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25生物药全球创新研发领航者峰会(BioVoyager Summit)”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由Cytiva主办,E药经理人支持,聚焦“瞭望全球·勇立潮头”主题,围绕“全链条创新”与“聚焦创新趋势”两大方向,汇聚来自跨国药企、本土Biotech、投资人、监管专家、技术平台方,共同探讨中国创新药出海过程中的挑战与突破路径。在中国创新药迈入出海新阶段的当下,如何实现从“交易行为”到“能力体系”的跃迁?如何推动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的协同?本次BioVoyager峰会,正在构建一个兼具战略纵深与实践落地的思想平台。
1 全链条创新
会议上半场以“全链条创新”为主线,聚焦中国新药研发体系能力的夯实与协同。开幕式期间,丹纳赫全球执行副总裁、Cytiva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Riley进行了开场致辞,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兼首席专家宋瑞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朱天、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Cytiva全球市场及商业分析资深总监Alex Wong、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胡奇聪进行了主题演讲。
Christopher Riley
丹纳赫全球执行副总裁、Cytiva首席执行官
在这个由共享知识与共同愿景构成的全球医药创新生态中,源自中国的创新力量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ytiva将成为创新疗法研发、转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以更具韧性的研发制造布局、更加开放的投资合作与原始创新深度交融,将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带给全球患者。
宋瑞霖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兼首席专家
《新国际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新药研发能力已跻身世界水平,但挑战依然存在,包括研发同质化现象明显,产业发展与市场潜能不匹配等。我们亟需通过完善基础研究生态来打通源头创新路径,加强药品监管能力与国际化水平,以多元支付体系为突破口激发我国医药产业潜能,才能让原创药企真正“走出去”。
朱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
《中国经济何以重启升势》
中国经济的重启需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总量,并兼顾长短期政策。短期刺激性政策促进消费,长期常态化政策,发挥中国生产供给优势,让中国经济重启升势。
肖瑞平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转化医学赋能新药研发》
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落地的关键。我们致力于针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寻找新靶点,开发创新药。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我们希望加速新药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旅程,提升中国在创新药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Alex Wong
Cytiva全球市场及商业分析资深总监
《What's happening in global biopharma markets?》
尽管科学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大量患者的真实临床需求尚未被满足。行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疗效,更是速度、可负担性与可及性。而好消息是,生物医药的未来不必孤军奋战——协同合作、跨界共创,正在成为推动创新加速的关键力量。
胡奇聪
BCG 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全球生物药创新研发趋势》
中国创新药十年走完美国五十年路程,正从“数量型”走向“质量型”“原创型”。在肿瘤、免疫、神经科学等多赛道,技术平台不断演进,AI加速提效,给药方式日趋便捷,生物药结构深度重构。从1.0到3.0,中国创新迈入工程化与原创性突破共振的新阶段,真正并驾全球。
圆桌讨论
突破内卷,全球生物药创新,路在何方?
在上午的圆桌讨论环节,Cytiva中国总裁李蕾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赛恩吉诺创始人杨寒朔,丹纳赫全球执行副总裁,Cytiva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Riley共同围绕“突破内卷,全球生物药创新,路在何方?”展开深度对话。
对话达成了一个共识,原始创新必须从临床真实需求出发,聚焦明确靶点和机制,才能实现真正的治疗突破。同时,实验室成果转化不应是科研完成后的“补救环节”,而应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引入产业逻辑,确保其具备申报、生产和支付的可行性。产学研应打破壁垒、早期协同,将科研、产业、监管等多方力量纳入同一生态系统,从源头提升转化效率,推动科学发现真正走向临床与市场。
2 聚焦创新趋势
下半场以“聚焦创新趋势”为核心,呈现产业最前沿的出海合作样本与国际化路径。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嘉宾们从不同维度切入,共同勾勒未来中国生物药的出海蓝图。
魏迪民
