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多动症新药获批中国临床

近日(8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更新公示,日本大冢制药(Otsuka Pharmaceutical)申报的1类新药Centanafadine持释胶囊正式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近日(8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更新公示,日本大冢制药(Otsuka Pharmaceutical)申报的1类新药Centanafadine持释胶囊正式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也意味着全球ADHD治疗领域迎来首个潜在“first-in-class”三重再摄取抑制剂(NDSRI),为数百万患者及家庭带来新希望。

图片1.png截图来源:CDE官网图片2.png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

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据统计,我国学龄儿童ADHD患病率达8%-9%,约1400万儿童受其影响,且60%-70%的患者症状会持续至成年期。

当前ADHD的一线治疗药物以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和非兴奋剂(如托莫西汀)为主,但存在疗效个体差异大、副作用明显(如食欲抑制、失眠)等问题。部分患者对现有药物反应不佳,亟需更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Centanafadine是一种潜在“first-in-class”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DSRI),其核心突破在于同时调控三种神经递质通路:去甲肾上腺素,可增强注意力与警觉性;多巴胺,可改善冲动控制与行为抑制;5-羟色胺(血清素),可调节情绪与社交功能,减少焦虑和抑郁共病风险。

与现有的传统药物仅作用于单/双通路不同,Centanafadine的三重机制可更全面地改善ADHD核心症状,尤其对共病焦虑、抑郁的患者具有潜在优势。


图片3.png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

大冢制药此前已在海外完成多项关键试验:

青少年(13-17岁)III期试验:高剂量组(328.8 mg/日)在第6周时ADHD评定量表(ADHD-RS-5)评分较基线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06),且疗效从第1周即显现并持续维持;

儿童(6-12岁)III期试验:高剂量组同样达到主要终点,安全性与青少年组一致;

副作用可控: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恶心、头痛等,多为轻中度,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这些数据为Centanafadine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坚实依据。

此次CDE批准的临床试验将聚焦中国儿童和青少年ADHD患者,评估Centanafadine在中国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疗效及安全性。若研发顺利,该药物有望成为首个在中国上市的NDSRI类ADHD治疗药,为以下患者群体带来福音:对现有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患儿、合并焦虑或抑郁等共病的复杂病例、需要长期治疗管理的青少年患者。

作为全球精神神经领域领导者,大冢制药的ADHD产品线已覆盖布瑞哌唑、阿立哌唑等。Centanafadine作为原创性新药,目前在美国、日本同步开展Ⅲ期临床,预计2026年提交全球新药申请(NDA)。此次中国临床获批,是其“全球同步研发”战略的重要一步。

大冢制药ADHD产品线

图片4.png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

Centanafadine持释胶囊的中国临床启动,是ADHD治疗领域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其三重作用机制、显著的临床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期待这款创新药早日完成研究,惠及更多家庭!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