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格公式视角~深度理解这几类红利

博格当年在公式里,已经暗示的很明显了。

(高能预警:这个视角绝对清奇,目前尚未发现类似思路!)

大家好,我是(●—●)。

今天收到这么一条留言:

红利低波+红利质量,与单买红利,哪个更好?

问题啊.jpg

其实这问题,你白我前两天探讨过类似的。

是这么写的:中证红利约等于红利低波+红利质量。毕竟在红利领域,中证红利比较中庸,低波更防御,而质量更进攻。

所以一攻一守加起来,跟中庸的应该差不多。

但我今天仔细思考以后,觉得可能答案不是这么简单:

先说答案:我认为从长期持有不动视角来看,大概率新红质量$中证红利质量(CSI932315)$ 的表现胜出。

而红利低波和中证红利,大概率相差无几。

一、红利+质量,完美诠释了长期业绩的两大收益来源!

早在一年半以前,大白写过一篇博格公式拆解中证红利收益的文,

(戳:大为震撼!中证红利收益来源的约翰·博格三因素拆解

今天,我们再浅浅复习一下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的理论:

指数的收益来源有三个,①股息收益+②盈利增长的收益+③估值提升的收益。

注意这个公式要牢记,我们后面的分析都是基于它。

长期看来,③的估值上下波动,所以最后一项基本上牛熊相抵了。

因此指数最终赚的是前两项,①股息收益和②盈利增长的钱。

如果我们把这两项强化,那不就是红利质量吗!!!

红利低波和红利在长期收益上相差无几

我们再回到公式:

红利低波,本身相当于就把③的波动主动去除,相当于只保留了①股息收益部分,

这种操作,长期看,实际上跟③项正负相抵的效果相差不大。

但短期看,红利有估值波动的加持,使得牛市跑赢低波,熊市里跑输。

因此,红利低波本质还是个红利。

这就是为啥,从业绩上看,红利低波和红利长期相差其实并不大。

三只鼠比较.jpg

如图,虽然不得不承认,中证红利质量指数前面很长一段是拟合的,但是它的逻辑很扎实。相比红利和红利低波有盈利支撑的巨大超额,应当是不该质疑的。

而红利和红利低波(从股息率加权以后的2014年开始),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牛市的2014-2015年,包括2019-2020年,中证红利的白线都是强于红利低波的蓝线。

直到2022年以后的熊市,红利低波才逐步超越中证红利

若用一张图来表示红利之间的关系,那么大概可以如下图所示:

水印封面.jpg

三、回答开篇的问题,先想清楚前提

最后,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分类进行讨论:

①前提一:我们在讨论超长期(10年以上)持有不动的业绩表现。

那么,新的中证红利质量,进一步引入了低估值因子,那么它大概率还会获得第③项的估值向上回归的收益。

也就是,短期获得①股息收益+②盈利增长的收益+③估值提升的三大收益。

长期获得①股息收益+②盈利增长的收益的两大收益。

它把博格中指数基金的短期、长期的核心收益来源,全部包揽!!

②前提二:我们站在长期视角下,不谈业绩表现,谈现金流收入。

红利、红利低波是以稳定的、高分红现金流入,牺牲了长期持有不动带来的市值增长。

但是事实上我们当然需要生息资产,来提供一定的流动性。

因此红利、红利低波的核心意义,仍然在于“现金流”。

这种分红类的可以是低波、可以是红利,他们区别不大,

只要选择分红稳定且贴近股息率的ETF品种即可。

长期业绩重要,稳定的现金流也同样。

答案从来不唯一,先问问自己的目标,心中自会清晰。


@小管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