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点,为7000万听障老人“突围”

左点“突围”,凿穿了海外助听器的三重霸权。

image.png作者:柳景庄

编辑:潘利恒


听不清的困境,如同一堵沉默的高墙,将数千万中国老人隔绝在声音世界之外。

在我国,每两位7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一位正遭受听力损失的困扰。佩戴助听器,本是守护残余听力、重连声音世界的“最优解”,然而,技术路径的偏差、进口品牌的垄断定价、产品的冰冷体验却构筑起了三重壁垒,将中国助听器渗透率牢牢压在不足5%的洼地。

当整个行业沉浸于技术简单的模拟机“快钱”游戏,或默认巨头“定价霸权”,又或以专业之名固化陈旧产品形态时,左点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以“长期主义”为信念,坚持底层创新,重新定义了“下一代助听器”。

image.png

人类听觉系统依赖耳蜗内的毛细胞进行声-电转化,这些细胞包括约3000个内毛细胞和1万个外毛细胞,它们承担着传递声音的重要作用。由于毛细胞受损死亡无法再生,它们的衰亡直接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普遍出现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在我国,65 岁以上老人约三分之一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 岁以上人群中听力损失比例高达二分之一。目前尚无药物或手术可根治该问题,佩戴助听器因而成为缓解听力损失、保护残余听力的重要手段。

在次背景下,市场上逐渐发展出两种技术路径:模拟机与数字机。

模拟机本质就是一个扩音器,放大声音的同时也放大了噪声,长期佩戴导致内耳毛细胞疲劳,听力下降速度比正常情况加快2-3倍。但因价格低廉、仅需数百元,仍在市场中占据相当份额。

数字机则是利用数字芯片,对声音进行非线性放大,可实现智能降噪、提升语音清晰度,是真正有效的听力辅助设备。不过,该技术门槛较高,尤其是进口数字机动辄售价数万元,将不少用户拒之门外。

一边是做模拟机的“快钱”诱惑,一边是数字机所需面对的硬核创新,左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左点创始人朱江涛曾表示:“左点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团队一直践行长期主义,坚持做时间的朋友。左点选择的医疗赛道是需要长周期沉淀的领域,不能总想着赚快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研发投入,持续产品创新和市场渗透。”

基于这一理念,左点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取得31张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3613项自主专利,其中助听器已申请241项发明专利。2024年,左点同时上榜福布斯中国年度新锐企业和福布斯年度创新品牌Top20。

左点的创新并未止步。2020年,在许多企业仍保守推进气导助听器之际,左点毅然投入自研骨传导技术,通过骨骼振动,直接将声音传递至内耳耳蜗,不堵耳、不塞耳、不伤耳。这项技术难度极高,并不被行业普遍看好,却代表了听觉补偿的另一种未来。左点的选择逻辑始终如一:真正解决用户问题。

执着于“螺丝壳里做道场”,在“气导”还是“骨导”的路径选抉择中,左点再次走对方向。2024年,左点自研骨导助听器上市。2025年初,左点骨传导助听器3代在小米有品上市,凭借卓越性能与优越设计,获得全球设计大奖——红点奖。

2025年8月19日,品牌发布左点骨传导助听器—G4系列,在声学参数、助听性能、验配服务、工艺设计、佩戴舒适度、操作友好度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标志着助听器行业正式迎来“ipone4时刻”。G4系列产品搭载华为海思智能DSP芯片,以每秒3亿次运算速度支撑即时响应与复杂环境算法,降噪能力、啸叫抑制显著提升,轻松应对多元化的聆听场景。

image.png

全球听力产业龙头瑞士索诺瓦集团曾在年报中写道:“技术先进的生产流程在瑞士进行,标准产品的组装则在亚洲完成。”

这句话隐含两层含义:一是索诺瓦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将核心技术保留于瑞士,防止被中国品牌模仿超越;二是亚洲仅作为产业链底端负责组装,赚取微薄生产利润,以维持索诺瓦高额利润率。

这意味着国产助听器的突围极为艰难。长期以来,助听器市场基本被索诺瓦、戴蒙特、WS Audiology、GN、斯达克五大集团垄断,占据全球95%以上份额。

凭借垄断地位,他们主打医院及线下专业验配模式,设备价格从数万到数十万价格不等,高昂定价将大量有需要的老人拒之门外,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这也导致中国助听器渗透率不足5%,就是100位听障老人中只有5人在佩戴助听器,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0%。在这种环境下,“不是不想用,而是买不起”成为许多中国老人的真实心声。

面对进口品牌的“定价霸权”,左点毅然选择正面突破,打破高价壁垒,将产品价格降至国际巨头的五分之一,真正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践行科技普惠的理念。

不仅如此,第四代产品更在性能上实现了多重跨越。左点对骨传导的发声单元——振子展开深度研究。为优化振子性能,左点团队还原了磁场和振动曲线的变化,模拟测试超5000种工况确立方向;通过反复打样测试,最终找到材质与结构的最佳组合方案。

