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片仔癀(600436.SH)2025年三季报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股价开盘即大幅低开,截至收盘,主力资金净卖出1.1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1.99%,股价较前一日下跌4%,收于188元附近。这份“史上最差”三季报,让市场对这家拥有“国家级中药绝密品种”标签的老字号企业,产生了新的审视——曾经的“中药贵族”,为何在2025年遭遇业绩滑铁卢?
从“绝密品种”到“综合医药平台”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片仔癀”)成立于1999年,由原漳州制药厂改制而来,2003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控股股东为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持有51.30%股份),实际控制人为漳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片仔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国家级中药绝密品种”——其主打产品“片仔癀”为国内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中药绝密品种”之一(另一个为云南白药),拥有独家生产权,且原料中使用天然麝香,这一“稀缺性”标签长期支撑着其高端市场定位。
近年来,片仔癀逐步拓展业务边界,形成了“医药制造业+医药流通业+化妆品业”三大板块的综合布局;以片仔癀、安宫牛黄丸(天然麝香版)为核心,占据公司营收的主要份额;通过连锁药店、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2024年流通业务收入占比约38%;依托“片仔癀”品牌延伸,推出护肤品、化妆品等产品,2024年营收占比约7%。
业绩下滑幅度超预期
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片仔癀的业绩出现同比大幅下滑,多项核心指标创上市以来新低;前三季度整体表现:主营收入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归母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扣非净利润18.91亿元,同比下降30.38%(扣非增速为近5年最低)。第三季度单季表现:主营收入20.64亿元,同比下降26.28%;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降28.82%;扣非净利润4.38亿元,同比暴跌54.6%(单季扣非增速首次出现50%以上下滑)。
从细分板块看,医药流通业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2025年上半年,流通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9.11%;而医药制造业虽保持相对稳定,但受成本压力挤压,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
成本困局再加医保政策冲击-名贵药材的“生死劫”
片仔癀锭剂的核心配方(牛黄、麝香、三七、蛇胆)如同双刃剑:既是护城河,也是成本黑洞。牛黄缺口持续扩大:国内天然牛黄年产量不足1000公斤,而市场需求超5000公斤。尽管2023年5月曾上调出厂价,但原材料涨幅远超终端提价幅度,净利率仅微增0.74个百分点。如今,关键原材料(如天然麝香、牛黄)价格仍持续高位运行,2025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15%,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医保政策冲击,医药流通业务受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影响,医院端采购量下降,导致流通环节收入收缩。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内部治理与合规风险集中爆发。2023年原董事长潘杰、副总经理刘丛盛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24年子公司因采购违规被取消军队供应商资质,直接影响17亿元营收的核心业务。近三年多次管理层变动导致战略执行缺乏连续性,2025年1月多位高管突然辞职更是引发市场恐慌。
此外,假货泛滥问题持续侵蚀品牌价值,2024年查处的假冒“港版片仔癀”案件中,单月销售额达44.8万元,严重损害了“国家绝密配方”的公信力。
作为“国家级中药绝密品种”的持有者,片仔癀的长期价值在于其“不可复制”的壁垒,但2025年的业绩下滑,也暴露了其“依赖单一品种”的脆弱性。面对周期压力,片仔癀需要在“守成”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巩固“片仔癀”的核心地位,也要通过研发与战略布局拓展新的增长曲线。正如一位长期跟踪片仔癀的分析师所言:“‘绝密品种’是片仔癀的‘护城河’,但要守住这份优势,还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社区
             会员
              会员
            


