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IPO的宇树科技,再次改名

这一动作,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公司在IPO冲刺阶段主动“去地域化”,以更中性、简洁的招牌迎接资本市场检验。

封面.png

《投资者网》引线 | 谢莹洁

10月23日,据企查查,宇树科技完成更名。“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王兴兴由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变更为董事长。

这一动作,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公司在IPO冲刺阶段主动“去地域化”,以更中性、简洁的招牌迎接资本市场检验。 

再度更名去“地域化”

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宇树科技已经在浙江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这就标志着其IPO进程正式启动 。

宇树科技在今年9月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IPO筹备工作,并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如果成功,宇树科技的IPO将成为近年来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本土科技公司上市之一。

中信证券近日向监管机构提交的辅导工作进展报告显示,宇树科技在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上审议通过《关于公司更名的议案》。

宇树科技并非首次更名。今年5月,公司刚完成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到“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如今再删去“杭州”二字,前后仅隔五个月。

频繁更名背后,是公司业务半径与品牌定位的快速外扩。

公开资料显示,宇树科技是一家位于杭州的机器人初创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四足机器人起步,2023年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央视蛇年春晚,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台表演,此后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参加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公司一跃炙手可热。

创始人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企业年度营收已突破10亿元,员工规模约1000人,海外收入占比接近一半。随着四足机器人进入52个国家的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收获奔驰、西门子等跨国企业的联合研发邀约,“宇树”二字已不足以承载其全球化叙事,去掉地域标签成为自然选择。

从监管流程看,更名只是辅导期内的诸多规范动作之一。报告披露,辅导小组正与管理层就募集资金投向进行深度论证,确保项目与未来的技术路线、产能布局及市场拓展高度匹配。期内,公司还完成了董事会改选,取消监事会,增设三位独立董事,治理结构进一步向上市公司标准靠拢。中信证券在报告中表示,下一阶段将对法律、财务、业务展开更细致的尽职调查,持续跟踪公司重大变化,辅导工作预计年内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所选择的是传统的IPO方式,而非“借壳”上市的玩法,这也被业内认为能更直观地检验其技术商业化的成色和核心机器人资产的价值。 

光环下亦有隐忧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谈及上市时透露,宇树科技已成立9年,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上市视为一个学生继续学习、成长的过程。上市好比高考,企业在管理、运营上可以迈向更成熟的阶段。

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市场普遍预期,一旦辅导验收通过,宇树科技将在10月至12月间递交正式申报材料,与已经排队的人形机器人、高端装备企业同台竞技。

公司最新发布的Unitree H2高1.8米、重70公斤,可完成舞蹈、功夫及模特走秀等复杂动作,被视作冲击工业与服务场景的又一拳头产品。加上此前已量产的多款四足机器人,宇树科技手握消费级、行业级两条产品线,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占率超过60%,教育版机器狗在欧美2000余所高校实验室的市占率达68%,为其上市估值提供了直观注脚。

在融资方面,宇树科技于6月完成了始于去年C轮融资的交割,腾讯、中国移动、阿里系资本、吉利控股等产业巨头悉数入局,据悉融资金额接近7亿元;首程控股有限公司(00697.HK)旗下首程资本所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对宇树科技的追加投资。

今年,宇树科技的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大幅增至3.64亿元,增幅达125倍,估值已经达到了100亿的规模。

不过,光环之下亦有挑战。报告期内,辅导小组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论证”列为现存主要问题,显示监管层对募投合理性、产能消化及技术迭代风险保持高度关注。公司仍需解答不少资本市场必须直面的空白:人形机器人产品如何真正落地?消费级市场到底在哪?投资人给出的估值,能否被现实商业兑现?

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升温,华为、比亚迪、大疆等巨头相继落子,宇树科技能否在资本加持下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将决定其最终能否以高估值登陆A股。更名只是序幕,真正的考验尚在后市。

公开资料显示,人形机器人是过去两年最火热的新兴科技领域之一。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企业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从汽车行业跨界而来的大型车企,包括特斯拉、广汽集团和小鹏汽车等,另一类企业是机器人领域的初创公司。

更严苛的质疑来自一级市场投资人。今年3月,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公开场合表示质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并不明确,“我问过几位相关企业的CEO,可能的客户到底在哪里?他们所说的需求方,听起来更像是自己设想出来的场景——究竟有谁愿意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来完成这些工作?”

目前,宇树科技面向海外市场销售的主要产品是机器狗,国内起售价为1万元左右,而在欧洲市场起售价为1600美金左右;人形机器人主力产品为G1,国内起售价为9.9万元,海外市场定价为1.6万美元起,而登上蛇年春晚、尺寸更大的人形机器人H1定价为6-9万美元,国内售价在65万元左右。

IPO不只是终点,更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从研发到场景,宇树科技必须继续证明,它不是偶然成功的个案,而是产业可以规模化的样本。(思维财经出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