Cytiva中国智能融合运营公司总经理
《Cytiva立足全球,服务中国:赋能早期研发创新》
从见证中国众多“首个”时刻,到参与早期研发、产业化落地,Cytiva始终是中国生物医药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见证者;通过全球资源和坚定的本土化战略,构建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利用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Cytiva成为创新生态加速前行的赋能者;而在制度演进、出海浪潮与生态共建中,Cytiva更选择做中国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同行者,与时代并肩,与产业共进。
于翡
复宏汉霖业务发展合作资深总监
《创新驱动与全球进展——复宏汉霖的出海之路》
创新是立身之本,可靠是合作基石,信任是成事之要。复宏汉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质量、可负担的治疗方案;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拼技术,也拼速度与执行力。我们既敢为人先,也具备工匠精神,沉下心把每一份临床数据、每一条生产线都做扎实。不是靠口号,而是靠管线的平衡布局、团队的深度协同,以及每一次跨越边界的全情投入,走出自己的出海之路。
张弛
因诺纬克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
《新型肿瘤免疫药物研发及其临床价值》
肿瘤免疫疗法经历了过去十年的“黄金时期”,第一代免疫制剂疗效显著,但仍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如何提升响应率、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正成为产业焦点。多特异性抗体,T细胞连接器,个性化肿瘤疫苗、体内CAR-T新技术正快速崛起,中国企业凭借临床效率和平台能力大步前进。我们希望与行业同道一起,加速推进新型肿瘤免疫疗法,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王珏
英矽智能副总裁、亚太区对外合作负责人
《从生成式AI到临床:AI驱动的端到端药物研发》
AI的变革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推进,AI不再只是文本工具,它已被FDA提议用于加速审评,并在药物筛选、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临床预测等环节展现出系统性能力。传统“十年十亿美元”的“反摩尔定律”正被颠覆,AI与自动化联动,将成为穿越“死亡之谷”的关键引擎。
Jenny Yang
诺和诺德亚太区外部创新和对外合作负责人
《MNC买家需求分享:如何寻找优质资产》
如果大家今天要从我的发言中记住一个词,那就是“差异化(Differentiation)”。我们寻找的是管线或技术平台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实验数据支撑,更要从项目选择、实验设计之初,就以买方视角出发,着力构建项目优势。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急于出手,而是采取长期观察、持续跟进的策略。因此,我建议大家尽早沟通,清晰阐述项目的差异化定位及关键里程碑。这不仅能建立长期互信,也能让合作流程更加顺畅高效。
周磊
环球律所生命科学医疗业务负责人
《生物药跨境授权交易流程控制及谈判要点》
当前医药出海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区域授权模式,合作形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许多项目开始融合共同研发、联合推广,甚至采取“虚拟合资”等新型结构,以满足不同市场对本地化运营的需求。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交易的复杂度与谈判深度,也对企业的战略前瞻性提出更高要求。成功的国际化合作,依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在于对政策环境、文化差异和监管体系的深刻理解与精准应对。
圆桌讨论
全球生物药的中国时刻
Cytiva中国基因药物运营公司总经理罗芳主持,因诺纬克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中欧医药中心CEO於邱黎阳,凌泰氪生物联合创始人、CEO丁利华,复宏汉霖业务发展合作资深总监于翡,从BD实操、数据合规、项目选择等视角,交流彼此在全球化路径中的真实经验。
中国创新药出海正进入深水区。差异化技术、底层专利和早期临床数据是打开国际市场的关键,而非盲目追逐终端商业化。美国仍是首选市场,中东、日本提供多样机会。融资难、人才缺口、地缘政治和支付能力构成多重挑战。唯有构建可控、联动的全球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原创”的升级。
2025生物药全球创新研发领航者峰会(BioVoyager Summit)不仅凝聚观点,也在一次次交流中逐步构建起中国药企出海的能力共识。当前,中国药企在FIC/BIC赛道上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正在加速累积,而全球市场也逐步从“性价比关注”走向“原创价值评估”。在这一轮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实现从创新能力到全球协同能力的跃迁,是摆在每一个中国创新药企业面前的时代命题。而Cytiva提出的“扬帆计划”,正是这样一个服务中国原创药走向全球的赋能平台。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中国Biotech将产品带向国际市场时,不仅需要足够硬核的技术,还需要稳健扎实的体系、人才、数据、法规、组织,以及一个可以陪伴走远的合作伙伴。思想在此交汇,路径由此展开。2025 BioVoyager峰会,已为中国药企驶向全球开辟了一条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