,进口与国产九价HPV疫苗之间的暗流已经在涌动。默沙东的最后一搏,何尝不是国产HPV疫苗“榜一大哥”万泰的。

耗时,耗力,耗资金,第一支国产九价HPV疫苗的上市之旅很艰难。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仅九价HPV疫苗,万泰生物的研发投入已达10亿元。2020年9月,该产品迈入III期临床,也是自2020年起,万泰生物的年度研发费用从3.14亿元,快速上升至2023年的11.98亿元,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超20%,对比同为疫苗研发型企业的沃森与康泰,高出了不少。

九价HPV疫苗,可以说是万泰生物扭转股价和业绩颓势的关键。

这家有“前首富”钟睒睒背书的公司,于2020年正式扭转了命运主线。2020年,万泰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作为首个国产HPV疫苗上市销售,同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2021年,馨可宁通过世卫组织认证,可供联合国系统采购,得益于该产品,公司的疫苗业务首次超越IVD业务,成为万泰生物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此后,两大板块发展更为悬殊。此后,馨可宁成为万泰当之无愧的“业绩奶牛”,上市后的万泰生物也凭HPV疫苗飙出过接近30个涨停板,市值更是一度在2021年中突破1800亿元。

但做国产二价HPV疫苗老大,注定不过瘾,隔壁智飞生物凭拿下默沙东九价HPV疫苗的内地独家代理权,业绩与股价在五年里一飞冲天。于是万泰生物埋头苦干,力争成为国产九价的“老大哥”。

突如其来的业绩困境,也带给了万泰莫大的压力。

2023年,历经3年高增长后,万泰形势急转直下:年度营收为55.11亿元,同比减少50.73%;净利润为12.48亿元,同比大降73.65%,业绩不乐观的主要原因,一受环境影响IVD及原料收入大幅减少;二是二价HPV疫苗销售不及预期。

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九价的扩龄,沃森二价竞品的威胁,让万泰被迫降价拼市场。2023年8月,万泰二价HPV疫苗单剂价格从329元降至116元,降幅近65%。2024年3月,江苏政府采购网信息显示,该产品以单支86元的价格中标。但降价后,销量并未如预期那样提升。当然,先挑起价格战的“二弟”沃森,业绩也没好到哪去。

2024年上半年,万泰营收同比降幅为67.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4.7%。

到了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亿至-1.30亿,净利润同比下降161.43%至149.91%。主要原因,一是疫苗板块受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短期销售承压,收入及利润同比显著下滑;二是IVD板块又受政府集采降价、检验套餐解绑等因素影响,在政策利好逐步释放、带动业绩向好之前,需要一段时间沉淀消化。

而在资本市场,尽管万泰的股价有所回升,但当前750多亿的市值,距离回归曾经高点还有太遥远的距离。当馨可宁9的靴子已落地,未来,这家公司要靠什么去支撑估值?

靠出海?目前万泰的确在加速推进九价HPV疫苗的WHO PQ认证,但疫苗出海的总体难度超过了创新药,国产疫苗出海进展的一直相对缓慢。一切,都极具不确定性。

当然,不能否定的是,国内HPV疫苗接种还有一定的需求空间。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数据,2024年中国9-45岁女性的首针覆盖率为10.15%,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与欧美国家的接种渗透率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但截至目前,以“低价换市场”的打法,似乎正在逐步透支HPV的行业空间。

唯有加速构筑新创新产品的想象力。

放大至整个疫苗行业来看,自2024年以来,流感疫苗、二价HPV疫苗、狂犬疫苗、肺炎疫苗市场、带状疱疹疫苗、九价HPV疫苗均已打响价格战。无论是去年全年,还是今年Q1,疫苗行业业绩承压明显,存货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亟待改善,业绩仍处探底过程中。

究其原因,供给端,疫苗行业“Me-too”类管线占比相对较高,同质化竞争激烈;而在需求端,消费疲软及市场教育的不足,又导致需求有所下降,存在“疫苗犹豫”。

当旧有的逻辑正在失效,是时候加大那些竞争格局较好、多联多价品种的研发力度了。与此同时,对于研发周期漫长、技术门槛极高、商业化路径复杂的创新疫苗行业,市场也应给予长线的信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