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场还在消化英伟达Blackwell架构带来的震撼时,这家AI巨头再次按下了快进键。
9月9日,英伟达毫无预兆地宣布推出Rubin CPX GPU及其旗舰平台Vera Rubin NVL144 CPX,并计划于2026年底正式上线。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产品迭代,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AI基础设施的军备竞赛正在加速升级,而其背后惊人的投资回报率,正在为整个算力产业链注入前所未有的增长动力。
我们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技术供给端正通过颠覆式创新解决AI应用的核心痛点,而以甲骨文为代表的需求端则用千亿美金级别的订单验证了这场建设狂潮的真实性和持久性,投资AI Infra硬件主线,就是下注这个时代最确定的趋势。
一、Rubin CPX,为终极推理而生的“专科医生”
要理解这次升级的意义,我们必须先明白Rubin CPX是为什么而生的。
它是一款专门为长上下文推理和视频生成应用设计的GPU。在AI的世界里,如果说训练模型是“教学生”,那么推理就是“让学生考试”。
随着模型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能够处理百万级tokens(可以理解为数百万个单词或字符)的超长文本时,“考试”的难度和成本急剧上升。
Rubin CPX正是解决这一痛点的利器。它配备了128GB的GDDR7显存,并拥有高达30 PFLOPS的NVFP4优化算力。这些参数的核心指向只有一个:在处理超大规模输入数据时,实现极致的效率和性价比。
更具革命性的是全新的Vera Rubin NVL144 CPX平台。它在原有的Vera Rubin NVL144平台(包含144张Rubin GPU和36张Vera CPU)基础上,通过一个全新的硬件“Compute Tray”,额外增配了144张Rubin CPX GPU。这一“增配”的动作至关重要,它意味着客户可以在原有系统上进行升级,同时也为供应链带来了全新的、纯粹的增量需求。
这次升级带来了2大核心蜕变。
首先是性能的翻倍,整个平台的AI性能是上一代的两倍多,总内存池暴增至100TB,足以应对未来最复杂的AI模型。
其次是效率的革命。英伟达巧妙地将推理任务分解为两个阶段:由Rubin CPX负责计算密集型的“上下文阶段”,即快速处理和理解海量输入信息;再由原有的Rubin GPU负责内存带宽密集型的“生成阶段”,即快速输出答案。
这种“专科医生”式的分工协作,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沿着增量走,锁定上游核心材料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激动人心的永远是“增量”。
Vera Rubin NVL144 CPX平台中新增的“Compute Tray”就是这次升级的核心增量环节。这个全新的硬件托盘,需要用到台光电子(T-Global)的M9 896K3覆铜板(CCL)。
覆铜板是制造印刷电路板(PCB)的核心基材,而M9 896K3则是目前行业内最高端的超低损耗材料之一。在AI服务器这种需要传输海量超高速信号的设备中,信号的损耗和延迟是性能的头号杀手。
只有使用M9这种级别的材料,才能确保144张GPU协同工作时信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Compute Tray的出现,直接为M9等级的CCL带来了明确且可观的全新需求。
这股需求并不仅限于此。我们看到,平台中原有的正交背板(Orthogonal Backplane)和NVSwitch 6.0交换芯片系统,其升级方案依然维持不变,这些组件同样需要大量M9等级的PCB作为支撑。
这意味着,从CCL到PCB,围绕着英伟达新一代平台的高端材料需求正在被持续强化。
三、4550亿美金订单,需求端的“暴力”确认
如果说英伟达的技术创新描绘了AI Infra的蓝图,那么云巨头们真金白银的投入,则为这张蓝图的落地提供了最坚实的确认。
就在近期,甲骨文公布了其最新财季数据,其云服务预订单金额达到了惊人的4550亿美元,同比暴增约360%。
甲骨文明确披露,公司已经和OpenAI、埃隆·马斯克的XAI、Meta以及AMD等AI领域的顶级玩家分别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并预计未来的预订单总金额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为了满足这些订单,甲骨文给出了未来四年云基础设施收入的指引:将分别达到320亿、730亿、1140亿和1440亿美元。
这一连串天文数字背后,是AI算力需求从“预期”到“现实”的转变。这不再是关于未来的故事,而是正在发生的订单和即将建设的数据中心。
继博通此前披露获得百亿美金级别的定制芯片新客户后,甲骨文的订单再次验证了AI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度和持续性远超市场想象。
四、50倍投产比,AI Infra的终极驱动力
为什么云巨头们愿意如此不计成本地投入?
英伟达在发布会上的一句话揭示了最终答案:在Vera Rubin NVL144 CPX平台下,每1亿美元的资本开支,可以带来高达50亿美元的token收益。
这是一个高达50倍的投入产出比。
这意味着,对于甲骨文、微软、谷歌等云服务商而言,采购最先进的AI服务器不再是一项沉重的资本支出,而是一台能够创造巨额利润的“印钞机”。如此惊人的经济效益,是驱动它们持续、甚至加速进行AI Infra建设的最根本动力。
我们坚定地看好,在50倍投产比的强大引力下,AI基础设施的建设浪潮将愈演愈烈,并对整个算力产业链形成持续多年的强劲拉动。从最上游的石英材料,到核心的PCB和覆铜板,再到最终的服务器组装,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将充分受益。
核心概念股
【M9 Q布】菲利华
【AIPCB&CCL】胜宏科技、沪电股份、鹏鼎控股、生益科技
【AI服务器】工业富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