G4系列搭载大师级定制振子,驱动大功率12.5mm振子,聚焦人声能量;双簧片振动系统,使低频和高频表现更优异;推挽式非线性抵消设计,精准控制失真。

G4系列搭载的专利降噪技术,则带来了更优秀的降噪体验,可以将信号和噪声有效分离,升级最高15dB的语音信号,更好的改善了滋滋声、沙沙声的问题。不仅降噪强大,G4系列在防啸叫处理上同样出色。左点对振子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细化设计,通过“AFC啸叫抑制算法”,让振动可以更有效的传递到皮肤表面,同时,调整了振动质量和振动方式,减少了振动的外溢,抑制了啸叫,规避了啸叫引发的听力不适、受损。

产品不仅支持「左点之声」APP快速验配,还创新引入“AI智能语音方案”,用户只需与AI轻松对话,经过专业问询和指导,就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的听损情况。

为了满足全天候佩戴助听,产品搭载4.4V纯钴高密度电池,可以实现助听模式下25小时豪华续航,满足了用户全天候佩戴助听。

G4系列还实现了蓝牙智享,助听和蓝牙模式可同时开启,也可单独切换。用户通过蓝牙连接,刷视频、听音乐、接电话的同时,也能正常聆听外界环境音,交流无障碍。

左点此举绝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技术实力驱动下的“规则重构”,其深远意义在于:它不仅撕碎了进口品牌依靠垄断地位构筑的“定价霸权”高墙,更是在产品核心性能、智能化程度、用户体验等维度实现了系统性超越。

这也标志着国产助听器品牌已从单纯的“跟随者”或“替代者”,跃升为具备定义下一代产品标准能力的“规则制定者”。

image.png

当技术性能达到一定高度、产品价格实现科技普惠时,左点开始思考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用户是否愿意戴、是否愿意一直戴?”

传统的助听器常被戏称为“抽屉式助听器”,因价格昂贵害怕丢失、佩戴不适、存在心理负担等,导致实际使用频率极低。左点提出新解:以创新设计打破年龄壁垒,让智能科技自然融入用户的日常。

左点做到了!首先就是将核心的骨传导技术应用在了助听器上,摒弃了以往设计形态欲盖弥彰的“隐藏”逻辑,以敞开式蓝牙耳机形态坦然呈现,不入耳、不堵耳、不闷耳,轻松一挂,自在操作。

更重要的是形态设计的颠覆,左点以极简美学和轻巧结构为核心,推出兼具科技感与时尚感的产品形态。让助听器不再是需要刻意隐藏的“缺陷标签”,而是可以自信佩戴,甚至成为穿搭亮点的“科技饰品”,彻底打破“形态藩篱”,向世界宣告:助听器,同样可以时尚、悦己。

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还体现在每一个工艺细节上:采用6系航空级铝合金,密度仅为 2.7g/cm³,具有高强度与良好韧性,通过 T6 热处理,抗拉强度可达 310Mpa,强度性能、耐腐蚀性均达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严苛标准。这给用户带来的就是极致的视觉质感和触摸质感。

形态的革新只是起点,左点更深层次的创新在于以人为本的适老化交互设计,为科技注入温暖的“人情味”。针对老年用户的视力模糊、手指灵活性下降等痛点,左点助听器通过拨动开关机、最大化减少功能按键、音量按键大且间距宽、特大字号的说明书,老人看得清、分得明。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进,背后是对老年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尊重。

左点的“突围”还延伸至广阔的社会责任领域,积极投身公益,赋予品牌深厚人文关怀,这与创始人朱江涛的初心密不可分。高中毕业时他曾立志成为“慈善家”,如今正一步步实现诺言。

左点线上联合公益博主,为抗战老兵送温暖,线下联合各大社区机构,开展听损人士公益助听。2024年3月3日爱耳日,左点携手北京听力协会、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为20万退伍老兵提供包括听损筛查、听力干预、助听器验配、助听器产品捐赠等一系列听力健康关爱服务。2025年8月19日G4发布会现场,左点更是宣布携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启动公益计划,捐赠价值200万助听器,定向帮扶有听障需求的特困老人。

这些行动,将助听器从一个冰冷的设备符号,升华为承载着社会关爱与进步力量的“人文符号”,引领行业走向更具温度的发展方向。

image.png

2025年5月,权威机构沙利文授予左点“中国助听器线上销量第一”认证。截至今年的5月,左点的助听器销售,已经正式超过了去年的全年!这并非仅仅是一个市场份额的数字,而是市场与用户对左点“突围”战略最响亮的回应与背书,也是左点“人正、物正、事正”的价值观体现。

它也清晰地表明:打破垄断、重构规则、重塑体验的路径,在中国市场不仅走得通,更能走得远、走得稳。

当行业墨守成规时,左点果断“突围”,凿穿高墙。它的努力,正让7000万中国听障老人重新听见世界本来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东吴证券,《深耕助听器领域十余载,打造国产龙头企业》,2025年1月

2. 动脉网,《半年连融两轮,专注家庭医疗健康的科技品牌左点完成超亿元融资》,2023年8月

3. 来觅研究院,《苹果将上线听力健康检测功能,“辅听耳机”将成新一代助听器?》,2024年9月

4. 动脉网,《百听大战,一万两千字讲清楚听力赛道的现状与机会》,2025年2月

5. 中国新闻周刊,《老年助听器,水有多深?》,2024年12月

6. 21世纪商业评论,《进口一对要价10万,国产助听器等待突围》,2025年5月

7. 左点,《左点助听器2025年新品发布会》,2025年8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