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壁画那边是唐朝》

该项目以章怀太子李贤次子李光仁(即幼年李守礼)的独特视角,回溯其父李贤跌宕起伏的一生,将馆内《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原本静止陈列的壁画,转化为“可进入、可交互、可感悟”的鲜活历史场景。

9月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全新打造的《壁画那边是唐朝》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正式亮相。

该项目以章怀太子李贤次子李光仁(即幼年李守礼)的独特视角,回溯其父李贤跌宕起伏的一生,将馆内《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原本静止陈列的壁画,转化为“可进入、可交互、可感悟”的鲜活历史场景。

image.png

在技术运用上,该项目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大空间算法技术,并融合了12K超清采样、AI高精度三维重建、智能手势交互以及端云协同3D引擎技术,从而呈现出电影级别的视觉效果。

image.png

在VR体验环节,观众将“乘坐”以陕历博馆藏文物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为原型创作的虚拟飞盘,从空中俯瞰长安城的宏伟壮丽;搭乘华盖马车,跟随皇家狩猎队伍一同驰骋;还能凌空翱翔,穿梭于云中的阙楼之间;甚至在幽玄之境中领略四象雄伟、日月同辉的壮美景象。

据悉,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馆藏之一。这些壁画出土于近30座唐代墓葬,共计675幅,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于其数量众多、等级颇高、序列完整且保存状况良好,成为陕历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声名远扬的特色文物收藏。然而,受限于材质的脆弱性以及保存状况的特殊性,唐墓壁画真品很难像其他文物那样进行外出巡展。

目前,VR大空间已成为“文旅 + 电影”融合的典型产品形态,有望开辟拉动文旅消费的新领域。

在陕西,数字科技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传承的强大引擎。借助全息投影、裸眼3D等先进技术,实景舞剧《长恨歌》历经19年依旧魅力不减,持续吸引观众,累计创收已超20亿元。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通过打造虚实融合的数字体验项目,每年吸引游客数量突破200万人次。“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则整合了全省的文旅资源,构建起集定制化服务与应急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image.png

这一系列变革的背后,是陕西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系统性战略布局。2020年底,陕西6部门联合发布《陕西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与管理”“开发沉浸式体验平台”等重点发展方向。《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文化和科技双向赋能的有效机制”“以数智赋能‘文学创作—舞台戏剧—影视制作—场景体验—文旅综合’全产业链发展”。

此外,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该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的应用普及率将超过70%;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90%。AI技术的加速发展,有望解决包括头显在内的新一代智能终端的算力难题。例如,一块采用新架构的AI端侧芯片,其计算速度可比现行架构芯片快10倍以上,而功耗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