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跌去8.6%,恐怕仍然不够~

截至10月22日上午10:30(美东时间),黄金自10月20日高点已回调约8.6%,累计下跌约377美元,但对于压制已久的分歧而言,这恐怕还不够~

截至10月22日上午10:30(美东时间),黄金自10月20日高点已回调约8.6%,累计下跌约377美元。

这轮调整幅度不算小——如果这种幅度出现在刚突破4000美元时,已可视为较充分的修正。但问题在于:本应在4000~4100美元区间内完成的分歧消化,被突发事件引发的避险需求所延后,并被迅速推升至4380美元高位。

这意味着市场“跳过了应有的整理阶段”,在高位累积了更大的势能。

 

换句话说,同样的8~9%回调,在4000点时算充分,在4380点时就显得不足。

因此,要充分消化分歧,市场或仍需经历更大幅度的震荡。

这也正是我在10月6日与10月9日的视频中强调的原因——

 

“个位数百分比的回调不意外,15%~20%的震荡也属合理。”

 

从近期走势来看,黄金正分别在消化SMART交易体系的关键分歧位置——4153与4111(详见此前视频中的图示)。

而下一支撑区间3986~3974,大概率将成为多空双方的关键“试金石”。

届时,该区域内的价格反应和成交特征,或将揭示市场更深层的结构变化。

虽仅“管中窥豹”,但观其一斑,足以察其全貌。

 

 

一、市场的“情绪化”与理性的稀缺

 

金融市场的“情绪化”,本质上是参与者心理的外化表现。

它既是风险的源头,也构成了机会的土壤。

 

回望过去:

在2900美元时,多数人不相信会涨到4000;

而当涨到4000时,又不相信会回调到3500。

这种思维模式,是人性的一部分——

也正因此,能保持理性、肯花时间、愿意研究并搞清楚来龙去脉的人,永远是少数。

而稳定的盈利,往往正属于这少数人。

这也许正是投资世界里另一种形式的“天道酬勤”。

 

 

二、关于“结论”与“理解”

 

很多网友习惯在文章或视频中直接寻找“结论”。我完全理解——

毕竟90%以上(甚至可能高达95%)的投资者,仍处在我此前提到的“投资进化五阶段”的前两阶段(见此前“投资进化五阶段”系列视频)。

但只要能静下心来,看明白、想清楚、逐步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

就能从“模糊的跟随者”,进入“理性的思考者”阶段——那种感觉,就像一次投资上的“顿悟”。

 

当然,另一种方式是“渐悟”——

通过持续复盘、不断实践,慢慢体会市场节奏的韵律。

但这种方式成本(时间、机会、经济)极高,往往伴随“多么痛的领悟~”。

 

因此,我在内容中通常不会直接列出简单的“结论”,

而是尽可能呈现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链条。

这不是绕远路,而是一种尊重——

尊重那些愿意学习、愿意思考的读者。

投资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不提升认知,永远如孤舟渡海。

(文后附笔者部分黄金分析文章及视频的清单,有兴趣的网友可按时间顺序阅读观看,如时间有限,亦可以其中标红文章和视频作为重点)

 

 

三、黄金的多周期观察框架

 

为了让读者更系统地理解,我将黄金市场的分析分为四个周期类别:

 

① 长周期(约10年级别)

主要看全球经济格局与宏观结构变化。

此周期中,技术分析意义不大,重点在宏观逻辑:货币体系、通胀周期、地缘风险与储备资产格局。

 

② 中周期(约3年级别)

关注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周期与市场主力资金的行为模式。

SMART交易体系的中长期关键位置,可作为重要参考。

 

③ 中短周期(月度~年度)

重点在机构资金的阶段性配置与金融市场结构变化。

此阶段SMART交易体系的关键位置可作为重点,一些常规技术方法也有不错效果。

 截屏2025-10-22 13.25.35.png

④ 短周期(周度~月度)

随机性强,情绪驱动显著。

此周期中,SMART关键分歧位置是重点,同时K线形态也可作为概率判断的辅助依据。

 

长周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以定投思路跳过“择时”的难点,是简单易行的方式。而逢低买入需要一定经验,并且不能对“绝对低点”抱有执念。

中等周期基本是波段思路,适合有充足时间的投资者,至少要能有时间把黄金的逻辑理清,同时还要充分去感知黄金的“节奏”(节奏非常重要)。

短周期随机性最强,纯粹概率游戏,如何提升概率是考虑重点。关键位置的阻挡作用可以有效增加概率。和中等周期一样,也需要感知“节奏”。

 

 

四、节奏、错拍与成长

 

市场的节奏中,永远存在“错拍”。

如何在节奏错乱时保持方向感,正是投资者之间最核心的分水岭。

 

而个人水平的差异,也往往源于以下几点:

· 对信息源的甄别;

· 对交易理念的理解;

· 对逻辑关系的推敲;

· 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这些积累是渐进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当你回望时,便会“觉今日而昨非”。

这种觉醒,正是投资者真正的成长。

 

 

五、结语:让理性领先情绪

 

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筛子。

有的人喜欢速食结论,有的人愿意细嚼逻辑。

吃菊花蟹与嚼干脆面,本无高下,唯时间与深度不同。

 

所以我从不追求用结论取悦情绪,也不在此提供“建议”。

我希望做的,是让理性领先情绪一步,并通过逻辑去寻找波动的价值。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截屏2025-10-22 13.02.21.pn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崩了!黄金白银集体暴跌#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