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外资偏好有何变化?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作者:吴信坤、刘颖

估值低位、基本面更优的港股科技板块有望继续获得外资青睐

核心结论:①存量视角看,港股外资持股市值占比高,偏好代表中国新经济动力的科技互联网板块,以及依托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大金融板块。②流量视角看,24/01-25/04期间外资大量流出港股,但逆势流入部分科技+消费,25/05以来一致流入科技。③随着压制港股科技的负面因素出现积极变化,估值低位、基本面更优的港股科技板块有望继续获得外资青睐。

我们在《年内继续看好港股的三大理由》中指出,增量资金是推动港股牛途继续的重要驱动力,近期外资已开始回流,接下来随着美联储降息重启,外资存在超预期回流的可能。当前港股存量资金中外资占比较高,其配置偏好也影响着市场走势。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存量和流量视角出发,分析港股外资的持股偏好及近期变化情况。

外资在港股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最新数据显示港股中外资持股市值占比在60%左右,因而其资金流向与配置偏好对市场走势具有重要影响。为更清晰地解析外资行为,我们在前期外资研究系列中提出,根据外资的历史交易行为拆分为偏长线配置的稳定型外资、以及偏短线投机的灵活型外资。下文将在该框架基础上,对外资在港股中的边际变化与结构偏好展开分析。

美联储重启降息之下,港股外资存在超预期回流可能。近年来受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等因素影响,20209月以来外资累计流出港股市场超6700亿港元,当前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已达历史低位。我们认为,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流出后,对于地缘政治风险较为敏感的外资或已出清,当前存量外资结构或逐渐趋于稳定。

5月以来外资已在回流港股。今年5月以来中美经贸谈判阶段性缓和,叠加弱美元逻辑持续发酵,外资阶段性地回流港股,5-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流入约162亿港元。8月初受市场对于中美贸易谈判的关注度再度升温,前期回流的外资再度有所波动,截至8/19,长线外资累计流出超400亿港元,短线外资则流出约170亿港元。往后看,近期美联储政策已明显转向,鲍威尔在年会上超预期转鸽,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大概率于今年9月重启降息周期,年内降息次数达2次,美元或延续震荡偏弱格局,同时后续中美贸易关系趋稳,有望为外资边际改善甚至超预期回流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外资有望延续5月以来回流的趋势。

前文提及近期外资出现边际企稳改善的迹象,加之后续海外流动性转松,外资有望成为年内影响港股的超预期变量。下文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近年来港股外资的偏好及近期的变化情况。

存量视角看,港股外资尤其偏好科技+金融。长期以来外资在港股大部分细分行业中均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科技互联网以及大金融板块占比明显较高。具体而言,截至25/8/26,港股各行业中外资占比居前的为:零售(外资整体占比77%,其中长线稳定型占57%、短线灵活型占20%,下同)、保险(75%60%15%)、软件与服务(74%51%22%)、媒体(69%61%7%)。

参考中国台湾和韩国股市、以及A股的经验来看,外资青睐的并非是特定板块,而是具备基本面优势的地区特色资产,详见《外资对风格影响多大-20190729》、《哪些板块更受外资青睐——解析外资行为系列3-20240625》。外资在港股中的持仓特点同样印证这一点,外资偏好代表中国新经济动力的科技互联网板块,以及依托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大金融板块。另外,从盈利能力角度也能体现外资的持仓偏好,2020年以来港股外资持仓ROETTM,整体法)中枢值为10.7%,最新为13.4%,明显高于全部港股6.8%7.0%,同样印证外资的持仓偏好的是盈利能力较强、具备基本面优势的板块。

流量视角看,24年以来外资逆势流入部分科技+消费,5月以来一致流入科技。24年初港股自底部回暖,但外资仍延续趋势性流出,直至今年5月才出现改善迹象,因而我们分别考察了24/01-25/04以及25/05至今的外资流向情况。在24/01-25/04期间,外资逆势加仓硬件(期间整体外资累计流入84亿港元,其中长线稳定型93亿港元、短线灵活型-9亿港元,下同)、和食品用品(22亿港元,15亿港元、7亿港元)。至于流出板块方面,多数行业面临减持压力,流出居前的行业有银行(-2067亿港元、-1784亿港元、-286亿港元)、零售(-1847亿港元、-986亿港元、-862亿港元)、软件服务(-1035亿港元、-974亿港元、-61亿港元)。总体来看,24/01-25/05期间外资加仓科技、及消费细分领域,并大幅减持了持仓比例较高的大金融、科技互联网行业,这可能由于外资出于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考虑,降低重仓板块敞口。

我们再来观察近期外资动向,5月以来长短线外资一致流入软硬件等科技板块,在地产、医药板块存在分歧,一致流出红利、零售等板块。具体而言:

一致流入板块:5月以来长短线外资主要回流科技板块,其中软件与服务(25/05至今整体外资累计流入760亿,其中长线稳定型流入591亿港元,短线灵活型流入169亿港元,下同)、技术硬件(334亿港元、246亿港元、88亿港元)流入居前,这或源于在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加速迭代,叠加产业政策支持下,外资对于目前估值仍不高的港股科技板块的共识正在增强。此外,耐用消费品(216亿港元、28亿港元、188亿港元)、材料(178亿港元、91亿港元、87亿港元)等板块也获长短线外资大幅流入。

长短线分歧板块:分歧较大板块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地产、以及汽车领域,其中生物制药(-112亿港元、68亿港元、-180亿港元)仍受到长线资金增持、但短线明显流出,这可能是由于资金仍看好创新药基本面,但由于今年以来创新药行情涨幅较为可观,短线资金倾向于阶段性止盈;此外,汽车(-89亿港元、-237亿港元、148亿港元)、地产(13亿港元、-105亿港元、118亿港元)等行业受短期政策或事件催化,近期灵活型外资买入较多,但长线外资仍处在流出态势。

一致减持板块:两类外资共同流出银行(-494亿港元、-412亿港元、-82亿港元)、能源(-152亿港元、-76亿港元、-75亿港元)、公用(-98亿港元、-70亿港元、-28亿港元)等红利类资产;同时,受到外卖大战对于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零售行业同样受到长短线外资的大幅减持(-562亿港元、-134亿港元、-427亿港元)。

估值低位、基本面更优的港股科技板块有望继续获得外资青睐。目前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并不算高,恒生科技PETTM)处20年有数据以来18%分位,随着AI引领科技周期向上,具有稀缺性的港股科技龙头向上空间或更大。二季度以来港股科技板块表现震荡偏弱,主因互联网资本开支不及预期,以及“外卖大战”对于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近期这一压制因素或已有所改善:一是中美贸易边际缓和下,科技出口管制松动;二是“外卖大战”对于互联网企业影响可能已接近尾声,本周发改委等部门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规范互联网平台价格竞争。近期港股科技资金面已出现积极变化,长短线外资一致性流入港股科技板块。往后看,港股科技龙头广泛分布于AI产业,随着AI产业趋势进一步确认,港股科技龙头将充分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港股科技龙头向上弹性或更大。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港股外资偏好有何变化》,报告分析师:吴信坤、刘颖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