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基金赵治烨:臻悦时光的价值派

通过长期稳健的业绩书写自身的产品轨迹。

2024年9.24行情以来的A股一大叙事结构,是成长风格在十五年维度下的历史长期均值回归。但A股的高轮动特性,又加剧了这一过程中波动与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各类金融机构的季末排名效应(单一季度强势风格出现资金虹吸)以及短期估值消化等因素,可以说市场无论宽泛到风格,具体到行业,细分到概念都存在着潜在的变化,比如从当前A股实际投资反馈来看,三季度弱势的红利(银行、煤炭)可能在10月再度回归,而强势的TMT等则在10月开启下行,总体而言当前主线仍有些水中望月。

11.jpg

如果用当下戏谑的说法来表述,那便是“老登、中登、小登”的主线之争,以及到底是“打不过就加入”,还是“坚持己见”,这是每一个A股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风格切换的当前时点、主线模糊之际,那些采用均衡配置思路,能够穿越周期变化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格外值得让人关注。

主动权益基金:

能否成为一棵常青树?

伴随着底层市场行业、风格轮动,国内主动权益基金市场也演绎着同样的变化。市场的牛熊起伏,决定了每个时期弄潮儿的出场时机。莎士比亚说过:人生如舞台,众人皆演员。在投资的舞台上,做盛极一时的主角虽然快意;但从长期角度看,聚光灯旁的那棵常青树,反而是更值得托付的存在。

22.jpg

透过以上分析之后,笔者无意间发现:上银基金的赵治烨成为了那位在与周期规律搏斗中,悄然占据上风的存在。

zp.jpg

十年A股起伏:

在周期中接受不完美

首先从赵治烨的从业经历来看,2015年5月13日,其就任上银新兴价值基金经理,距离上证指数的历史大顶:5179.19,仅有三十天距离。彼时棚改货币化尚未落地,但是在流动性预期释放以及A股制度改革的大方向下,中国权益市场提前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好转,A股走向“杠杆牛”。

这让北大微电子专业毕业的赵治烨第一次认识到A股投资原理并不像一台机器,其中的许多逻辑不像齿轮一样耦合,这深刻地影响了其投资观念的形成。十年之后他回忆到彼时,曾说到:

“当时钢铁煤炭价格跌穿地板,钢贸商批量破产,白酒龙头全年涨幅微弱。同时,小盘股却在流动性宽松的助推下翻倍上涨。那时候我就意识到,基本面和市场行情并非精准同频。”

33.jpg

注:图片来源iFind,统计区间2013/01/01-2025/09/23,历史过往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

也正是在首任基金经理的头一年,赵治烨意识到单纯的线性外推毫无意义,市场的变化才是永恒,必须对于A股的上涨逻辑进行综合归因,理性判断才能够把握未来的潜在行情。随着2015年小盘股的热潮褪去、流动性逐步向房地产靠拢、以及A股杠杆的趋严,赵治烨成功地把握了此后房地产热潮带来的消费长牛,其中的核心抓手便是白酒和家电。

44.jpg

这次的思路转变让赵治烨取得了较好的长期表现,2016-2020年间,上银新兴价值A取得了105.68%的收益率,同期万得全A仅上涨9.56%。(注: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01/01-2020/12/31)

55.jpg

长期投资理念:

悲观的乐观者,清醒的投资者

正是过往长周期的投资经历以及对于世界本质的深度思考形成了赵治烨自身的价值观,并决定了他的投资风格,即自我形容的“悲观的乐观者”角色。

对市场的长期发展保持有乐观态度,但是在买入时会清晰的评估自身敞口风险,尽可能地考虑到行业、个股、宏观的不利情况。在A股资金面不乏抱团、轮动、龙头思维,在基本面倾斜于事件、热点的大背景下,赵治烨反而以一套清醒的逻辑,支撑起他的长期主义心态:坚持价值与均衡取向,以“少数派”的逆向坚守,力争为投资者锁定长期收益的可持续性。这份穿越喧嚣的定力,是稀缺投资能力的最好注脚。

回看过往业绩,赵治烨的代表作上银新兴价值成长A成立以来取得了年化12.27%的收益率,累计回报277.09%。可以说少数派的坚持,在长期过程中取得了成效。(注: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4/05/06-2025/10/20)

