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8月,是各家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披露的高峰期,随之而来的便是股价的波动。
8月26日,#岩山科技(002195)半年报正式披露。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虽然公司收入仍处下降状态,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均呈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 81.51%和159.06%。
业绩增长,公司股价也迎来最近一年内的高峰。其实,2025年以来,岩山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时而冲高,时而下探,让投资者又爱又恨。股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是: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激烈竞争,岩山一方面在旧时代里挣扎,一方面也在“AI+”的新时代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换句话说,公司正在经历业务转型的阵痛阶段。
来源:东方财富官网-岩山科技 (截至2025年9月5日)
那么,我们从公司最新财报中扒一扒,岩山的转型有何新的进展?
一、收入主力军,持续没落
现在的岩山科技,就是曾经的二三四五,其发展是我国众多中小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缩影。
2005年,岩山科技成立,作为一家软件企业,成立之后即推出了“2345网址导航”。凭借简洁易用的特征,迅速积累用户,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流量。后续几年,公司又相继上线了2345好压(压缩软件)、2345浏览器和2345看图王等一系列PC端工具软件,用户规模持续攀升,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导航平台。
2014年,公司上市。
上市之后,公司开始进行流量变现。历史数据来看,2014-2016年间,公司主要的变现方式是网络推广及营销,也就是互联网广告。2016年,公司开始切入互联网金融业务。此后两年,#互联网金融 业务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年,公司收入超37亿。
但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行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2018年开始,众多P2P平台开始频繁暴雷,互联网金融业务迈入强监管阶段。岩山科技的压舱石业务,也开始逐渐滑坡。
历史数据来看,2020年之后,公司已彻底退出互联网金融业务,只保留了最传统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包括:导航以及工具软件等)。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按产品分类
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收入占比约为94.58%,仍是岩山科技的主力军。但今时不同往日,曾经岩山可凭软件打下一片天地,但现在软件行业早已“卷”出天际,单靠软件和服务,恐怕无法生存。
二、转战AI,商业化是重点
当然,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没落,公司也在积极转型。2023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岩山科技,开始全面进军人工智能领域。
整体来看,公司主要聚焦智能驾驶、脑机接口及类脑智能业务和生成式AI业务。根据2025年半年报,转型业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先说智能驾驶。财报显示:纽劢科技(控股孙公司)已获得了国内多家汽车厂商的定点量产项目,并与全球多家一级供应商达成了合作。
来源:2025年半年报
类脑研究方面,公司已经成功运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式在游戏《黑神话悟空》上实现了连续和精准的操控。换句话说,无需鼠标、键盘和手柄等,即可精确解码脑电波,实现实时和连续的输出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人机交互性能。
侵入式方面,公司构建的四级解码架构,可以实现从神经信号到完整语句的直接解读,未来可为渐冻症和脑卒中等失语患者重建日常语言交流功能。
来源:2025年半年报
#AIGC 方面,2025年7月,公司自研大模型已推出2.0版本,可支持视频、音频、视觉和文本等多模态信息输入。
来源:2025年半年报
转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人工智能正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未来谁主沉浮还要看商业化的进展。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岩山的人工智能业务收入仅1000万,占比仅为3.01%,相较2024年全年的7000万+不增反降。因此,转型AI能否成功,还存在不确定性。
三、多元投资,成业绩承重墙
传统业务逐渐没落,人工智能业务商业化规模有限,岩山科技的业绩增量哪里来呢?答案是——投资。
虽然,互联网业务没落了,但曾经的行业红利助岩山实现了原始积累。因此,除了转型人工智能,公司开始布局多元投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岩山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约为56.76亿元,占总资产(105.87亿元)的一半以上。据财报披露,公司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通信和生物科技等领域进行投资。
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业务取得收益约为1.4亿元。据财报披露,因投资业务发生频率较高且具有持续性,因此公司将投资相关收益列示为公司经常性损益。
来源:2025年半年报
相较于0.58亿元的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的投资相关收益无疑成为了公司业绩的承重墙。反过来,剔除投资贡献,公司业绩也就少了一些滤镜。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