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助力,开辟辅助类医疗机器人新蓝海

疫情催生需求,辅助类医疗机器人亮相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受益于机电、材料等基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范围需求的不断扩大,#医疗机器人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除了最负盛名的#手术机器人 之外,像物流机器人等其他辅助类医疗机器人也走入了应用阶段,我们能在越来越多的医院里看到一台台白色的物流机器人载着药品耗材和检验标本穿梭于病区、药库和检验室之间,成为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难题的一大助力。

今年7月,药监局发布了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点名推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各类医疗机器人都有望借这股东风以及医院降本增效的刚需持续放量。

相关公告 来源:官方网站

一、医院降本增效的现实需求

先对医疗机器人做一个简单分类,其实按照用途来看可以分为手术、康复、服务和辅助机器人四大类。而#辅助机器人 里又可以细化成移动搬运类机器人,比如文首提到的不断穿梭往复的物流用产品。存储分拣类产品,比如药房标配的智能药柜和检验科负责标本处理的机器人。以及疫情以来需求旺盛的消毒类机器人,负责院内的消杀工作。

虽然不像手术机器人似的看起来那么高精尖,但辅助机器人对医院的意义可一点也不小。因为医疗物资的特殊性,在医疗机构实际运营中的物流配送等后勤服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有数据显示,一家有1500张床位的大医院每天需要的物资运输量超过20吨,这么大量的物资需要调动1300多次的运送才能实现,如果均通过人力完成那么人工成本可想而知。

主营医院物流机器人的原力知觉曾公开说过,某家医院引入其产品后用3台物流机器人完成了原本需要配置6名配送员的工作,每年可以省下数十万元成本。这对于医保支付改革之下精细化管理压力越来越大的医院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而这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降本压力,事实上,物资自动化配送覆盖率也是三级医院评审的核心指标之一。

总之,辅助机器人在医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国内医院物流运送成本现状 来源:网络

其实政策层面对辅助类医疗机器人的扶持也早有迹象可循,在卫健委去年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中就点出了智能物流管理、智慧药房等明确的院内应用场景以供参考。而全国各地也在发力,像上海就发布了《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之,已经形成了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主要的医疗机器人优势区域。

《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 来源:官方网站

红红火火之下,根据产业研究机构的数据,2024年国内医疗机器人(包含手术类等)市场已经达到了135.8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96%。其实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简单测算,以国内约3000家三级医院作为基础,如果每家配置50台辅助机器人,每台平均价格20万元的话,这就已经是一个300亿元的潜在市场了。

二、厂商不少,但体量有限

纵观资本市场上的各家上市公司,其实布局了医疗物流机器人等辅助类机器人业务的企业还是不少的。不过受限于目前的市场规模,对于各路玩家来说基本均处于培育期,这业务还仅仅是个小食而已算不得主菜。

比如#达实智能(002421)今年9月份在投资者活动上表示子公司达实久信已开展医疗物流机器人业务,用于院内的无菌器械、高值耗材等物资的运送。不过同时也提到,医疗物流机器人板块体量还很小,尚不足以对公司经营构成重大影响。#机器人(300024)旗下也有医院物流机器人产品,但年报和各类公告均没有单列一个业务板块,预计同样占比不高。而意图涉足这一业务的公司也为数不少,#麦迪科技(603990)今年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其基于手臂复合机器人的医疗后勤物流解决方案已经作为新研发项目经股东会审批通过。

新松机器人的医院物品配送机器人 来源:公司官网

除了物流机器人之外,消毒机器人当然也受到疫情等因素推动而徐徐铺开。

主营医用冻干机的#东富龙(300171)研发的消毒机器人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就第一时间部署到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等相关定点防疫医院,#光莆股份(300632)和#科瑞技术(002957)也有消毒产品应用。此外,#朗科智能(300543)、#科沃斯(603486)和#易联众(300096)等公司也研发了系列辅助机器人应用于医疗这个场景下的各类需求。

总之,辅助类医疗机器人的市场格局处于一个极为分散的初级阶段。

三、门槛有限,服务决胜

当然,和手术机器人比较起来,这些医疗机器人技术门槛还是要低一些,模式和场景创新非常活跃,所以相应地参与厂商众多也实属正常。尤其是一些原本主做酒店等其他业态服务机器人的公司,也在向医疗这个场景拓展。

比如专注智能餐饮机器人的#云迹(02670)今年3月与诺达机器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香港医疗场景下的检验标本配送机器人等领域开展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方面的合作。同样主做餐饮机器人的普渡科技在疫情期间就把产品部署到了全国数百家医院和隔离点,2022年更是和华西天府医院合作,探索机器人助力智慧医疗的可能性。

初创企业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北京锐趣科技在覆盖全国不少顶尖医院的同时,承接了国内最大的医院物流机器人项目,为浙江一家医院提供了超百台产品,而名傲科技、新正源等企业也都有产品面世,颇有百舸争流之意。

未来,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断迭代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增长,辅助类医疗机器人必将应用的更加广泛和深入。和手术机器人相比,这可能是个场景更繁复和细化的领域。所以笔者认为,这个赛道的重点恐怕不一定是技术,而是生态能力,也就是能把每一家医疗机构的细微需求真正满足好的能力。所以那些能把产品做的更加垂直和贴合医院实际需求的厂商,才有望在这片市场中占据先机。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