他不断提升组合的风险控制能力,其风控体系分为三个层面:公司、行业与估值。公司层面,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并经历史验证;行业层面,持仓分散,避免单一赛道的政策冲击;估值层面,将整体组合估值控制在低位,高估值标的审慎介入,防止业绩兑现压力带来的回撤。

当然所谓独木不成林,在赵治烨跨越十年周期的背后,还有上银基金长期打磨的专业团队支持。据了解,上银基金通过构建“投委引领、专委深化、小组攻坚”的一体化投研平台,设置宏观策略、行业研究等六大专业小组,充分协同,并以深度研究和稳健务实态度,践行通过“团队化平台支撑+长期主义策略”来提升投资者收益的理念。

核心投资哲学:

复杂系统、自相关以及贝叶斯过程

在漫长的投资经验积累之后,赵治烨对于市场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认知体系。其中“复杂系统”是他的世界观:无数因素的交织,因果作用的叠加,蝴蝶效应的重复是世界底色。

以他最喜欢的书籍《GEB》为例,虽然这只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其中思想贯通音乐、艺术、哲学、数学等领域,并最终升华到人工智能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最终以循循善诱的方法向世人表达: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矛盾其实是我们思维的固有性质。

对于这本书,赵治烨总结道“世界是不完备的,没有绝对意义的正确和错误,普通人须保持对于未知的渴望与谨慎”。

在赵治烨的投资框架里,没有一条“万能公式”,只有辩证看待,归根结底,投资就是持续不断的认识条件概率的过程,个人只能凭借信息丰度认识到市场更大概率的可能。

作为一位能力圈涉及周期、科技、红利、消费等领域的灵活配置型基金经理,赵治烨对于各个领域均有自身的思考逻辑。只有覆盖行业更多,投资时才能够在不同的领域间进行灵活调整,行业分散本身就是一种降低净值波动的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希望提升持有人体验。

譬如对于红利,他认为“红利股不是‘涨不动’的代名词,2022年赶上了商品价格上涨,煤炭红利股便出现过大涨。今年市场风偏高,红利暂时低迷,但从中长期看,只要宏观没出现明确拐点,它的调整空间有限。”

提及处于宏观抉择点的周期行业,他坦言“周期股不能看PE,得看PB分位数,更要盯紧供给侧。”对此,他的投资逻辑很明确:需求侧不能太弱,供给侧不能同质化扩张,还要再PB低位时左侧布局。”

当然,还有他曾经看重的大消费领域,“传统消费比如白酒,现在是博弈宏观拐点,得等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转暖,才有明确机会;新消费则关注港股映射,A股新消费估值比港股高,需自下而上找细分机会,比如宠物食品等。”

下一个十年:

依旧在寻找永恒的路上

2025年,A股再度掀起了以成长、科技、小微盘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今年赵治烨也没有错过半导体行业带来的科技行情,但却始终保持着热度中的清醒。对于后续,他认为“科技投资要先看产业趋势,再看企业的先发优势,最后还要考察管理层。”他的筛选标准很具体:其一,AI硬件先看是不是海外某大厂供应链?海外云计算厂商的 AI 投入已经带来实际收入增长,国内企业能否复制其商业模式?其二,标的是不是细分赛道龙头?比如PCB公司,能否进入主流客户的认证体系中;其三,管理层有没有“蹭热点”?

以赵治烨的相关代表作上银数字经济为例,他在最新季报中表示: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在外部制裁加码的背景下加速推进,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局”。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应当以“双主线配置+动态风控”为核心策略展开投资。一是国产算力芯片方向,而是AI端侧芯片方向。(注:表述来源《上银数字经济定期报告》,截至2025/09/30)

看向下一个十年,赵治烨认为:依旧在求索的路上,相比于成为一轮快速行情中的急行军,他更希望通过长期稳健的业绩书写自身的产品轨迹。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中基金关注赛道、行业根据基金最新定期报告中持仓情况分析得出,不代表现在,不预示未来。本材料相关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当前个人观点,具有时效性,不代表基金实际投资决策,具体投资策略以基金合同为准。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全面了解产品风险,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